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九江市下属的三个传统村落为例,从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的保护传承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实地调研,分析了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现状以及在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2.
满族作为一个高文化的民族,一个历史上对中华民族,包括音乐艺术在内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贡献的民族,但传承下来的、被群众广为流传的满族歌曲却不多.造成目前状态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四:其一,清代满族入主中原,清王朝为了统治国家的需要,在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对汉文化实行保护政策,实质上是多种文化的并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空间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究村落空间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以焕发民族传统体育生命力,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空间内涵、困境进行梳理和阐释,并提出相应路径。研究认为:村落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提供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国社会深刻变迁,导致村落物质空间消亡、社会空间重塑和精神空间淡化,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依附物消逝、公共权力式微和文化精神消解。新时代要加大对村落保护力度,守护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生存空间;增强村落社会运行新动能,彰显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公共性;重铸村落文化精神,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及特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弘扬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挖掘、开发和传承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了探索影响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问题的主要社会根源,并探讨解决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问题的对策,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乡土社会西方化与城市化消解了民俗体育的生存土壤;2)政府全面主导“送体育下乡”挤占了民俗体育的传承空间。本研究对解决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问题提出来了以下对策:1)政府主导政策研制与路径选择,解决发展中不够的问题,为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提供条件与空间;2)促进文化主体价值观念转变,提高文化自觉与自信,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条道路”,为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提供生存土壤;3)加强基层文化传承模式创新,构建“健身联体+全科体育指导员”传承模式,解决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不和的问题,实现村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协调可持续。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态困境中土家族村落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生态学、体育学等学科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土家族村落传统体育的存在形态和当前村落传统体育面临的文化生态困境进行了分析,相应提出保护与传承土家族村落传统体育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交流过程中相互交融、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被人们渐渐忽略,致使一些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迅速消失的困难境遇。以满族和锡伯族语言文字保护为例,通过文献资料以及对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实地调查的方式来探讨如何在文化传承保护中构建民族间互补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武术在很多村落民俗活动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它一方面丰富着民俗内容,另一方面承栽着民族文化,并发挥出道德教化、娱乐欣赏等价值.目前随着农耕文明的解体,村落民俗和其中的武术活动都面临着传承危机,亟需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实施为抢救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村落体育的文化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展新农村体育的研究视野,运用文献法、逻辑法等,就村落体育的文化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文化诠释。研究认为:村落体育作为村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彰显出强烈的地域与民族差异性、持续的传承性与双重的效应性等特征;村落体育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基础文化力;发展村落体育的文化力是全面建设新农村的题中之义;建议通过建立村落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将村落体育纳入到村落学校教育体系、建立村落体育文化的创新机制、建立"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等措施来发挥村落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10.
义乌何宅村是热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中陈家村的原型,拥有着"鸡毛换糖"的创业文化和爱国文化。县域治理不仅仅是改善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更需要做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本文将以义乌何宅村为例,探究县域治理背景下义乌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对策,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刘波 《职大学报》2011,(4):96-98
满族民间体育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满族人民优良的品质、强健的体魄、规范的社会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挖掘和整理满族民间体育的内容,满族民间体育形成的因素,满族民间体育的特点,满族民间体育的来源,对满族民间体育进行分类,并分析了满族民间体育的挖掘对东北全民健身计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村落民间信仰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民族性。冯村春节围绕家神进行村落家族、宗族的一系列祭祀活动,以凸显不同村落和姓氏构筑的祭祀圈,形成特殊村落社会组织共同体,达到宗族情感认同的目的。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阐释家神信仰文化构成的"祭祀圈",分析群体情感认同以及民间群体记忆的合理性,对西和县冯村春节家神祭祀、村落民间信仰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和以工业化与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发展背景下,面对施甸县布朗族传统文化呈现弱化这一现象,以施甸县两个典型的布朗族村落为研究对象,在运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等方法获取大量研究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揭示施甸布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传统文化变迁的地理驱动力,并就如何实现施甸布朗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较快发展与其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之间的耦合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政府制定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及其传承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满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在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有许多突出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满族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在保留一定民族特性的条件下,积极吸取中华各族文化,特别是汉文化中的先进内容,从而创造了不断丰富、发展的满族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吉林的通化作为满族人口的重要聚居地,孕育出了优秀的满族文化.而剪纸作为满族人民的代表性文化之一,在近年来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称赞.以通化地区满族的剪纸文化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历史发展进程以及不同时期的满族剪纸特点,对满族剪纸进行深入的认识.同时也结合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对通化满族剪纸文化在未来面临的危机进行研究,以期为满族剪纸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对其进行文化保护、传承的基本价值原则、文化重心及注重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注重对文化的甄选,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变迁,文化的洗礼,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丰富和完善了我们整个民族的传统体育事业。满族传统体育游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嘎拉哈"游戏又是满族传统游戏中的最具有满族特色的游戏之一。嘎拉哈是我国北方满族人发明的,并一直保留至今的民族传统游戏,历经几千年的流传,一直没有改变,始终是民族大家庭传统游戏中的一份子,它是吉祥、如意、喜庆、平安的象征,充分证明了它所包含的文化特性是满族人民所代表的,因此,保护"嘎拉哈"游戏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支撑现代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体育嬗变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导致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体育嬗变的诱因有:政治环境变化、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方式流变、文化变迁。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新时期川西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体育传承发展建议,为村落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需要坚持传统音乐文化原真性的传承原则,加强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可以采用优化生产、销售、流通的商业化过程,再次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和内涵,提升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效果。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基础上,结合其保护与传承意义,探究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以期实现对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为破译村落舞龙传承与发展动力,以“骆山大龙”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在把握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现状基础上,力图找出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动力构成要素及其结构特征,认为:“健身与文化”需求是推动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原动力;“物质与精神”激励是推动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直接动力;“管理与经济”条件是推动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现实动力。以此提出:通过推进村落舞龙制度化建设,主动开展非遗申报工作,积极参演拓展传播途径,创新改造适应时代发展等途径,是实现我国村落舞龙的传承与发展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