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息对风险决策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秉勤  姚广义  桑娟 《情报科学》1999,17(6):702-704
本文重点介绍了信息与决策、不完全信息与风险决策的相关关系,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对风险决策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提高风险决策可靠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迟国泰 《软科学》1995,9(1):2-8
论动态风险型决策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迟国泰现行风险型决策理论采用益损期望值准则来评价决策方案,即把年益损值的数学期望(统计学意义上的平均值)乘以项目的使用年限,再减去原始投资,并取其最大值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这种方法由于其简单、方便.在实践中被广...  相似文献   

3.
需求不确定情形下的产品产量和价格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产品的产量可能不等于销量的假设条件下,分别研究了需求可以发生随机扰动情形下和消费者口味不确定情形下厂商产量决策和定价问题,提出了决策风险的度量方法以及基于期望利润和风险的决策模形。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传统的投资相比,风险投资的风险比较大,有许多因素无法准确度量,因此在风险投资决策过程中,经验及主观判断往往占有相当的权重,并且不同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有的专门投资在企业的早期阶段,有的专门投资在企业的成熟阶段,有的专门投资在企业的MBO或MBI。在对风险企业进行决策评估时,有的侧重于管理队伍的素质,有的侧重于新产品的市场前景,有的强调技术的先进性等,这些都反映了风险投资决策活动内在的复杂性。如何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有效的决策评估是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公司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下完善专家为主导的科技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避免政府高层独立决策失误的风险,许多国家把专家决策机制引入科技决策过程,其优势在于把专家从政府决策的被动执行者转为参与者,使政府的职能能更集中地转变到宏现调控和为科研服务上。中国近期开始了专家为主导的科技决策之路,但目前相关研究文章甚少,该体系仍在内、外环境上存在制度、文化等方面缺陷,亟待完善。由此根据国际成功经验对于如何完善该体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贝叶斯风险决策的创新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贝叶斯风险决策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产品创新实例,探讨如何运用贝叶斯风险决策方法进行定量的创新风险管理,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害虫防治风险型决策的一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军  古德祥 《科技通报》1996,12(5):288-293
Bayes期望损失决策是应用广泛的害虫型决策技术,与Batyes决策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多目标决策算法,如TOPSIS法和ELECTRE法等,可作为害虫防治风险型决策的一类新方法,从而可以丰富风险型决策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了洞悉创业风险对创业者决策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揭示创业风险影响创业决策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把风险感知和风险倾向两种被营销领域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引入研究之中.从理论上分析了创业者面临的创业风险,创业者的风险感知与风险倾向,以及二者对创业者决策行为影响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风险感知影响创业者创业行为,即当创业者感知到损失时与创业决策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创业者感知到收益时与创业决策行为呈正相关关系.风险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业者创业行为,并与风险感知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创业者的决策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社会中,企业决策的稀缺资源已不再是占有信息的多少,而是对大量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避免信息误导的能力。从决策信息误导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决策信息风险。剖析了造成企业决策信息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谈投资风险决策方法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投资中风险的评估与相应决策,目前理论界和实务上常用的决策方法颇有不合理之处.本文通过对传统方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1.
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是与金融投资业务相联系的风险,它包括因内部风险因素导致的操作失败风险和因对外部环境因素做出反应时选择不恰当战略所致的操作战略风险。其度量方法以分析或评价方法为主。对操作风险进行管理首先应制定明确的操作风险控制政策,包括为交易员或业务设定合适的操作风险限额以及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等;其次,要对每一项业务设置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投资决策流程;另外,还要对职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风险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风险识别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来自于政策系统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阐述的公共政策风险识别系统为进一步对公共政策过程的风险进行评价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低端制造业的形成路径、内在矛盾与提升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云  孙林岩 《预测》2010,29(2):1-4
通过承接国际低端制造业发展地区经济的模式,是我国在特殊背景下切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正确选择,但因此而造成的资源短缺引发了潜在风险.究其原因,是长期形成的区域资源需求和供应偏好,在路径的惯性作用下,无法靠市场机制逆转所致.只有通过发展支撑产业、改变招商模式和进行区域资源整合等.产业政策的调整,实现"诱致性变迁",甚至是"强制性变迁",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和克服资源短缺矛盾,促使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技术驱动型战略转变,实现制造业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  相似文献   

