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湖北省8市18县(区)1850个家庭的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有显著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总体上有利于抑制儿童的问题行为,而忽视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效应因儿童个体特征、家长教育素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家庭教育具有复杂性和多元性,家长应采取何种教养方式以抑制儿童问题行为,既取决于儿童的个性特征,也取决于家长自身的教育素养.从家庭教育政策视野看,重点关注忽视型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重视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是促进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沈雅婷 《知识文库》2023,(6):190-192
<正>本研究对鲈幼某中班幼儿园家长进行调查发现,教育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地域差异等,造成了家庭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从而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典型的四种类型,针对不同教养方式下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表现,从家庭、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1研究背景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儿童的社会性首先从家庭开始。家庭教养方式是家长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会引发隔代抚养家庭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家庭教养行为及造成的对立违抗症状表现.方法:应用访谈法对29名符合对立违抗障碍标准的独生儿童、儿童家长和儿童教师进行访谈.结果:从祖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祖父母与父母间的教养行为、父母之间的教养行为这样一个家庭互动方式的角度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祖辈的溺爱,父辈的低父母参与度、过度严苛、简单、粗暴的教养策略,不良的亲子沟通,自身教养行为的不一致,不同养育者(祖辈与父辈、父母)间不一致是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的家庭教养行为.结论:在对立违抗儿童的干预中,应加大父辈在儿童教养中的参与度,减少祖父母与父母异辈之间、父母之间的不一致教养行为,还应把祖辈纳入到干预体系中,并为家庭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养技能.  相似文献   

4.
<正>家庭教育指家长在家庭中对儿童青少年进行的教育,是个体接受最早、时间最长的教育。家庭教养方式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我国大陆有学者把家庭教养方式归纳为溺爱娇纵型、家长专制  相似文献   

5.
董静 《教书育人》2012,(36):68-69
一对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历史回顾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英文中的教养方式为Parentingpattern,因为既有精心照料又有教育抚养。"家庭一直是人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场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教育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有的是修铁路、有的是盖房子、有的是种庄稼、给人治病、缝衣服等。但有一种包罗万象、最复杂、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是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人的养育和造就。"家庭教育总是要为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服务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时期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形式多样。下面追溯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起源及现状。  相似文献   

6.
毛娟娟 《宁夏教育》2011,(11):74-74
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教养方式,具有不同的教育结果。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着直接关系,家长的不同教养方式,对幼儿的活动行为、游戏行为、学习行为以及与团体的交往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出现不同的教育效果。依据科学研究和长期幼教实践观察,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大体上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7.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指幼儿和亲密的家庭抚养者分离后入园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幼儿表现出的入园分离焦虑各不相同,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入园前的家庭教养方式对该焦虑情绪的影响,并从家长教养和教师教育两个角度提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倡导家园携手陪伴幼儿走过这段入园分离焦虑期,走进幼儿园快乐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处理学生说谎问题既是教育方法问题,又是教育理念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中学生说谎行为产生的诱因,关注那些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说谎行为,及时矫正,保证学生更好地成长。一、中学生说谎行为诱因分析中学生说谎的诱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家庭教养、教师教育、学生自身等三方面。(一)家庭的教养方式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惯用粗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人一出生就投入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养方式是家庭内外众多因素中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中介,它是家长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家长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传递着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态度体系、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构成了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相似文献   

10.
据《文汇报》报道:上海市教科所和宁夏、成都、南昌、沈阳合作承担的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中国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揭示了家长对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影响。 在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行为三者之间,教育观念起着“启动作用”,教养态度是其中的核心。对五区、市1024名幼儿及其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 1、希望子女“实现自己未完成理想”的家长,其幼  相似文献   

11.
家长的教子观,主要指家长对教育子女的内容和方式的信念。如果说家长的人才观、生育观和儿童观影响着她们的教养态度和行为的话,那么家长的教子观就直接指导和约束着其教养态度和行为。一、家长对家教任务的理解与其家教重点受家长人才观、价值观、儿童观、以及家长对家庭与社会教养机构分工关系的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有不同的理解。如有的家长认为主要是看管好孩子,使他不要出问题,并为他提供食宿,至于教育,则是幼儿园、学校等社会教养机构的事.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这类家长把教养重点放在孩子的“吃喝”上,很少花时间关心过问孩子的学习,再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东至县城区及周边三个乡镇各类幼儿园的幼儿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家庭的基本情况,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以及教育行为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过去许多研究显示,家庭中的经济、文化与社会资本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以及人格特质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家长究竟是透过何种机制将此项优势传递给子女,至今仍存在许多争论,特别是家庭生活的阶级差异应该使用哪些指标加以呈现,部分研究关注的焦点似乎颇为狭隘.据此,本研究试图透过质性研究的方式来了解社会阶级与家庭教养的关系,针对家长的教养行为与态度进行更为整全的描述,以探究不同社会阶级的家庭如何分配资源,进而影响子女在学校的成就与表现.本研究主要选取两个不同社会阶级的家庭个案进行探究,以参与观寨及深度访谈的方式为之,透过为期八个月左右的实证资料搜集,分析归纳出以下四个主要结论:(1)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投入影响不同社会阶级学童家庭教养的情况;(2)中产阶级家庭倾向于协作培养模式,劳动阶级家庭则为自由成长模式;(3)家庭伦理观念与性别因素亦为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来源;(4)中产阶级学童因拥有的资源丰厚,在学业上容易取得较佳表现;劳动阶级学童则因家庭与学校生活的区隔,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影响学前儿童谎言行为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自身行为、家庭表露、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等。家长应通过树立正确儿童观,实施科学教养方式;发挥优秀榜样作用,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明确的家庭规则,合理进行角色分配来有效预防学前儿童谎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研究探讨了送教上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其适应行为发展水平间的关系。主要以广东省佛山市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特殊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和儿童适应行为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162名送教上门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送教上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适应行为存在相关,溺爱性教养方式与该类儿童的自我管理负向相关,民主性教养方式与该类儿童的适应行为正向相关,专制性教养方式正向预测适应行为,送教上门特殊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特殊儿童的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选取新疆伊宁市汉语幼儿园维吾尔、哈萨克族儿童257名,由儿童所在班级老师运用经过修订的"儿童入学准备状况教师等级评定表"对其发展水平进行等级评定,并给对应的儿童家长发放修订的家庭双语环境测评问卷。集体双语指导、解释填写问卷,考察家庭双语文化环境对少数民族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收入、父母学历、父母职业、家长爱好、不同看护人、汉语学习环境及教养活动均对少数民族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的双语教养活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本研究对少数民族家长的教养活动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个家庭的化背景、经济收入及家庭结构等都会影响家长参与教育的行为。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处于社会不同阶层的家长在行为上表现出比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受教育经历,也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本介绍了美国在家长阶层差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对我们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园幼儿以祖辈为主要教养人的家庭中,祖辈参与的力度在不同的家庭中是不同的。本文就隔代教育的状况如何、幼儿家庭的哪些特点促成祖辈成为孙辈的主要教养人、祖辈主要教养人具有哪些个人特点、祖辈主要教养人的隔代教育对幼儿带来了什么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小普 《考试周刊》2013,(87):177-178
家庭通过家庭结构、父母期望与教养方式、家庭关系等途径影响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与媒介素养、完善家庭的教育功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网瘾症.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缺失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有效介入的缺失,导致家长期望目标失效;农村家庭育子目标的错位,导致留守儿童的品行失范;农村家庭教养角色的错位以及缺乏完整的家庭教养,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失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缺失问题,必须加快社会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加强父母双方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通过各种渠道,使留守儿童家长获得更多的科学育子知识、育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