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何逊是南朝梁代中期文坛的重要作家,通过对其两首晚年诗作《赠江长史别》和《赠族人秭陵兄弟》的作年分析,大体可以澄清其卒年问题。江革天监十八年辞别何逊,离开江州,《赠江长史别》应该作于是年秋天。何逊族人何思澄天监十八年迁秭陵令,入兼东宫通事舍人,《赠族人秭陵兄弟》当作于此后不久的天监十八年深秋。慎重一点的结论是,何逊卒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元年之间,笔者则更倾向于是普通元年的早些时候。  相似文献   

2.
吴兴妖神《赠谢府君览》一诗,《玉台新咏》和《全唐诗》均收录,《全唐诗》系误收。谢览于天监十二年任吴兴太守,且卒于任上;该诗即修道之人吴兴妖神因伤谢览之逝而作。  相似文献   

3.
朱文民先生对拙文<刘勰卒年新考>据<梁书·刘杳传>"天监十七年,自居母忧"等记载,所推出的刘杳是在普通二年(521年)开始兼任东宫通事舍人和刘勰卒于普通四、五年间(523-524年)的结论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天监十七年,自居母忧"的记载与实不符,但从他所举的理由来看,却并不能证明这一句的记载与实不符.因此,拙文的结论并无不妥.  相似文献   

4.
南朝梁七部小说的成书年代分别是 :《殷芸小说》成于天监十三至十四年间 (5 14— 5 15 ) ,《周氏冥通记》成于天监十五年 (5 16 )十一至十二月 ,《续齐谐记》成于天监元年至普通元年间 (5 0 2— 5 2 0 ) ,《迩说》成于天监十八年至普通五年间 (5 19— 5 2 4 ) ,《古今刀剑录》成于普通元年至大同二年间 (5 2 0— 5 36 ) ,《金楼子·志怪篇》成于承圣二年 (5 5 3) ,《研神记》成于普通元年至承圣二年间 (5 2 0— 5 5 3)。  相似文献   

5.
论何逊诗     
一、何逊是一位对后世产生过一定影响的优秀南朝诗人。逊字仲言,东海剡(今山东省剡城县)人。曾祖承天历仕宗武、宋文二帝,官至御史中丞。祖翼,仕宋,官员外郎。父询,仕齐,为太尉中兵参军。何氏宗族中多有人物,何逊自称“吾宗昔多士,文雅高缙绅”、(《赠族人秣陵兄弟》),据《梁书·何思澄传》记:“初,思澄与宗人逊及子朗俱擅文名,时人语曰:“东海三何,子朗最多。”逊聪颖早慧,八岁能诗,二十岁左右被举为秀才,其诗文极为当时名流所推重。《梁书》本传记:“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好。”“沈约亦爱其文,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己。’”但在仕途上,何逊却不象祖父辈那样如意。天监中,何逊为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兼记室。后任安成王萧秀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卒于庐陵王萧续记室。世称“何水部”或“何记室”。何逊文才超众而官职卑微,一是因为家道中衰,在重门阀出身的六朝社会中失去  相似文献   

6.
何逊的一生,似乎是悲苦多于欢乐。他的《赠诸游归》诗的开首两句:“弱操不能植,薄伎竟无依”,出语就十分苦辛。吴汝纶认定此诗写于诗人为庐陵王记室随府江州时(见《古诗钞》),这距诗人的亡年已极近极近。那么,这竟是诗人一生总概式的感叹,中间不知郁结了何逊多少的悲伤怨愤,可惜诗人的生平,没有留下多少可凭追思的材料,诗人的不幸,大为世人冷落了。建国以来,对齐、梁诗的批评诟病,多于对齐、梁诗人深入实际的介绍研究,何逊的诗作,更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论证了梁武帝“舍道事佛”是在天监十八年,否定《广弘明集》所谓“天监三年”的错误记载,以纠正学术界在这一重大问题上以讹传讹之误;并讨论了此事发生的原因,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梁武帝作出这一决定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庾信《别周尚书弘正》、《赠周处士》、《送周尚书弘正二首》、《重别周尚书二首》等诗历来系年于周保定二年(562年),今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和诗中周弘正的官职称谓以及物候描写,发现时间明显不符。考察庾信、王褒和周弘正等人此时的活动情况,可证这些诗实写于周建德二年(573年)。  相似文献   

