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情感,心理学上讲,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情感反映。新闻中的情感表达,也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和记的情绪,有选择地通过字和语言传导给受众,以影响受众的情绪,支配受众的行为,并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新闻中的情感表达得好,就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直播中主持人的情感表达,是把新闻事实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和记者的情绪,有选择地通过文字和语言传导给受众,以影响受众的情绪,支配受众的行为,并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情”是艺术创作的生命。作为一种纪实性的形象艺术的电视新闻 ,能否达到“含情蓄意、情真意切”直接关系到电视画面的存在价值。(一 )情感 ,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电视画面中的情感表达 ,就是把新闻事件中的喜、怒、哀、乐和记者的情绪 ,经过选择 ,构图、捕捉、拍摄 ,以画面的形式传播给受众 ,从而影响受众的情绪和行为 ,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从欣赏心理看 ,情感有其重要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说 ,它是受众观看的动力 ,有了情感 ,大脑皮层的视觉区域才会兴奋 ,进而促进观看。情感是沟通电视新闻与受众心理的桥梁 ,是联系记者与新…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的情感性,指把经济新闻事实中的喜、怒、哀、乐和记者的情绪,有选择地通过文字、图象、声音传导给受众,以感染受众,并产生共鸣。举凡经济新闻的佳作,或催人泪下、或逗人发笑、或发人深省、或引人向上,都是情感所产生的作用。经济新闻的情感性,取决于记者对经济新闻事实的情感生成。记者的情感生成,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新闻本身使记者感动。记者通过对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5.
杨宗惠 《今传媒》2016,(7):118-119
新闻稿件失去了情感,也就丢失了灵魂.带着真情实感将新闻客观地呈送给受众,是记者应有的素质和责任,也是记者的新闻表达基本功.然而,很多记者却将情感和情绪混为一谈,所写稿件呈现情绪化、主观化特点,有失偏颇、缺少客观,影响了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本文从合理把握情感尺度、控制情感阀门、处理好内容和情感的相适度等方面探索了保证新闻既真实、又深情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杨若文 《今传媒》2007,(11):17-19
受众群体与群体中的个体,均属于新闻情感信息的主动接受者.他们的情感反应,构成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新闻刺激,既可引发各类受众群体的共同性情感反应,又可引发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受众个体不同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7.
朱乐云 《新闻实践》2010,(10):66-66
新闻报道在其事实以外,有其附加值,那就是依附在新闻事件中的公共情感。公共情感主要是指在受众心中引发的爱、憎、同情感、敬仰感及社会主流价值观等。从人类的情感出发,报道新闻,能使传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新闻意义塑造的重要作用,本文借助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以"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在微博的传播为例,研究微博受众对危机事件的话语态度。总结发现,微博话语注重情感发泄,虽然有与媒体的互动信息,但微博依靠高语境信息表达负面消极态度,消解权威话语。同时,受众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迅速集聚的情绪推动了新闻热词的传播,犹如集结的"乡民",使微博舆论场既表现出公共领域的特性,又无时无刻不具有流动群体作为"乌合之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播音开始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介载体,播音主持不仅需要具备播音工作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在播音过程中加以情感表达,让受众能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加准确地获取相应的新闻信息,因此播音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及其重要。本文将以电视新闻播音为主题,对播音中的情感表达加以研究,期望能够不断提升播音员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0.
从受众角度看舆论引导的作用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梦桃 《新闻窗》2008,(5):72-73
新闻媒介在为受众服务,满足受众需要的同时,还肩负着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这里所指的满足受众需求,既包括满足受众的正当需求,也包括引导受众的问题。新闻媒介要时刻注意把受众的思想观念、情感和情绪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新闻价值得到真正实现,这就要重视新闻舆论引导的作用和艺术。  相似文献   

11.
