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处于魏晋之交的阮籍,面对浑噩现实,以其狂放不羁、纵酒恣意的生命之态遗世独立.在其“至狂”的背后,“终身屡薄冰,谁知我心焦”下的“至慎”韬晦的生活之态,反映的则是形狂之下的真正的人性本真所归.  相似文献   

2.
风狂,或作“疯狂”,其语盖源自“凤凰”。风(疯)甲文中与“凤”通,狂与“凰”音近可转,凰鸟在《山海经》中写作“狂鸟”。风狂与凤凰除语音相通外,其语义亦颇与凤凰之品性相吻合。凤凰的“歌舞饮食”,均有出“风”头和“狂”妄自大之嫌;其飞群鸟从以万数,又或漫天翱翔,自是在发“风”或发“狂(逛)”。因凤凰是古东夷族所崇拜之图腾,故凤凰有“风狂”之表现,应是古华族对夷族某些风俗习惯的一种蔑视  相似文献   

3.
“狂”,在我国古代又称为“疯”,在中国文化,特别是艺术创作和道家思想中,有相当厚实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阶层追求狂狷之风颇盛。他们或为了排除苦闷与不快,“须求狂药解愁回”;或欲求“狂醉养天真”,通过反朴归真,回到人之初的本性上;或希冀醉中得到灵感,得到创作的自由,摘取艺术创作的真实与生命,常常把”酒”作为狂药,通过饮酒,获取一种“蝶与周与”,“似我非我”的精神状态,使自己成为暂时的  相似文献   

4.
“狂”是中国古代文士的一种特殊的个性气质和文化精神,历代不乏以“狂”闻名的人物。杜甫虽自称“奉官守儒”,又被树立为儒家文士典范,然细察其生平与创作,“诗圣”也有极为狂放的一面。杜甫之狂既不同于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之狂,也不同于盛唐时代的“诗仙”李白之狂。杜甫的“狂”主要表现出对自我人生的自信,对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执著追求,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入世之狂”。  相似文献   

5.
“逸”与“狂”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为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之一,探究其形成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可以揭示我国古代审美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特性和趋势,那就是自然人性化倾向。有人说文学是“人学”,而古代的审美当然与“人学”紧密相连。《论语》中有:“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猖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里“狂者”是指志向高远而勇于进取的人,孔子自己虽力主中庸,但对“狂”却颇为心向往之。“狂者”说话无顾忌,“古者狂也肆”(《论语》中《阳货篇》),狂者一般都隐居而未从…  相似文献   

6.
当今,重新分析上博简二《民之父母》中“五至”思想,其教育意义相当深远.儒家的“入世”、“仁礼一体”、“德治”、“亲仁”等核心思想都能在“五至”中得到体现,可以说孔子的“五至”思想囊括了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正已修身、为学次第的全部要求.认识和学习“五至”思想,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许多初入职场的人踌躇满志却遭当头一棒。为何原因?且看以下的“狂症”评析。“狂”症一:名校名系,谁与争锋!社会并不像学校那么简单,江湖之上到处藏龙卧虎,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谦虚再谦虚!“狂”症二:个性独立,拒绝合作!年少轻狂,表面看来是“前卫”、“有个性”,其实是自以为是  相似文献   

8.
“狂”范畴在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从语言意义及文化发展来看,“狂”是个内涵丰富、极具生命力的词语,最早体现在哲学人道领域,先秦至魏晋时期,“狂”多用于人;唐宋时期广泛进入审美领域;明清尤其是晚明时期,“狂”在思想史和美学史上达到高潮。本文试将历代有关“狂”的各种论述进行梳理,以便进一步明确这一久被忽视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9.
人们提到杜甫,通常联想到的是诗人那饱经沧桑的忧国忧民形象。但每一个人都不会绝对地属于某一种性格,杜甫也不例外。除了内敛沉郁之外,“清狂”也是杜甫性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贯穿他的一生。文章将从老杜之狂的形成原因、表现、作用以及文人对其“狂”的评价,对杜甫清狂的性格进行文学性解读。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的境界之“真”不仅指“真情实感”,而是要深入到欲望的本真,在“欲望本真”的基础上,通过审美直观并且由“理念”而感发出的“势力之悟”,才是王国维境界之“真”的真正内涵,是生命之“真”,这种“势力之悟”悟的是人生最深之意义,标示着对人生要义的体认、对超验人生的自觉体验。  相似文献   

