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不应仅仅从是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应把其放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里和世界文学的格局中去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世纪中国文学既吸收了外国文学的优秀成果,也对外国文学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不应仅仅从是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应把其放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里和世界文学的格局中去审视。 2 0世纪中国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 0世纪中国文学既吸收了外国文学的优秀成果 ,也对外国文学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文学长期处于一种集体主义或半集体主义的创作状态,受到来自意识形态、批评家和文学思潮、市场三个方面的宰制。在我看来,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20世纪文学的历史已经向我们表明.那些我们今天依然谈论的文学经典无一不是对写作中“个人主义”的极端展示。中国的鲁迅、沈从文、张爱玲、萧红,国外的卡夫卡、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他们的写作无疑都是个人主义的重大收获。在今天。我们谈中国经验.也是要找到它和个人之间的现实连接,将它落实到每个作家身上。因为世界的中心就在作家的内心和灵魂中,就在作家充满“个人主义”写作的笔下。  相似文献   

4.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拉美后现代是个广泛的范畴,就文学而言,它不仅包括后现代文学流派,也包括具有后现代倾向或特征的文学创作。研究拉美后现代文学在中国的传播,需要从文学作品、创作思想和理论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主要探讨拉美后现代现象是如何在文学思想、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上对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创作发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题记:中国现代小说在“西方”的影响下催生,小说观念、技巧和文体风格都是比较西化的,但中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也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小说的发展。许多作家都曾撰文提及外国文学对自己创作的滋养,许多学人也曾深入阐释过“西方”如何催生中国现代小说。但我们自身的文学传统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想象却缺乏深入细致、系统有效的梳理。如何看待文学研究中的“西方”影响,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定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如何向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汲取营养?针对这些问题,林岗、郭冰茹、王敦、刘湘兰、罗成等学者于2013年3月21日在中山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当代诗人、作家、评论家从唐代文学中汲取创造的灵感的成功范例的描述,揭示了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之间的深刻联系。当代作家从唐代诗文中吸取了传统精神的启迪,当代文学创作融入祖之学传统的可观成就,显示了当代作家的民族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中国当代文学有轻视传统文化、模仿欧美文学及个人化写作倾向进行了批驳。指出我国现阶段的文学应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应在我国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吸取外国文学的精华,创作出符合我国现阶段大众的需求、能走向世界的新文学。  相似文献   

10.
著名外国文学专家马家骏教授 ,中共党员 ,河北清苑人 ,192 9年生 ,194 9年入西北大学师范学院 (今陕西师范大学 )中文系学习 ,195 3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其间于 195 6年 2月至 195 8年 8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进修班随两位苏联专家学习二年半结业。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全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独著《美学史的新阶段》、《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等 5种 ,与女儿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 3种 ,主编《世界文学史》、《高尔基创作研究》、《当代苏联文学》等 8种 ,编著《欧美现代派文学三十讲》、《外国诗文选读》等 4种 ,参加编著《马列文论百题》、《屠格涅夫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 4 0余种。曾连续四届获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又获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称号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已列名《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第 2 7版 )、美国《世界名人录》(华文版第 1卷 )等中外 4 0多  相似文献   

11.
三四十年代我国小说创作蔚为大观。随着新文学创作自身的积累 ,加之作家在借鉴外国文学的同时 ,也有意识地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和民间文学汲取营养 ,不仅作家的文体意识渐次提高 ,使小说叙事在各方面都逐丰富纯熟 ,意义空间也不断拓展、深化 ,且见之于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但如果将其放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 ,与同时代的外国文学相比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成就的取得,是由于他不但能博采众家之长,而且善于发挥和创新。他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学精华之外,非常注重对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借鉴。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契诃夫、阿尔志巴绥夫等都对其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50年代是中国文学的转折时代,从文学观念到文学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文学体制的改变与建立是中国文学能成为“当代”的重要标志。它有效地实现了当代社会与文学的互动,促使文学作家、作品和读者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就当代文学体制之下作家的思想改造问题展开讨论,说明文学体制与作家身份之间所发生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矛盾,促使作家形成新型的主体认知与行为方式,从而制约着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20世纪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从其性质和主流上可以界定为是促进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向新生与现代的文学。在它所走过的百年历程中,这样的使命和方向始终被肩负着和坚持着,并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道特殊而亮丽的风景线;文学以自己稚嫩的肩膀担当起整个民族兴亡的千秋重任!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共同的趋向与追求,可谓“同声”。但具体考察发生于不同时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我们又会发现:因文学发生的背景、生存的环境、作家们认识的不同而形成很大的差异性,这其中有时代的差异、区域的差异、作家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现当…  相似文献   

15.
从外来影响和接受研究的角度考察中国大陆当代文学50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可以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对外国文学资源的接受经历了从单一接受到全面排斥,从封闭走向开放,并在全球化语境中步入多元等四个时期;在文学创作上则留下了一条明显的从“苏化”到“文革”,从“西化”再到“多元化”的演化轨迹。梳理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学在新世纪走向世界的一份备忘录。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一部苦难的史诗。关于苦难的文学书写,也因而所在多有。在俄罗斯,有《战争与和平》、《古拉格群岛》;在拉美有《百年孤独》;在美国有《根》;在欧洲有《悲惨世界》和《变形记》。可是,在中国,面对民族的苦难,我们却没有充满作家个人伤痛的深刻思考和更为疼痛的个人化写作,没有写出与这些苦难相匹配的作品来。这是我们中国作家的局限,也是中国作家和当代中国文学面对民族苦难历史的伤痛和内疚。  相似文献   

17.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坛女性作家的群体崛起缔造了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繁华盛景,其作品本身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厚的时代精神,对其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作家的创作是俄罗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白银时代女性作家群体崛起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那一时代的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地位,而且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8.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列宁称他是伟大的艺术家,在半世纪以上的文学活动中创作了许多杰出的作品。深刻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使托尔斯泰成为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学与政治这一古老的命题出发,通过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尤其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的比较,揭示20世纪世界文学的发展,与其时整个文化生态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翻开外国文学史,可以看到,在本世纪以前,拉丁美洲的文学在世界文坛上还是默默无闻的。由于这片土地受到长达几百年的殖民统治,宗主国文化统治了各个方面,民族文化受到长期的压制、摧残,当时拉美的作家大都景仰欧美大师,步欧洲大陆先驱们的后尘,创作的源泉在欧美,而拉美文学不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