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姚承光先生,现任北京市武协理事、北京市武协意拳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武协宗勋武馆馆长,1953年出生于北京,自幼随父亲姚宗勋(王芗斋先生之衣钵传人)先生学习意拳。由于其才聪思敏,刻苦钻研,善于思索,并得到严师慈父姚宗勋先生倾囊相授,经过近50年的研究,已功臻化境,多年来接受中外各路搏击高手的挑战,虽必胜而不骄。  相似文献   

2.
神游物外,力在自然。形似有无,意含宇宙。(姚宗勋句)当年,姚宗勋先生在王芗斋先生创立意拳的基础上,用毕生心血发展了意拳理论和意拳体系。这是他老人家用精辟的语言,从宇宙生命的高度概括了意拳心法。  相似文献   

3.
姚承荣先生今年47岁,自幼随父亲姚宗勋练习意拳,几十年如一日,深得拳学真谛,具有丰富的实战搏击经验。他曾经多次出访香港、日本等地,与各武术流派交流技艺,鲜有败绩。他演练的意拳,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发劲刚猛,刚中寓柔,充分展示了意拳古朴、实用的特色。姚先生现任北京市意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武术协会中意武馆馆长兼总教练。意拳名师姚承荣@燕侠  相似文献   

4.
封面人物     
姚承光,当今意拳重要代表人物,1953年出生于北京,自幼随父亲姚宗勋(王芗斋先生之衣钵传人)先生学习意拳。由于其才聪思敏,刻苦钻研,善于思索,并得到严  相似文献   

5.
姚宗勋先生自师从王芗斋后,终其一生与意拳融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神乎其技,奇乎其人,实意拳、乃至拳学史之里程碑人物,与芗老共就中华拳学之一高峰。  相似文献   

6.
哈达 《中华武术》2005,(8):37-37
我的恩师自幼从学于意拳名家王斌魁先生,几十年来练功不辍。在练功的过程中还有幸得到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的指教,我的老师经常讲多亏这些老先生的栽培和谆谆教导,自己才得以步入意拳殿堂。意拳实是集养生、技击于一体的上乘实战拳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想掌握意拳的要义,就要多多深入研究王芗斋宗师所留下的拳论,还要了解以姚先生为首的这些意拳二代名家留下来的练习方法和心得。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够逐步走向成功,这样练出的东西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意拳。  相似文献   

7.
认识卡力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是2002年4月,来自世界各地的意拳爱好者云集北京凯迪克大酒店参加“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诞辰85周年纪念大会”。会后,经姚承光老师介绍,笔者有幸认识了卡力先生。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市武协中意武馆等合办的中外人士纪念意拳大师姚宗勋(1916~1985)先生逝世十周年大会,于一月七日上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梅地亚举行。在京的党、政、军及文化、新闻、体育武术界知名人士马文瑞、高登榜、谭友麟、尚权夫、魏传统、郭献瑞、自治民、秦川、徐才、高振先、姚远方、聂卫  相似文献   

9.
信息台     
11月18日,北京武术院国际意拳培训中心训练基地落成庆典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天桥宾馆隆重举行。中国武术院、北京市体委、北京武术院、北京市武协的领导及北京武术界、新闻界、社会各界人士二百多人参加了庆典活动。该中心由姚宗勋先生最得意的传人崔瑞彬先生任校长兼总教练;北京武术院院长、北京武术队总教练吴彬,  相似文献   

10.
薄 家聪, 1943年 出生,天 津人。 1965年 毕业于 北京体 育学院, 1962年 开始随 姚宗勋学习意拳。现任北京意拳研究会会长。 薄家聪介绍说:“意拳是一种比较新的拳种,才百十余年。这样就使得意拳中的很多理念很容易与现代  相似文献   

11.
李秒丰 《精武》2004,(7):25-25
大成拳创立于上世纪40年代,王芗斋先生初创此拳时,始名为意拳,“大成拳”乃是先生功成名就之后,他人所赐,意即集各家之大成。开始,芗翁并不赞成,后姑且从之,遂阐发大成拳理论。然而,先生独步武林,却并非因大成拳,而是以正宗的形意拳真传而得名。先生教拳育人,培养了张恩桐、韩星樵、赵道新、姚宗勋、卜恩富、朱国福、王选等一大批杰出弟子,为中华武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通风报信     
缅怀先贤 振兴意拳燕侠2000年11月25日,数百名来自海内外的意拳(大成拳)门人汇聚北京凯迪克大酒店,共同纪念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诞辰115周年.。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有亚洲武术联合会第一副主席、香港意拳学会会长霍震先生,中国武术院副院长王国琪先生,北京武术院副院长毛新建先生,王芗斋先生的女儿、北京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王玉芳以及北京市武协各门派的代表冯志强、刘学勃、李秉慈等人。北京市意拳研究会会长姚承光先生首先致了开幕辞.接着,霍震先生做了题为《立武德为首》的讲话,他回顾了意拳走过的80年的历程,肯…  相似文献   