11.
宋天 《新作文》2011,(1):36-36
我家有三个“狂”人--“追新狂”、“写作狂”、“工作狂”,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2.
胡适拒酒     
梁实秋在青岛居住时,每日里呼朋聚饮,七名酒徒加上—名女史,正好是八人之数,乃自命为酒中八仙。三十斤一坛的花雕,一夕而罄。有时还结伙打擂,近至济南,远征南京北京,狂称“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一日,胡适路过青岛,在宴席上见到“八仙”们狂喝滥饮之态,大为惊怯,忙不迭亮出他太太给他专制的一枚金戒指戴在手上,众人注目,原来戒指上镌有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表“来、到达(处所)”义“各(格)”、“至”、“到”的考察,认为商周口语中,“至”已占绝对优势,至于金文“各”用例较多,显然是由于金文典雅庄重的风格所致。“到”是“至”的分化字,《诗经》中虽已出现,但用例罕见。传世文献中,“到”和“至”的竞争历时很长,但在秦汉口语性很强的出土文献中,“到”的优势已然显现。  相似文献   

14.
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在人格上表现出一种“狂颠”的特征,其狂颠人格经历了一个由“人”之狂颠到“仙”之狂颠的演变过程。这一人格的演变是王重阳自觉的宗教追求的结果.同时也是王重阳审美人格的形成过程。因为.在这一过程中.王重阳实现了从与现实社会相对立到对现实社会的超越.达到了与道合一的自由逍遥的审美人生境界。通过王重阳“狂颠”人格与魏晋名士“狂放”人格的比较,可以看出宗教实践对于审美人格建构的独特意义及深刻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至善”观作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在古希腊伦理思想中被划为两个不同的派别分开讨论。能动主义经历了从“至善即理念”到“至善即幸福”的演变历程;快乐主义经历了从“至善是肉体的快乐”到“至善是精神的快乐”的演变历程。前者的历程比后者的历程要长一些,要复杂一些。但就其总体来看,“至善”观的发展和进步是主流,不仅对古希腊的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对我国现阶段的德治有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只有名花苦幽独”──从东坡咏物词看其孤寂感张承鹄一众所周知,苏东坡的情感性格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苏东坡的情感性格究竟有哪些主要主要特征呢?其实质又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词学家们或论之以“豪”,或论之以“旷”或“狂”。“豪”即豪放。对“旷”和“狂”,...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断】师:刚才大家理解了诗意,体会到诗人通过“喜欲狂”来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中,常有借事、借景来抒发心头之“喜”的诗句。像这首诗中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是欣喜若狂。  相似文献   

18.
元英宗硕德八刺与丞相拜住,昭合无间,戮力同心。坚持“得天下以得民,)为本,失其心则失天下”的儒家学说,发政施仁,推行新政;整饬吏治,选贤与能,兴办学校,培育人才等,使元朝在“中统、至元之治”之后,又出现了期复中统至元之盛的“至治之政”,“四方远近,莫敢不一于正”。  相似文献   

19.
“黄金中道”集中体现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精华,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它是一种“至善”的境界,是美德之所以为美德的在量的方面的规定性,过度与不及都会引起美德向恶行转化.而实现全民的“至善”就在于实现黄金中道。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中和至美”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和至美”是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成熟之美,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美的范畴又被赋予了新的文化艺术内涵,并且被发展、导向、整合为新时期的美学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