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儿童个性全面发展的研究是当代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学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积极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过程。但是传统的教学过程缺乏系统的整体现,只重视发展儿童理性认识方面的作用,强调活动过程中系统的、规范的、可控的一面,而对非系统、非规范、不可控的一面则缺乏了解和研究。边就难以满足儿童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不能兼顾他们在发展中存在的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整合是早期阅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关注儿童认知的综合整体,是儿童学习、教育与生活的整合,可以有效促进儿童整体感知阅读信息、综合学习阅读方法、自主构建阅读经验,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早期阅读教育的功能,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儿童教育中出现了两种误区现象:对儿童的学习反应过热和对儿童学习以外的事情反应过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儿童教育的理论认识不够;片面追求智力的成长;忽视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整体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学习儿童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加深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在注重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同时促进儿童向更高阶段发展;同时用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儿童教育中出现了两种误区现象:对儿童的学习反应过"热"和对儿童学习以外的事情反应过"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儿童教育的理论认识不够;片面追求智力的成长;忽视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整体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学习儿童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加深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在注重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同时促进儿童向更高阶段发展;同时用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石爱琴 《福建教育》2014,(10):30-3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倡导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系统理论的整体原理强调,整体功能是整体间各要素功能及各要素间有机联系形成的结构功能之和。  相似文献   

6.
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源于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在儿童整体生活中实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体现的只是万千生活世界的一小部分缩影,无法呈现儿童的全部生活世界。学校生活也更不是儿童生活的全部,它只是儿童整体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教材、学校生活不能单独承担培养儿童品德的任务和实现其社会性发展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突出地强调了要把教育与儿童发展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的思想。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结合对照《纲要》的这一思想我们需要深化对艺术教育具体内涵的认识。首先,我们要把儿童发展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方面,我们既要强调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又要强调儿童各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育专家指出:儿童语言运用能力是儿童整体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驱动力。重视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近几年来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重视儿童语言  相似文献   

9.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每个儿童都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自由发展,是培养创造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儿童观是站在成人的世界对儿童——这个人生发展特殊阶段的整体认识和把握,需要回答谁是儿童、儿童生活、童年的价值、儿童的幸福与快乐、如何认识儿童等诸多问题,其中儿童的  相似文献   

11.
沃尔多夫教育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私立学校运动。它把儿童个体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注重培养整体的儿童,重视儿童的艺术教育。这种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环 《教育导刊》2005,(6):11-13
幼儿教育应培养"完整儿童",而"完整儿童"的培养是在幼儿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现代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与周围生活环境积极相互作用的整体协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儿童的主动参与来体现和形成.  相似文献   

13.
分数作为基本的数字概念,是儿童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分数中将整体平均分成相同几部分的等分概念,则是认识和掌握分数的基础。儿童只有先掌握等分概念,才能清楚地了解分数概念并对分数进行运算。本文针对儿童对等分概念的认知发展,从儿童对整体与部分概念的认知、对等分概念的认知等方面进行综述研究,有助于系统地分析儿童对等分概念的认知发展情况,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适性"是指适合儿童的天性和学生的个性,所谓"适性教育"就是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从儿童自主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教育即适性发展",这  相似文献   

15.
王宾  王研 《早期教育》2010,(4):54-54
儿童幸福感是儿童身心健康、乐群向上的综合指标。幸福感是儿童对其生活质量的直接评价与体验,蕴涵了儿童对生活的理解与领悟。是反映儿童身心综合状态的重要指数。研究儿童幸福感,就是揭示儿童对生活的整体感受、态度和评价,从积极和正面角度观察和判断儿童的身心发展现状。是对儿童个体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期,以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Goodman)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将儿童语言教育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再思考,并且吸收了当代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全语言"(Whole language,也称整体语言)的语言教育改革运动。古德曼最早给全语言的定义是:"全语言教育是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全语言  相似文献   

17.
个性的高度发展不仅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而且人的高度个性化也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历史证明,越是高度个性化的社会,它的整体力量就越强。引导、促进儿童个性化不仅反映了教育要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的需要,因为只有个性的丰富才能带来社会的丰富与发展。对儿童个性化过程实行调控,要防止儿童出现反社会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课程整体优化探析孙汀兰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发展着的个体,是身心发展的统一体,幼儿期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所以,幼儿园教育要立足于整体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把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放在首位。幼儿园课程是实...  相似文献   

19.
把握儿童心理发展在教育中应更多地受到关注,其中儿童美术心理的发展变化是我们全面认识儿童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在绘画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质,有助于我们研究儿童心理的特征,我们对其的认识,应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纵向过程整体把握,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儿童在每个时期的发展变化,引导成长,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20.
沃尔多夫教育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私立学校活动。它把儿童个体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注重培养整体的儿童,重视儿童的艺术教育。这种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