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谈到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一代出版巨擘张元济先生和商务印书馆是无法绕开的.作为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和商务印书馆的灵魂人物——张元济,其领导下的商务印书馆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出版界的老大.为了保护中华古籍,将商务印书馆做大做强,张元济可说是呕心沥血,无论遇到何种人生窘境,张元济都做到了铮铮铁骨,一身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2.
1987年2月,是商务印书馆创业九十周年,同年农历9月28日,恰巧也是商务印书馆前辈张元济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乘此机会,笔者想就张元济先生为什么选择出版工作作为终身事业这个问题,从思想上作些探索,也对海内外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4月25日,《张元济全集》出版座谈暨第四届张元济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浙江海盐召开。本次活动为期3天,包括张元济纪念馆开馆和思想研讨会两项内容,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中国社会科学报社、海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据了解,张元济故居海盐县投资4300多万元,启动了"张元济图书馆新馆扩建"工程和"张元济纪念馆"  相似文献   

4.
商务印书馆最新出版的《张元济全集》(书信卷)搜集了张元济先生与友人之间的数千封书信,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出版及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张元济先生漫长的一生中学术交往广泛,全集亦不免有所遗漏。以下就是刊载在《江苏省立图书馆第八年年刊》上,张元济与柳诒徵先生之间的来往函,而全集未收。原信如下:  相似文献   

5.
成果娜 《新闻世界》2014,(12):127-128
张元济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杰出出版家,有“中国出版第一人”之称。在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义利兼顾、开明务实的出版思想经营馆务,将商务印书馆从一家手工作坊式的印刷所发展成为我国近现代史上首屈一指的兼具出版、印刷、发行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代中国出版业应积极从张元济的出版思想中汲取营养,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出版第一人张元济在1902年正式加入商务印书馆前,通过兴办新学、培养英才逐步完善了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同时也看到出版对于普及教育的巨大作用。1902年加盟商务印书馆后,他带领商务印书馆一路迎风破浪,17年间使得商务的资本增长了499倍,从一个小小的印刷工场一跃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出版企业,创造了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奇迹。入主商务伊始,张元济便为商务印书馆确立  相似文献   

7.
王卫芬 《编辑之友》2011,(12):127-128
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坚持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使得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完成了从印刷工厂到出版巨子的蜕变,成为晚清以来普及、传播新知新学的文化重阵。在他硕果累累的出版生涯中,主持编著和出版各类新式教科书是其中一项非常重大的工作。据研究,张元济亲自参与编纂、校订的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8.
彭秋龙  秦思慧 《出版与印刷》2020,(3):103-108, 92
张元济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奠基人,他以旧式学人特有的出版精神,带领商务印书馆取得了诸多成就,为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阐述了出版精神的内涵,分析了张元济出版精神的表现,提出了张元济出版精神的现实意义,以期为新时代编辑人员培育出版精神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园 《兰台世界》2012,(4):12-13
张元济先生字筱斋,号菊生.他出生于1867年10月25日,于1959年8月14日去世.张元济原籍浙江海盐,在1892年考上进士,并担任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张元济在戊戌变法时曾经被光绪皇帝破格召见,但在变法失败后被革职.在1898年,张元济入南洋公学(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兼总校,后来又担任过公学总理.1901年,张元济出资创办商务印书馆.1926年,张元济担任商务印书馆的董事长直到去世.张元济的许多关于近代图书馆的思想都非常有见地,并创建了多家近代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元济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出版家、版本目录学家和古籍校刊家。在半个多世纪漫长岁月中,他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他为我国的图书出版、古籍整理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茅盾曾盛赞说:“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张菊生(元济)确实是开辟草莱的人。⑴”  相似文献   

11.
熟悉现代出版业的人大抵不会对“张元济”这一名字感到陌生。张元济先生耗费大半生精力,致力于经营商务印书馆。他参与、主持、督导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出版等各项工作,使商务印书馆从草创初期的一家简单印刷企业变成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为主,兼及其  相似文献   

12.
张晰 《浙江档案》2006,(6):50-50
众所周知,商务印书馆名扬海内外,曾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留下过辉煌的一页。而为此做出不朽贡献的正是商务印书馆的功臣、中国近代出版巨匠张元济先生。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1959年8月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三岁。张先生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童年是在粤东度过的,直到十四岁,才随他的母亲回到海盐原籍。张先生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刑部贵州司主事,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章京。张先生爱国之心强烈,积极参加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1902年进入…  相似文献   

13.
张元济 (公元 1867— 1959年 ),近现代最重要的出版家、编辑家之一,然而提起他,知道的人却不一定很多,因为他一生没有为自己留下一部专著,而他编辑的著作和他的编辑思想至今让人受益;他提携、培育的后生如胡愈之、茅盾等至今令人仰慕;他毕生倾注的事业——商务印书馆,由一个以印刷为主的工场成长为全国的出版中心,至今生机勃勃。冰心先生称他是“传播知识的大师”,叶圣陶先生说:“……商务的气魄所以这样大,是跟编译所的奠基人张元济先生分不开的”,茅盾先生说“将来的历史将纪录菊生先生这些对于祖国文化的贡献”,而张元济先…  相似文献   

14.
张元济的出版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元济自1902年加入商务印书馆起,在出版领域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的出版事业,为商务发展、为当时中国的出版事业作出了贡献。张元济自始至终十分“爱才”。他的出版人才思想中处处闪烁着真知灼见,即使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来看,仍有许多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台湾商务印书馆为纪念商务一百一十周年馆庆和台湾商务六十周年馆庆,由现任董事长王学哲先生主编,将张元济先生1937至1947年间致王云五先生信札结集出版,以“非卖品”作为庆典赠送友好的礼物。2009年,他们又作了一次校订和增补,  相似文献   

16.
郭小霞 《编辑学刊》2016,(4):104-107
商务印书馆在我国出版界有响当当的名气。它由最初一个不起眼的小印刷作坊到后来成为当时民族出版行业的巨头,其中的巨变可以说和出版家张元济先生的加入密切相关。文章在重点梳理分析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出版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编辑思想对于当下出版活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元济的编辑思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艳 《出版科学》2002,(1):64-66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早年中进士,点翰林,激于时势,抨击时弊,参与戊戌变法。维新失败后被革职。1901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他主张教育救国,启迪民智,苦心孤诣,矢志不移。在他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刷所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事业机构。张元济在中国出版事业和文化事业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张元济图书馆的前身为海盐县图书馆,筹建于1984年,为纪念近代海盐县籍文化名人张元济先生,后将其命名为张元济图书馆。张元济图书馆扩建工程(新馆)2010年6月1日开工,2011年12月31日扩建完成并开馆。  相似文献   

19.
1992年4月24日至26日,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的故乡浙江海盐县主办了“第二届张元济学术思想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安徽、山东以及香港、美国的70余位专家、学者,就张元济的出版思想、编辑思想、经营管理思想、教育思想、人才思想、伦理思想、社会政治思想、翻译思想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会者认为,张元济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创造者。他主持下的“商务”,在引进现代印刷技术方面,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300年的行程。他用自己的文化实践,促进了中国现代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我组稿责编的图书中,书稿已经出版而作者与责编未曾谋面的,迄今为止,只有《智民之师·张元济》。还在1997年春天,我到古城南京为我社《名人照相簿》丛书组稿,《书与人》编辑部的宋吉述先生建议将张元济收入该丛书。他认为张元济不仅是一位出版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化巨人,适合入选《名人照相簿》丛书。张元济是商务印书馆的元老,属文化名流,我过去见过他与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