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全面深入探索企业社会责任效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利益相关者为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多重效应.首先,阐释利益相关者理论,剖析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联系,论证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研究的意义.其次,区分股东、员工、消费者和社区四大主要利益相关者,并划分了企业社会责任四重效应,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多重效应理论框架.最后,提出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理论必将受到强烈的挑战,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有了用武之地。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何谓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为何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如何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其意义在于,试图从理论上建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理论框架和丰富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内容,以及从实践上促使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具性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本文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通过对212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有助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建立密切而长期的关系,进而从这些利益相关者处获得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企业从利益相关者关系中得到的社会资本,特别是政治关系和商业关系,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同时,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技术创新的正向关系受到竞争强度的负向调节影响,市场不确定性则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这些发现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从中促进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秉祥  周浩  白建军 《软科学》2013,27(1):104-108
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经理管理防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对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责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理管理防御是一把"双刃剑",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会有积极的效应;股东、员工、客户是具有防御动机的经理人最为顾忌的利益相关者,防御经理人将履行对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作为一种防御行为,而这种防御行为又会损害股东长期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和谐视角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集体缺失已经带来了和谐社会语境下严重后果,需要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机制,和谐社会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企业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承担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通过对山东省2200家企业的调查实证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归为三个因子,三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优势利益相关者、制约利益相关者、公共利益相关者,对三类利益相关者进行方差分析,根据这三个因子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等级模型和决策模型,提出和谐社会语境下履行全面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只时股东负责,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成本,给股东利润带来负面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观念认为,企业应时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股东只是利益相关者之一.两种观念自此进入长期抗争,最终企业社会责任得到全面发展,文章以历史发展为视角,阐述了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演进过程,并从中得出了对我国企业责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红玉  陆智强  姚海鑫 《软科学》2009,23(10):133-137
通过对Wood模型的扩展,从契约关系、利益一致性两个维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指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搭建社会关系网络、产生社会信任、生成社会资本,而获得社会资本有助于企业提高财务绩效。最后从社会资本的结构性和认知性出发,给出了企业针对各类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来获得社会资本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通过针对专家的调查问卷与访谈,应用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选取63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设计的评价体系对样本2007年的情况进行评价与披露.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帮助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虽是理论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实践中的企业社会绩效并不尽人意。本文从企业社会最优绩效出发,运用实证研究和博弈分析的方法,探寻在企业各方利益的相互牵制与对抗中,企业社会最优绩效实现的可能性及实现的过程。研究表明在影响企业社会最优绩效的因素中,存在着正向和反向因素,其中政府、经营者是最主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了企业全部相关者利益不被无谓的“蚕食”,所有利益相关者愿意达成合作,企业社会最优绩效实现。这种“合作剩余”吸引着产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从而使资源配置、利益分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故企业社会最优绩效的实现,就是影响其因素中的两种相反力量合作博弈而达于均势的结果。诚然,“均势”的形成,必须增加有效的制度供给,发挥政府“刚柔相济”的管理作用。同时,强化经营者的责任理念,促使其采取合作的策略,以实现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4,(10):65-69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产出导向的SBM-DEA对国内外15家航空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国内的航空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效率不及国外发达国家航空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效率;国内规模大的航空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效率不及相对规模小的航空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效率;所有的无效决策单元都在员工总人数投入指标出现冗余现象,大部分的无效决策单元在二氧化碳减排量和正点率两个产出指标有产出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越来越为社会和企业所重视,如何对企业社会责任所产生的社会绩效进行有效的测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首先,对企业社会绩效评价内容做出界定;其次,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企业社会绩效各维度的权重;再次,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决策模型对企业社会绩效进行了模糊评价;最后,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其应用过程,对评价结果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秀敏  姚建明 《软科学》2006,20(6):129-132
鉴于现代企业面临着日益扩展的各方需求与股东责任,提出整合各种相互关联的报告事项,构建企业报告责任的概念参考框架,形成包括企业财务报告、公司治理以及潜在的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价值创造的概念连续统一体。基于这种一体化的观点,着重梳理了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和股东价值创造标准的颁布情况与强制报告要求。同时探讨了该概念体系里从协同到执行的过程中企业的各类报告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丽云  尚可  王伟楠 《科研管理》2018,39(4):102-112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在履责过程中“省察克己”之镜。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及权威机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的基础之上,从责任治理、人权、环境、公平运营、产品责任、社区发展、经济贡献七个方面初选指标,选取42家交通运输类上市企业为评价对象,依据“R聚类+变异系数分析”定量筛选指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检验所构建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最终建立出适用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一组用于测评企业社会责任(CSR)的量表进行了修正并实证检验了其在中国情境下的信效度。通过因子分析,发现我国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量表是由员工责任、产品责任、诚信公正责任、慈善公益责任以及环境责任5个维度构成。通过检测,发现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基于该量表所测评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认同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站杰  买生  李万明 《科研管理》2017,38(8):101-109
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与商业伦理理论视角,分析了组织公平氛围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验证了组织凝聚力的中介效应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通过对50家企业的448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公平氛围显著负向影响员工离职意愿;组织凝聚力在组织公平氛围与员工离职意愿间呈完全中介效应;企业社会责任调节了组织公平氛围与组织凝聚力和员工离职意愿的关系;而且组织凝聚力完全中介了组织公平氛围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交互效应对员工离职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程石  曹海敏 《科学与管理》2020,40(1):102-109
选取我国食品行业38家上市公司2015—2017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方法,实证分析社会责任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研究表明: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能够给公司财务绩效带来显著影响。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将社会责任划分为六个维度,发现企业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能够对财务绩效带来显著正向作用,企业对消费者和员工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带来显著负向作用;进一步区分产权异质性,发现与非国有企业相比,社会责任履行对财务绩效带来显著影响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经过稳健性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说明我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整体状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为立足点,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多维度社会责任指标划分,通过静态回归分析、动态滞后模型对2011-2015年期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7家交通运输行业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企业的成长性均对当期财务绩效指标存在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公司的规模对当期财务绩效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财务绩效将同时受到滞后一期及滞后两期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影响,且时间越长,当期社会责任对后期财务绩效的影响越弱。无论对于当期或后期财务绩效指标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均对会计指标衡量的财务绩效产生较市场指标衡量更为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