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中小学“ 情境—问题” 数学教学研究是基于国际、国内数学教育改革大趋势而开展的一项前沿性、探索性与实证性的数学教学研究.它所提倡的课堂教学观有:(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3)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 情境—问题” 数学教学实验研究还应在以下 3 方面做出努力:(1)实验研究范围需进一步扩大;(2)将“ 情境—问题” 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向其它学科渗透;(3)进一步提升理论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
1 数学“问题性教学”的涵义数学“问题性教学”的基本理念是:(1)完整的数学学习应包括“学问”与“学答”两方面,数学学习的核心应放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上,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2)数学教学应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应是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应是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相  相似文献   

3.
〔案例〕“主题图”是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不同的教师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下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页的“第几”主题图教学的两个片段:A教师教学片段实录1.教师谈话,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出示:售票处窗口。师:这是哪里你们认识吗?生:售票处。师:沈城影剧院要举行音乐会,入场需要买票,看他们来了。多媒体课件继续出示:售票处排队人物。2.引导观察,感悟新知。师:小朋友你们说来…  相似文献   

4.
弗赖登塔尔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2]而学会反思,可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经历,提高学习成效.因此,本文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数学文化节”第一、二轮书面解答将于今年12月举行.数学文化节书面解答的问题分为5个方面:“数学之史”,“数学之美”,“数学之思”,“数学之用”,“数学之语”.这里给出2道富有数学思考,反映数学思想的问题,第一题需要你发挥空间想象力,第2题体现了数字化和对应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探索得到的知识最难忘、最深刻,比教师直接给出更有效,学生能体会到“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能力得到提高.根据上述理念笔者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下面是这节课的过程及教后反思.1教学实录师:(显示图象,略)已有一公路和公路边绿化带,为了美观,要求把绿化带某处改造成等腰三角形型,且使三角形的顶点座落在公路边上,问这样的点可选址…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能动建构意义的方式来获得的。“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程式展开。那么,…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也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可以看出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无疑是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 ,它力求变革传统的被动性、接受式的数学学习方式 ,旨在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9.
热点话题试论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的基本过程郭要红 1 (1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一例蒋智东 1 (4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时机孙伟奇 1 (6)…………如何设计“数学探究式学案”蔡晓文 吕成荣 1 (8)………………………………………………………抓住问题 实施探究性教学孙翠玲 1 (1 0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法———《中位数、众数》教学实录及简析吴仲奇 2 (7)……………………活思维 善辨析 巧纠错———一堂高三习题课实录胡国生 2 (1 0 )………………………………………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8~60页。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实录:一、儿歌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一年级  相似文献   

11.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生真能“创造”数学(或“再创造”)吗?笔者有幸在福州听了连城县吴声季老师上的“圆的认识”,体验到他是如何通过活动实现数学“再创造”的。课堂片段实录如下:师:(投影出车轮、硬币等)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们是什么图形?生:圆形。师:你们想知道圆形的知识吗?(生答后板书“圆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学习,乐意…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编写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处处是问题,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问题是指缺少一定的题设和结论,要求考生自己去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命题.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开展“说学习过程”活动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实施讨论 ;(2 )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 ;(3)开展对数学实验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04年9月15日,浙江省举行初中青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暨观摩活动,笔者参与了《平行四边形的识别》的教案设计并参加了课堂观摩,现将从一节观摩课的设计谈谈新课标理念的体现.1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设计思想与意图.浙江省普陀第二中学洪秀捷老师上的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第12.1.2《平行四边形的识别》(第1课时),这是一堂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探究课,很有探讨价值.以下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片段一11探索活动的导引———“玻璃打碎了……”⑴多媒体课件(两个…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自主探索——数学概念的获得,公式、定理、法则的形成,数学技能的掌握,这些都离不开探索活动的支持。“探索”“探究”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出现了70余次,拿什么东西给学生探索?那就是数学问题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教好数学问题探  相似文献   

17.
1 “SRC数学教学模式”简介 “SRC数学教学模式”是在“SR数学教学模式”(SR是Self-independent-Research (自主探究)的缩写)的前提下经过改进的一种教学模式,(C为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新课标指出: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由此可知,新课标除强调“自主探索”外,还强调“合作交流、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8.
“分桃”(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思考对于掌握除法意义的重要性。本单元内容分为四个层次,“分桃”、“分苹果”、“分糖果”都属于第一层次,即认识平均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就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动手操作,积极实践,体验“平均分”。活动的安排既注意了层次性,…  相似文献   

19.
实录一: 指向一般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 时间:2015年10月27日 学生:四川师大附属第一实验中学八年四班 一、商议方案,确定通道 (教师提供了三种学习方案,学生选择了“指向一般阅读方法的阅读学习”.过程略.)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屏显.) 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这是一篇____.(体裁) 师:第一步,请大家初步感知文本,了解大意.先请大家填第一个空,看看容不容易.好,你举手了. 生:这是一篇散文.课本第47页下面的注释写的是选自《朱自清散文选集》,所以它是散文.  相似文献   

20.
梅金生 《中学生物学》2012,28(2):36-37,56
1 教学背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中专题四课题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需用3~4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课题主要是进行3个子课题的探究:(1)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2)探究“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3)探讨“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渍的洗涤效果的比较”.下面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对第一个探究实验的分析以及对第二个研究课题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