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束有春 《寻根》2022,(2):82-87
朱棣虽然举行过"葬建文皇帝"仪式,但"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的谜团始终缠绕在他的心头.叔侄二人,恩怨何时了断? 位尊未敢忘建文 朱棣的"靖难之师"打进南京、占领皇宫后,朱棣最想杀而又最不想杀的一个人就是文学博士方孝孺.  相似文献   

2.
正"钦定",意思是由皇帝裁定。民族、朝廷、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权力对任何意义重大的事务做出钦定的行为和标示。中国的千年佛经翻译运动中,姚秦时期,姚主高度重视佛经翻译,亲自主持译场,规模也相当正规,请来鸠摩罗什之后,姚主以旧译诸经文多乖失经旨,请鸠摩罗什重译《大品般若》,作为其中一品的《金刚经》无疑就披上了"钦定"的外衣。南朝梁武帝也是好佛之人,据史料记载,梁武帝曾"躬临法座,笔受其文"。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日,玄奘取经归国,向唐太宗陈请进行佛经翻译。唐太宗答应他的请求,并令梁国公房玄龄负责监护翻译工作,所需物资全由国家府库供  相似文献   

3.
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黄背心外罩青燕尾服这一维特式的装束曾经风靡一时。在书中歌德最后让维特用手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部小说也曾使法国皇帝拿破仑入迷,据说他反复看过七遍。这位热心的读者皇帝陛下与作者见面,却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拿破仑的手下人喝醉了酒,闯进歌德家中捣乱,促成他们相识。1808年10月2日,比作家小二十岁的这位皇帝,曾款待歌德共进早餐,拿破仑在兴奋之余,直言不讳地指出该书中哪些地方写得还不够自然。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之游结束了.清晨,我们用完早餐,结算了房钱,就驱车离开魁北克市,打道回"美".没想到尼亚加拉大瀑布如此雄奇!没想到魁北克如此迷人!没想到这次"异国的异国"之游又如此顺利--我心中正满意地回味着这几天的游历,儿子突然把车停了下来.仪表盘上黄灯一闪一闪的在揭示:车出故障了.他打开车盖,没看出究竟.机油不够了?一加油,再发动,干脆纹丝不动了.  相似文献   

5.
1849年12月22日,年仅二十八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刚写完:“哥哥我只想念你一个人”这样一句遗书以后,便以叛逆罪被绑赴广场。执法官宣读判决书,立即执行枪决。给他穿上白色囚衣,牧师走近前来,伸过十字架来,让他在上面接吻,然后被绑在柱子上,蒙上了他的眼睛。士兵推子弹上膛的声响过去了,单等一声令下“放!”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皇帝的使者赶到,中止了执刑。由于皇帝的恩典改判流放西伯利亚四年。他虽然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命,可是死罪已免活罪难饶,在零下四十度的西伯利亚连眼泪都结成冰的日子也是难熬  相似文献   

6.
正满人入主中原后,并没有如以往朝代那样,将皇族的宗室上溯很远,只推及努尔哈赤的生父塔克世(顺治五年追尊号为显祖宣皇帝)本支,伯叔兄弟等旁支,则称"觉罗"。宗室系黄带子,觉罗系红带子,以示皇族身份尊贵与识别。然而,清代"黄带子"与"红带子"们贵族身份的获得虽始于血缘,却不是一劳永逸、一世不变的。其间,也存在着不间断的赏、革、降,还有调整与变动。  相似文献   

7.
一、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命名最高统治者以"皇帝"的称号,并创设运行了独特的皇帝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1月29日,日本战后第7位首相、被誉为日本"战后保守巨星"的中曾根康弘在京都一家医院去世,享年101岁。中曾根康弘任首相期间,首先提出了"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致力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经济上,他大力推行日本国有铁道、电信电话公司、日本专卖公司等三大国营机构的民营化。同时,他强化日美同盟关系,称日本要成为美国的"不沉航母",并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建立起密切的私人关系。逾百岁高龄的他,亲历了日本大正、昭和、平成  相似文献   

9.
"半救世主,半撒旦"——拿破仑看到这个评价后笑了.自从滑铁卢战役败北以来拿破仑看到了人们对他的各种评价,他很平静,也很满足.也许是他对于回报不太贪心的缘故,在死后却收到了异乎寻常的回报.如今他已过世两百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不仅没有忘记他,崇拜他的队伍反而扩大了:关于拿破仑的著作已经数以万计,而有人还在写;对他的政...  相似文献   

10.
恢复早餐吧     
这顿重要的饭食所给予人们的益处是令人惊讶的没有时间用早餐吗?请看一看历史上精力最充沛的皇帝拿破仑吧,他不到七分钟就吃完了一顿包括两份客餐前开胃小吃、两份汤、一客烤肉、一盘菜、四客拚盘和咖啡在内的早餐。这个实例对于某些错误地理解节省时间之真正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大理电视台<身边>栏目播出了一期<回家>节目.我的同村老乡张继先(笔名北海)上电视了.在我的故乡呈庄村这可是件轰动的事.为圆文学梦,北海抛妻别子,靠一部单车,"万里走单骑",途经20多个省市,一走竟是13年.主持人曾丽霞说他"衣锦还乡"了.而这"衣锦"在我看来,就是北海旅途中,在广州结集出版的两部厚厚的诗集<把身体寄放在哪里>、<北海诗选>.……  相似文献   

