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09,(17):85-85
一年最热的两个月中参加的两个会给我很大启发,一个是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主办的民生新闻十年研讨会,另一个是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的节目研讨会。经过十年发展,电视民生新闻遇到了瓶颈,包括民生新闻的一些领军栏目的收视率出现连续下滑,寻求突围迫在眉睫。于是,“帮忙”——发挥媒体的影响力优势给民众帮忙,成为民生新闻的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2.
<正>《帮帮团》是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主推的一档大型民生帮忙类栏目,2014年荣膺"中国民生新闻领导品牌栏目"、"全国广播电视民生影响力十强品牌"称号。栏目立足"公益帮忙爱心服务",提出"大家帮大家"的公益理念。每天90分钟直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元旦,温州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电视"帮忙类"节目--<闲事婆·和事佬>栏目正式推出,这档以"帮忙"为独特定位,以温州方言为播报形式的新闻栏目一出现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尤其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经过几次扩版之后,现栏目分设帮忙、新闻、故事、当家人等多个板块.这档节目的最高收视率更是达到十三四个点,成为频道乃至整个温州台的王牌节目.笔者了解到,国内媒体类似的帮忙类电视节目还有浙江电视台的<范大姐帮忙>等.这些节目都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特点,立足为百姓办实事,是观众的贴心人,而且在收视率上都有不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栏目经过十余年的孕育成长,如今已经扎根全国各地,而随着地面频道的增多,民生新闻栏目的竞争日益加剧。如在湖南长沙,一个地面频道甚至有多档不同特色与定位的民生新闻栏目。湖南都市频道的《都市1时间》在2003年举起"民生新闻"旗帜,一直保持收视领先优势,并获"全国十佳民生新闻栏目"、"全国品牌栏目"等荣誉。《都市1时间》在板块结构与编排创新方面的一些经验,给民生新闻栏目提供了借鉴。打造特色板块电视新闻节目的板块化编排技巧,  相似文献   

5.
《8858新闻眼》是湖北电视教育频道于2007年9月推出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这档以"帮忙"为独特定位的新闻节目,一出现就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经过几次扩版之后,在收视率上有不俗的表现,成为教育频道的王牌节目。2008年9月,《8858新闻眼》栏目再次改版,内容上明确定位,着重在"帮忙"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6.
鄢逸 《新闻前哨》2011,(4):33-33
我是电视综合频道《新闻360》栏目记者。这个栏目是2010年1月1日开播的大型民生新闻栏目,主打特色是“当负责任的记者,做能帮忙的新闻”。节目开播一年来,我们的口号“有事要帮忙就找帮女郎”已经被广大湖北观众所熟知。  相似文献   

7.
卢传才  黄宁  李欣 《新闻前哨》2014,(12):36-38
《新闻360》是湖北电视综合频道2010年推出的一档以帮忙为特色的日播大型民生新闻栏目,其前身是2008年开播的新闻栏目《综合1时间》。去年以来,节目时长增加到70分钟,每天17:55开始播出。《新闻360》突出“帮忙”特点,着力内容创新,栏目逐渐成熟,今年更是喜获“湖北新闻”优秀栏目一等奖。一、栏目定位“帮忙”,既与频道理念一致,又凸显自身特色《新闻360》从创办之日开始,就坚持不懈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自2002年江苏南京的《南京零距离》开播,民生新闻走过了12个年头,目前面临的同质化、琐碎化问题,让观众已对其产生了审美疲劳。作为民生新闻一种创新和延续,帮忙类节目应运而生,如《范大姐帮忙》、《小溪办事》、《帮女郎》等等。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立足为百姓办实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体现了新闻人的担当与情怀。这里以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帮忙服务类栏目《阿喜帮忙》为例,谈谈记者的担当与情  相似文献   

9.
谈笑 《新闻通讯》2014,(9):60-61
自2002年江苏南京的《南京零距离》开播,民生新闻走过了12个年头,目前面临的同质化、琐碎化问题,让观众已对其产生了审美疲劳。作为民生新闻一种创新和延续,帮忙类节目应运而生,如《范大姐帮忙》、《小溪办事》、《帮女郎》等等。这类节目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立足为百姓办实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体现了新闻人的担当与情怀。这里以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帮忙服务类栏目《阿喜帮忙》为例,谈谈记者的担当与情怀。  相似文献   

