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宝洪 《武当》2010,(5):20-21
“六封四闭”是陈式太极拳中的一个著名拳式,有左右之分,新架老架有别。其含义是封住上下左右前后六方,闭锁东西南北四门,使对手无隙可乘(在杨式太极拳中称为“如封似闭”),是典型的守中有攻,引而后发的技法。  相似文献   

2.
名拳简介     
少林八卦拳是少林派的一个优秀套路,非和武当派的八卦掌相类同,而另有其独特引入的风格。 少林八卦拳法首重跌扑腾跃,轻灵迅疾,非像武当所传之八卦掌根子地表之功夫;两者绝然不同,各有其是,各有所长。 少林八卦拳共分六十四路,按八卦相生之数,暗藏先天无极之象;拳法周密,步法谨严,攻击守御各异其用,变化不测;各种手法、步法以及攻守进退之法应有尽有。若精此一套拳法,足足可以护身迎敌了。拳法中的应  相似文献   

3.
足球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之于我,看球如读书,读好书看好球,这是一个品味问题。每到周末,总是候在电视机前,意甲呀、德甲呀、英超呀,总不会让你失望;就像读书,有小说、散文、戏剧、诗歌,不会让人生厌。好书一定可读性高,让你拍案称奇,笑声不断或泪流满面;足球场上输赢不定,风云突变,揪着你的心。对铁杆球迷,拥戴的队,输赢是大事;对观赏者,赢有赢的兴奋,输有输的道理,应了托尔斯泰小说中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输、赢球的魅力亦然。好书必须可读,但更好的书却可以重读,足球让你亢奋,也留你玩味。   我还清…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读了一本好书。这本书是《邮政周报》系列丛书之——《书信文化》。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选题好。自古以来,人类社会书信不断,但是专门讨论书信的书却鲜有,这部书将书信作为全书的主线,为我  相似文献   

5.
陈斌 《中华武术》2006,(3):18-19
我的父亲——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将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归纳为“五心”“三要素”和“一认识”。五心即敬心、决心、恒心、耐心、信心;三要素则指的是师资、天资和自己的刻苦练习;一认识自然指的是对陈式太极拳的认识。对于前两项,非常好理解,并且在其著作里也有相关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惟独这个认识问题,大概是因为问题太大,不宜展开,父亲一笔带过了。我跟随家父习拳多年,且因环境之故,耳濡目染,颇受熏陶。近日有闲,  相似文献   

6.
内家拳与外家拳之说,在武术界相沿已久。人们普通认为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太极、形意、八卦、心意等艺为内家,通背、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艺为外家。早在七十余年前,艺综多门的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就在《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说:“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在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  相似文献   

7.
陈发科于1928年到北京公开传授陈式太极拳,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发展中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式的一代宗师。陈发科在北京近三十年的传拳授徒实践过程中对陈式太极拳有所发展与创新,增大了拳架动作的螺旋缠丝劲,创造了一些新拳式,对一些过去有式无名的动作赋予了名称,把陈式太极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经其修订的拳架成为后世流行甚广的陈式...  相似文献   

8.
康小亮 《武当》2010,(5):19-19
陈式太极拳老架有七种套路。即陈式拳一至五路,炮捶一路,长拳一路(长拳一百单八势),共五十七式。二套共二十七式,三套(大四套锤)二十四式,四套红拳(小四套锤)二十三式,五套二十九式。  相似文献   