12.
正在吃鸡大省云南饮食的名门望族之中,名气最大的要数大理永平黄焖鸡了。据说永平黄焖鸡的美味,是有皇帝亲自盖章认证的。南明永历皇帝在清兵入关时败逃缅甸,途经此处,吃了一道"永平黄焖鸡",逃亡时还不忘拨冗给这道鸡封了个"滇中第一佳肴"的名号。当年永历皇帝出逃走的是博南古道,这条古道历来就是朝廷往云南西部边疆地区传送公文的驿道,平时用来招待官员驿使的就是这道永平黄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人说,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学生,善于学习而不善于创造。这种概括未必全面,但创新意识淡薄,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与孔子"述而不作"的治学态度和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有密切关系。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注重知识的继承与传授,却不太重视创新。用孔子的话说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意思是阐述而不创作,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和彭祖相比。他的一生正是这样做的,删述六经,整理古代文化。所删述的正是他所  相似文献   

14.
"江湖"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方 《寻根》2004,(4):36-42
一 <书屋>2004年第5期刊载了张远山先生的<"江湖"的词源--从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谈到江湖文化第一元典〈庄子〉>一文,在该文中,他指出陈平原先生未能找到"江湖"一词的源头,认为"江湖"是一个意义特殊的专名,既不能单独成词,也不能分开释义,更不是"三江"、"五湖"的简单相加,最后,将这一蕴涵着深厚文化密码之"语词"的知识产权归到庄子的名下,以此建构中国传统之与儒家政治人格相对立的道家文化人格.远山先生关于道家文化人格的论述我基本认同,不必赘言;关于"江湖"一词的语义溯源,就读书所见则似乎有进一步考索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婷子 《世界文化》2002,(4):25-25
一个时代的结束 人们永远无法忘怀2002年1月7日,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巴黎马尔索大街,无数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一直充满了衣物摩挲之声的金色大厅。所有人都想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见证者:驰骋服装界四十载的服装大师伊夫·圣洛朗宣布告别服装行业,也许连圣洛朗高级时装公司的所有者Fancois都没有预料到这一告别展示活动会引发了如此大的效应。在众多模特、朋友与记者面前,伊夫·圣洛朗,这位才华横溢却依旧十分羞涩的大师用颤抖的声音宣读了自己的告别宣言。在宣言中,圣洛朗再次强调了自己对女性的欣赏与爱慕,以及能够为她们服务的愉悦之情。为了向这位将服装提升到艺术范畴的大师表示敬意,法国Canal+电视台在1月25日专门为他举办了一台晚会。 伊夫·圣洛朗宣布退出服装界不只是他个人的引退,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在这个时代里,服装更多地反映了设计师的激情与热情,使得人们认识到他们才是真正的明星。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接吻是人们用来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在这以前,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们却是用接吻这种习俗来表示一种敬意。在非洲许多部落里,土人们有吻酋长走过的土地的习惯。最早吻手和脚是表示对某人的尊敬。在古罗马初期,人们为了表示庄严的欢迎,才吻口和眼。有一位古罗马皇帝准许他最亲近的大臣吻他的嘴唇,次一等的大臣吻他的手,最疏远的大臣只能吻他的脚。  相似文献   

17.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蒙以养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理念,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张载对此十分重视,他的"蒙以养正"教育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积极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用心领悟.  相似文献   

18.
刘伟 《世界文化》2005,(7):12-13
50年前,即1955年的10月13日晚上,美国旧金山的第六画廊里挤满了青年人,他们来这里聆听的是一次在美国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的诗歌朗诵会。正是在这次朗诵会上,艾伦·金斯伯格朗诵了他的诗作《嚎叫》,代表“垮掉的一代”向社会发出了愤怒的、声嘶力竭的抗议。这使他成为“垮掉的一代”一名主要代表人物,这一夜也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的诞生之夜”。而金斯伯格此前一年的经历,与这一夜是密切相关的。西行1954年,28岁的金斯伯格结束了在古巴、墨西哥的游历回到美国。这时的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像想象的那样年轻了。同时他也意识…  相似文献   

19.
李开军 《中国文化》2013,(2):177-181
1937年9月14日,陈三立病逝北平。1938年3月5日,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在《新民族》杂志上发表《民族的正气》一文,表彰"中国近代最伟大的诗人陈散原(三立)先生殉国了"。文章很短,大约四百五十字,除了略略提到陈三立在湖南赞助维新事业、辛亥后不为满清而死外,用一半的篇幅讲他"殉国"之情景:"这次北平沦陷以后,他因为是八十六岁的老人,身体多病,不便移居,所以隐没在一个小胡同里。不料惨酷无心肝的日本人,还想假借他的名义,派人和他接洽,他叫老仆连打带骂把那个人赶出去了。第二天,日本兵就到他门口站岗,说是来‘保护’他的。于是这位八十六岁老诗人五天不吃五夜不睡,绝粒而死!这是何等的英烈!这种‘不为不义屈’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正气!这种‘从容就义’的精神,比‘慷慨赴难’的行为,有过之无不及!他这一死,应当感动全国的青年、壮年和老年!他这一死,尤其应当感动全国的知识界!他死了,国家丧失一个环宝!政府不表彰这种人还  相似文献   

20.
余显斌 《大理文化》2021,(9):99-112
古代,很多朝代的建立,都是经过铁马征战得来的.西汉皇帝刘邦登基之后,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提三尺剑定天下者,朕也,非太上皇也""朕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言外之意,这天下,是自己铁马金戈,在沙场上厮杀出来的,是在烽烟弥漫中取得的.因此,他做皇帝后,整天骑马射箭,练习武艺.大臣陆贾告诉他,要多读诗书,多学习文化知识,别做文盲.刘邦一听火了道:"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我是凭借万马奔腾,斩将搴旗得到天下的,读啥诗书写啥字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