10.
阮培 《视听界》2014,(3):106-107
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引领了十多年的电视民生新闻浪潮。2009年6月起,江苏城市频道将法制新闻从民生新闻的节目中剥离出来,开办了《法治集结号》栏目,开启了"民生+法制"的版面模式,通过多年的培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带有明显的民生色彩。一、选题视角更加注重民生共性每天,江苏城市频道新闻热线接到的线索和投诉超过800个,很多投诉和信息,  相似文献   

11.
1999年5月,福建电视台创办<现场>栏目,实质上已具电视民生新闻的雏形.2002年1月,中国第-个打出"民生新闻"招牌的电视节目<南京零距离>横空出世.2008年1月,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正式更名为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全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民生频道诞生.这成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稳步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1999~2009年是中国电视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其中电视民生新闻的曲折前进过程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大民讨说法》是台州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开办的一档维权类民生新闻栏目,2008年7月开播,短短一年多时间,该栏目已经成为当地最火的维权帮忙类新闻栏目,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事情找大民,大民能帮老百姓解决问题成为台州观众  相似文献   

13.
崔恩慧 《青年记者》2009,(16):37-38
1999年5月,福建电视台创办《现场》栏目,实质上已具电视民生新闻的雏形。2002年1月,中国第一个打出“民生新闻”招牌的电视节目《南京零距离》横空出世。2008年1月,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正式更名为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全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民生频道诞生。这成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稳步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1999~2009年是中国电视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其中电视民生新闻的曲折前进过程尤为引人注目。如今,站在中国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十年拐点处,电视民生新闻近期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周斌  黄莺  倪珂 《视听界》2009,(1):107-108
一位从事电视新闻三十多年的老记者说过“吸引眼球的是曝光类新闻,然而真正能抓住观众心的是服务类新闻。”“新闻服务于生活”是央视新闻频道2007年6月5日开播的《朝闻天下》栏目的宗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受到了行内专家、同仁的认可。杭州电视台的《小强热线》、无锡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看点服务车》以及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的《阿喜帮忙》,其收视表现和社会效果都证明,“新闻服务于生活”的帮忙类节目满足了观众的现实需求。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路,就在“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5.
周长城 《视听界》2012,(4):105-107
从2008年10月安徽经视的《帮女郎帮你忙》开始,全国地面频道涌现出一股“帮忙风潮”,从信息提供、扶弱济贫、协老助残,到监督行政、法律维权,“帮忙”一跃成为民生新闻节目的升级孵化器。这类节目既继承了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又突出贴近民生的服务性,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2011年10月12日,  相似文献   

16.
杨华 《视听界》2013,(3):90-91
作为民生新闻的延伸和创新,更具亲民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帮忙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一、帮忙类节目的现状 2006年以来,一批以“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为百姓服务”为宗旨的帮忙类节目推出,如安徽经视的《帮女郎帮你忙》、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范大姐帮忙》、温州广电总台新闻频道的《闲事婆和事佬》、扬州广电总台新闻频道的《新闻女生帮你忙》。  相似文献   

17.
在民生电视新闻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为吸引更多的受众,避免节目的同质化、庸俗化,各电视台开始寻找不同的突破口,对自己的节目进行特色定位。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的《8858新闻眼》是2007年9月推出的一档新闻栏目,8858,帮忙到家是栏目的宗旨,关注  相似文献   

18.
刘妍 《视听界》2014,(6):103-104
帮忙类节目是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分支。近两年,帮忙类节目在凸显地面频道贴近性、扩大平台影响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记者记录新闻事件,沟通当事方,依据的是专业素养。一、软化氛围,为当事方建立对话的绿色通道帮忙类节目选题分为维权和公益两大类,以维权居多,主要集中于消费、房产、教育领域。纠纷解决的难易程度,与报道记者的能力相关。处理得当,纠纷难事可转化成易事;反之,易事会转化成难事,小事转化成大事。  相似文献   

19.
唐璐 《视听界》2009,(3):104-105
目前在各城市台形成一定气候的帮忙节目,实际上是各城市台在与央视、省台的竞争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本土特色鲜明的土特产。如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凡哥帮你忙》、教科频道的《陆姐帮忙团》,沈阳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彬斌有礼》,石家庄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的《小吴帮忙》,温州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道《闲事婆·和事佬》等,都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特点,有的则干脆打出了“为人民服务”、“帮忙就是我的工作”这样的口号,立足为市民办实事。  相似文献   

20.
赵瑞 《青年记者》2012,(30):70-71
从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打开民生新闻的大门至今,电视民生新闻已走过了十个年头。这十年里,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由最初的凤毛麟角到遍地开花,由代表民意、平民视角到内容低俗、雷同复制,其间的是非曲直值得总结与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