9.
武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在陈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拳式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适合文人修炼的太极拳,后人称之为武式太极拳。武禹襄先生在对这套拳法身体力行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所谓“拳架”,既指拳术动作,也指拳术套路。门派化的武术传承,主要依赖拳架团聚其传习人群。太极拳系亦然。目前,流传较广的太极拳架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孙式。这五个太极拳流派不仅有着各自开山的传统拳架,也有着由其传人根据研习心得创制的新编拳架。近些年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还组织有关专家,以五式传统套路为素材,以竞赛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凌召 《中华武术》2004,(5):46-46
《拳经总歌》最早见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两仪堂本太极拳谱,是参照戚继光《拳经》歌诀、提纲挈领地撰写而成的纲要性歌诀。全文22句,154字,是陈式太极拳的经典。然而,细心揣摩全文,它不但是陈式太极拳的技击纲要,而且还可以作为各门拳种的技击指导。敝人偏爱古典拳论,搜寻在案,研读禅悟,虽觉词句隐晦深奥,玩味日久,也觉有些豁然开朗,然而,难免偏颇一格,此文仅供各派技击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式太极拳与五祖拳技法身形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陈式太极拳与五祖拳长技击、身形上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找出它的异同点,以利于习武时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忠伟 《中华武术》2005,(11):27-27
不久前的郑州之行,在陈正雷老师处得其编著的《养生功》一书,读后,备觉此书极具价值。其不但详尽地介绍了单势训练,更能指导我如何有针对性地授拳,使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太极拳健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太极阴阳手     
李慎强 《武当》2003,(7):3-4
吾自幼修习玄门内外丹法,于外练金丹法虽不敢言知其精髓,然亦能浅窥其中动静之机枢,阴阳之巧变。后又随济南刘成德老师学习洪(均生先生)传陈式太极拳法,闲暇之余多读周夫子《太极图说》和陈鑫先生之《陈氏太极拳图说》,颇多感悟。吾之所习玄门秘传三丰清虚自然拳与陈式、杨式等诸家拳法,势虽各异,然其  相似文献   

15.
读书养心     
文伯 《健身科学》2011,(7):18-19
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眼,常读好书可以养心。没有书的日子会使人心灵蒙尘,书能净化我们的灵魂。多读一些好书,时时让心灵得到书的滋养和净化,会使我们思想丰富,心胸博大,人格完善。当今时代人们总是很忙,忙生计,忙升官,忙交友,忙娱乐……忙得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心灵。其实,我们不论多忙,都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读读书,养养心,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歇息,让自己从阅读中汲取力量。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伟大文豪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什么书都是吗?我认为一部好书的问世才算是为人类进步支上了一个新的阶梯。最近,我读了人民体育出版社刚出版的《徐才武术文集》,可以说,这部好书为中华武术事业健康发展、进步向上支出了一个新的阶梯。这部书收集了徐才同志近十  相似文献   

17.
一本好书,各人有各人的读法。如赵人龙读,也许对老票缕析,击节叹赏,书中有答赵君问一则,昔日学子,今成权威,时空转换何其速也。如编刊人读,对《邮典》、《新光》的编后语,必感兴趣,经济之困顿、组稿之辛苦、取舍之犯难,乐此不疲的缘由,局外人费解也。我是闲人掠趣,读《张赓伯文集》,随手夹条,竞有十多处,汇报如下。 《趣味品可遇不可求》,谈到一信封、一信片、一残封,其有趣者,在于恰恰记录了赓伯先生的阴历生  相似文献   

18.
夫拳法贵炼,炼气炼意为上,炼形炼力居其次。盖气能帅力、意能君形也。浅识拳者,得其形,不解其意,深识拳者,得其意而忘形,故欲通上乘拳法究竟,须炼有定规,至诚之道充于中;打无常法,法备则用周;变遵自然,感动兴起于不容已;庶不致走入歧途也。  相似文献   

19.
李驻军 《精武》2009,(8):52-53
洪式太极拳源于陈式太极拳,经太极拳理论家、技击家洪均生先生几十年的研究,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其它拳法之优,并融自己的研究、技击心得创编而成,其结构更加科学合理,简洁实用。整个拳法以螺旋缠丝劲为基础,以“怎么练就怎么用,怎么用就怎么练”为主导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为学者开辟了一条走向掌握太极拳技击奥妙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看到峰峰《也谈“陈式太极拳源于洪洞通背拳”吗?》一文,很高兴。峰文经过对比发现陈家沟留传的《拳经总歌》和《一○八式长拳谱》与山西洪洞通背拳,动作名称和定势基本相同。这点,我们的“发现”恐怕是一致的。然而,峰文的结论:“洪洞通背拳很可能是源于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支流”,我们的意见就不同了。 分岐在出发点上,即“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太极长拳一○八式”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