董朝 《东南传播》2014,(1):104-106
基于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新闻意义塑造的重要作用,本文借助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以“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在微博的传播为例,研究微博受众对危机事件的话语态度.总结发现,微博话语注重情感发泄,虽然有与媒体的互动信息,但微博依靠高语境信息表达负面消极态度,消解权威话语.同时,受众表现出丰富的创造力,迅速集聚的情绪推动了新闻热词的传播,犹如集结的“乡民”,使微博舆论场既表现出公共领域的特性,又无时无刻不具有流动群体作为“乌合之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的情感元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化,再加上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于是情感元素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从民生新闻中的情感元素产生、民生新闻的研究对象以及情感信息的表达方式着手分析情感类新闻存在的优缺点,由此可以看出情感元素在民生新闻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必须跳出情感表达的既定框架,谋求新的出路、尝试创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捧  陈淼 《编辑学刊》2021,(6):30-34
后真相语境下,受众往往从情感出发,对所关注的新闻进行情感宣泄和表达.由于新媒体的话语赋权给了受众更为自由的发言权和传播权,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转变,网络新闻编辑审核新闻信息缺乏甄别和多维分析意识等原因,导致了模糊性新闻、拼凑性新闻、煽惰性新闻等异化现象层出不穷.网络新闻编辑防范新闻异化需要强化意识,坚守新闻真实原则,提高媒介素养,转换自身角色,关注受众情感,做好引导工作,提升把关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艳 《青年记者》2016,(24):68-69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表现出的一种态度体验.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充分发挥各种表达元素的情绪感染力,进而强化主题,成为现代影视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① 新闻作品需要情绪的表达 有的观点认为,新闻是没有情感,没有情绪的.但我认为,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是切实存在的,即使只是最真实地记录客观事实,情感也会通过记者的表述方式、详略处理以及编辑和结构方式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新闻作品的客观性从来不是没有观点,更不是没有情感.特别是在现代媒体的竞争中,与其刻意回避,不如坦然正视新闻报道中情感的存在,对情绪加以掌控、利用,合理适度而又巧妙地将情感因素融入新闻作品中,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感染力,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闻写作中的情感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新闻写作就是向受众撒播阳光的过程,所以,记者的笔要饱蘸感情.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情感.在新闻写作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情感?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思考:一是要理解情感与写作的关系.二是要掌握在写作新闻时如何表达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闻需要什么样的语言?新闻语言需要怎么样的表达?这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新闻语言的表达,就是新闻工作者通过语言的表达,让受众了解新闻。换句话说,就是新闻工作者借助语言这一工具,经表达架起的桥梁,将信息过渡(传达)给受众。要想完成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21,(7):25-32
本文以新闻学研究的"情感转向"为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学者们已经在情感介入新闻生产、新闻文本和受众参与等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闻生产层面,情感始终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之中发挥作用,它作为核心要素形塑着新闻叙事与呈现的策略;但是,冷峻独立的客观性理念始终要求新闻记者隐匿新闻生产中的情感劳动。在新闻文本层面,即使传统的严肃新闻也必然受到情感的影响。在受众参与层面,倘若新闻内容与受众自身密切相关,受众会更易被唤醒情感并采取行动。数字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可供性显著地提升了情感的重要性。立足于此,普通民众日益提升的参与机会有助于我们反思新闻受众和新闻生产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并进一步推动着多种情感表达形式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新闻标题是通过语言符号组织储存和传输信息,表达立场、情感和态度,改善传播效果,它体现传播价值,因而新闻标题本身就是独立的短新闻。随着读题时代的到来,标题成为影响受众接受媒体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9.
张敬潇 《新闻传播》2009,(10):133-133
新闻传播效果就是经过新闻传播活动,使受众的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新闻传播效果除与新闻价值的大小、受众的关注程度密切相关外,新闻采写细节也是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此,仅就细节与新闻传播效果的关系及采写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新闻时评在各主流媒体间的勃兴,成为媒体争夺受众、实现议程设置、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的“轻骑兵”。优秀的新闻时评不仅能及时帮助广大受众深入解读新闻的意义,而且还有利于调节社会舆论,宣泄公众情绪,促使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长期以来,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编发的时事评论,及时表达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声音,在广大受众心中产生了强大的品牌效应。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报、台传统媒体基本上都建立起自己的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