9.
《宋史》卷373《洪皓传》记载:洪皓“…至南雄卅卒,年六十八,死后一日,桧(指秦桧)亦死,帝闻皓卒,嗟惜之,复敏文阁直学士,赠四官……”这里说秦桧死於洪皓后一日。但在《洪皓传》后所附  相似文献   

10.
在徐志摩先生(1896—1931)的诗中,这首《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几乎与《再别康桥》齐名。1924年5月,诗人随泰戈尔访问日本,其间,写有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后收进诗集《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删去前十七首,仅存这最后一首。在这首小诗中,诗人满蕴激情地摄取了与日本女郎作别的瞬间情境,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与何炳松都是20世纪上半期颇有影响的史学家,在推动中国史学的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李大钊比较系统地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作为分析历史问题的重要方法,推动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发展,由此,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蓬勃兴起。何炳松注重翻译"新史学学派"的著作,独树一帜地开启了以鲁滨逊为代表的"新史学学派"在中国的传播。在史学思想方面,李大钊与何炳松对历史学的相关概念、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的功用等有着许多相似的认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二人在坚持自己学术观点的同时构建了自己的史学理论框架,形成了各自的史学理论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与何秋涛经世思想异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则徐与何秋涛同为经世思想的代表人物,其经世思想在未雨绸缪的边防观,以民族团结谋边防巩固,以商制夷的经济思想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但由于他们个人阅历、知识结构和历史机遇的不同,使其又存在着思想的切入点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在详细考察何孟雄在1927年9月到1931年1月间革命活动的基础上,揭示了何孟雄对“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和对中国革命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以达到对何孟雄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所作贡献给予全面历史的评价,这对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名城和县,古称历阳、和州,是安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存留地。其特有的“和县猿人”遗址、霸王祠和陋室等,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学术界对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具体研究较为匮乏,在和县丰富的相关史料中,辅之以实地田野调查,可详见和县悠久的历史沿革、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再对其进行特点分析,为进一步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郑和七次下西洋既是中国,也是亚洲海上交通的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福州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造船基地和后勤基地,同时也是琉球王国向明朝进贡和岫封使臣出使琉球的主要门户,本文以此为线索,结合具体史实探讨郑和下西洋与琉球海上贸易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对比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河洛和皖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俗体育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民俗体育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一定的迁移性,人口流动为民俗体育的迁移提供了难得的载体,各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为民俗体育的迁移提供一定的社会基础,而且这种迁移具有文化迁移的特点,即从文化的高位向文化的低位迁移,同时这种迁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研究和总结民俗体育的迁移特点及规律有助于现阶段我国民俗体育的保护和发展,并为我国民俗体育对外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古典哲学是东西方文化的共同财富,然而在概念及其特征上却鲜有人定义。贺麟先生从价值论立场出发,对古典哲学进行了深入的阐释,特别就中西古典哲学的关系、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研习古典哲学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贺麟先生的阐释既彰显了古典哲学历久弥新的历史价值,又突出了其作为哲学典范的基本特征。借鉴贺麟先生,以古典哲学的视野审视今天的哲学发展,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楚群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72-73,78
贺卫国《动词重叠历史考察与分析》是一部做得较扎实的学术专著,主要价值有三:第一,全面梳理了动词重叠的历史源流;第二,探究了动词重叠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第三,发掘了大量新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9.
《武川备考》系清代拔贡何德润手书辑录而成,现仅存孤本,珍藏于金华市太平天国侍王府,全书共十二卷二十册。全面著录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前武义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史实,采摭繁富,考据精核,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汉语中,"何"字作为最常见的字,在不同的语境以及不同的结构中有着不同的解释,在此,本文从《论语》、《史记》以及《汉书》等资料出发,针对古代汉语中"何"的考释以及现代化意义,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