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力是儿童自身具备的,教育的作用和任务首先是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此,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创设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挥的最佳环境,并以大无畏的创造精神开展创造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广大教师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学生观、师生关系观和课程观上。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们知道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教育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让我们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课堂。课堂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有感于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笔者认为:一、区别对待“画”举手发言、不做小动作是课堂中的常规;学生不举手就发言,或涂涂画画等都被视为违反课堂纪律。笔者认为,学生在课…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之一,陶行知认为开展幼儿创造教育首先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其次还要想办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造教育理论对当下幼儿创造教育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半个世纪前,他就明确提出:"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提倡创造的教育"。"六大解放"是创造教育的关键,对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针对当前体育教学的问题,笔者主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把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起源于“创造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他指出:“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此后,国内外对“创造教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7.
开发人的创造主动精神是陶行知全部教育理论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对我们现今的教育及其改革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中得出的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是,语文教学是开发儿童创造力的有力工具,要开发儿童的创造力,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语文教学改革要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原则去进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新课程理论的推进,“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愈来愈受到当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谈起创造,我们不禁会想起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陶行知.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如何才能培养出创造力呢?陶行知先生通过长期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分析出了妨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六大解放”的重要思想,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把“六大解放”看作是培植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老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陶先生的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着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等文章中都指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进行"六大解放"。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战场,我们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的环节,真正地实施"六大解放",让学生创造的积极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创造教育理论,对目前的教育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使学生具有刨新的思维,应“从各方面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空间,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大胆地想象、思考,大胆地去创造;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大胆动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学生从教室校园解放  相似文献   

11.
毛娟 《班主任》2000,(2):8-9
创造教育是依据创造规律、通过教育实践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大批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30年代就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生要创造性地学。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我国从事创造教育研究的专家周忠昌指出,创造个性有六个特点:勇敢、甘愿冒险、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12.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在《创造宣言》一文中,陶行知指出,创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数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亲身经历,结合陶行知先生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教育理论,列举实例从六个方面对地理实践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一专题进行了论述。即:解放学生的思想,使他能想;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获取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要他们学一点自己愿学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黄敏洁 《广西教育》2014,(17):94-9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儿童的教育》一书中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也就是说,通过教师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成桂明 《课外阅读》2011,(10):74-75
陶行知先生以主张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认识到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而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因此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可以得出提要从环境、兴趣、读写及老师引导等方面努力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 “二十一世纪是智力战”。智力战的决胜因素是创造力。这就要求教育主动适应新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步吧”的创造宣言。中师作为教育母机,要坚持三个面向,做到两个主动适应,借鉴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造力,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晓春 《班主任》2012,(1):67-68
正先来看几条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  相似文献   

18.
孙娟 《教师》2012,(22):54-54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儿童的创造力是我们的祖先,在经历了无数次与环境适应所做的斗争之后所传承下来之精华,我们广大教师要在儿童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创造教育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光辉,在终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中,陶先生一贯重视创造教育,从事创造教育,对创造教育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科学的总结,留下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本文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试论述音乐课堂中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之一.陶行知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提出了他的"创新教育"理论,他指出:相信儿童具有创造力,并努力发挥,加强培养儿童创造力是我们实施创造教育的前提;培养创造型人才与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创造教育的目标;创造教育的内容,是一系列富有时效的创造性的活动,实施创造教育的前提条件是解放并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