13.
刘春成(又名传春),1970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现任烟台市牟平区春成武术学校校长兼总教练。1990年从师福建徐星俊先生习练软、硬气功及散手格斗术;1993年随佟庆辉先生学习现代散打;1994年从师意拳第三代衣钵传人、北京市武协意拳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武协宗勋武馆馆长姚承光先生习练意拳,尽得姚先生真传,为姚先生开馆大弟子。1995年一1997年辅助姚承光先生授课,为宗勋武馆第一任教练。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2006,(1):39-39
2005年11月26日,北京市意拳研究会、北京市王芗斋意拳发展中心在青年湖畔举行了王芗斋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大会邀请海内外意拳(大成拳)组织共同参加,举办了学术论文报告、意拳推手、散手交流比赛,以及扫墓活动。本次活动参会人员有200多名。  相似文献   

15.
姚宗勋先生是我国划时代的拳学大师,在意拳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自1937年,姚宗勋先生从学于王芗斋先生开始,他抱着坚毅不拔、力学精研的治学态度,在站桩摸劲的过程中,他也遇上困难,据姚老先生后来说:王老之技力已臻化境,要做什么得什么,信手拈来都可发人丈外,以浑圆力为例,初学者  相似文献   

16.
和姚承荣先生相识是在1994年6月的一个傍晚,他办的中意武馆刚刚迁址到西城区新文化街第二小学。我作为一个武术爱好者参加了武馆的开馆仪式,见到了久闻大名的姚承荣先生。他个子不高,瘦瘦的,脸上总带着谦逊的微笑,很有礼貌地频频向认识与不认识的来访者点头致意,态度那么和善。 对姚先生的大名,我是如雷贯耳,知道他是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的次子,自幼秉承家学,武艺出众。关于他,有许多传说,如 80年代中期,他参加北京市的武术散打赛,那时的规则规定不许重击、连击头部,比赛中他在前手拳击中对手头部后,后手拳不由自主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如今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项赛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商业价值、市场前景,也不仅仅在于它对中国武术的巨大的宣传作用。抛开这些表象的东西,我们从散打王赛事的背后可以看到更深一层,那就是中国武术——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的世纪里如何继承传统,吸收现代科学理念,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同时,散打王也在改变着人们对中国武术的传统看法。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主任朱瑞琪教授和中国武术研究院技术部的刘普雷先生。朱瑞琪教授一直研究武术散打,对散打的发展了如指掌;刘普雷先生不仅练习过武术套路、现代散打以及摔跤,还是著名意拳大师姚宗勋先生的得意弟子,对意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武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散打王争霸赛中,朱瑞琪教授和刘普雷先生联袂做电视解说,他们那深入浅出的解说和精彩的评论,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在1981年,姚宗勋先生在与北京市体委体育科研所,合作研究用意拳的养生理念及精神假借意念诱导的原理原则,为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及运动员的体能恢复,竞赛中的精神、心理调整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展开了为期近三年的探索与研究。在与体育科研所合作期间,姚先生借用科研所周边的训练环境,在众多学生中,精心挑选了一批年青有为、有相当技术基础、身体条件优良的学生,组建了一支意在全面培养意拳技术与理论的骨干队伍,这支意  相似文献   

19.
燕侠 《中华武术》2004,(2):30-30
2003年12月27日,首届北京香港意拳交流会在北京市武协中意武馆举行。来自香港中意武馆的13名意拳爱好者,在林德富主席的带领下,与北京中意武馆的学员进行了友好的切磋交流。京港两地的意拳爱好者,各展所学,推手较艺,气氛激烈紧张。在比赛交流中,北京中意武馆馆长姚承荣先生为香港朋友做了意拳推手、技击的指导和示范,博得了在场的意拳爱好者的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20.
意拳的意念     
意拳为王芗斋先生所创.为何意拳把“意”放到首位?许多人都知道“拳”是一种外部运动的表现形式,“意”才是真正的内涵所在:拳的表现形式代表着“意”,而“意”的内容又指导贯穿于拳的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