14.
决策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决策的概念,分析了决策概念的要点。从决策的目的与决策行为的关系出发,讨论了决策内容、决策内容的含义、决策内容的分类及决策内容体系,进而分析了决策各项内容的特征与相互制约关系,提出了决策行为必须遵守的决策内容完备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张朝辉 《资源科学》2018,40(7):1387-1396
退耕风险感知是影响农户退耕参与意愿和决策行为的关键要素。基于新疆阿克苏地区1451户农户的调查,应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从预置性因素、政策性因素、过程性因素与外部性因素出发,探索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农户退耕参与风险感知、激发农户退耕参与意愿、优化退耕还林政策设计提供信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① 农业经营收入比重等预置性因素、退耕还林配套政策等政策性因素、退耕还林直接成本等过程性因素、非农就业能力等外部性因素具有统计显著性;② 家庭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情况、退耕还林政策认知水平、退耕配套政策、非农就业能力等变量对显著降低农户参与退耕的高风险感知或提升低风险感知的概率相对较大,农业经营收入比重、退耕还林直接成本、林业自然生产弱质性、林产品市场销售损失等变量对显著提高农户参与退耕高风险感知的概率相对较大;③ 退耕政策认知水平、退耕还林直接成本、林产品市场销售损失等是影响农户参与退耕风险感知水平的关键变量,也是降低农户退耕风险感知水平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以色列主要科技创新政策并学习借鉴以色列先进经验,提出广东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广东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广东孵化培育政策,大力发展海外风险投资,建立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机制,培育复合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科技政策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依据科技政策的特殊性,提出政治与知识结合的ICD3PA模型描述政策过程,探讨政策过程与政策内容的互动关系,讨论了政策质量的五条标准,提出从完善政策过程入手改善政策内容、提高政策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六年的发展,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本文基于间断均衡理论模型,在将我国光伏政策变迁历程划分为三个均衡期和两个间断期的基础上,从政策系统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剖析推动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决策层理念革新和焦点事件共同推动了政策图景和政策场域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我国光伏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其中,决策层理念革新是关键的主动性变量,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既得益于我国弱制度摩擦场景特征,也受到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反作用于政府认知的影响。在日益开放的政策场域下,多元主体协同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决策风险,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文章提出,未来应当加强政府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同时扩大多方协同的政策场域,充分了解和回应不同主体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杨建国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735-1742
环境风险治理需要有效知识的生产与应用。传统环境治理建立在科学知识的根基上,依赖“技治主义”范式,通过“解难题”以寻求环境治理的确定性、可靠性。环境风险决策往往被技术专家所垄断,社会公众对环境风险的认知被当成“非科学”“非理性”而被排除出决策过程,公众智慧被专家知识严重遮蔽了。当前,科学常常与风险非常大、事实难确定、价值存争议、高度复杂性、决策很紧迫的“棘手问题”相勾连。频繁的环境风险争端引发人们重新理解与反思科学,使人类社会迈入后常规科学时代,科学已难以提供环境风险决策所需的安全保障与准确答案,传统环境风险治理遭遇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的挑战。后常规科学视野下的科学与政策领域,兴起了“公民科学”“知识分工”等知识生产与应用新模式,重塑了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倡导认知民主,主张专业知识的民主化。它们正视科学的不确定性与价值争议性,要求开放科学的认知承诺,强调非职业化、情境性的知识价值,在赋予公民与专家以认知能力平等基础上谋求多元主体的协商对话,通过“扩大的同行共同体”达成对科学、知识生产与决策等问题的基本共识,为高度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环境风险治理奠定稳健、包容的知识基础。知识民主化既是环境风险治理的新典范,又是科学自身逻辑演进的结果。由此,知识也终将成为社会治理的“公器”。  相似文献   

20.
李靖  廖和平  蔡进 《资源科学》2018,40(5):967-979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是缓解用地压力、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须在适宜性前提下进行以规避潜在风险。将有序加权平均方法(OWA)和GIS平台相结合,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实例,从景观风险、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3个方面选取了11个指标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模拟出5种政策情景下的开发建设适宜性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决策风险系数α增大,全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等级总体更高;不同政策情景下,研究区西部片区的适宜性情况总体优于东部片区,建成区周边区域的适宜性高于偏远区域,在非极端政策情景下,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分区相对破碎;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巴南区新增城镇用地布局主要分布在非低丘缓坡区域,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布局的规划决策总体表现出较为谨慎和保守的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可为类似区域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方法借鉴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