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余光中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其《乡愁》一诗有着孙犁先生所言的“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般的美学意味,真正反映出了他的文学功力颇深。现从以下三点《乡愁》一诗的美。  相似文献   

2.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诗坛的大将,在中国当代诗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从题材与内容来看,乡愁是余光中创作的母题。诗人的诗作中,数量最多、思想艺术成  相似文献   

4.
陈兴强 《时代教育》2009,(9):251-251
余先中在中国当代诗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他的诗歌创作题材丰润,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乡愁是他诗歌创作的母题,乡愁诗数量最多、思想艺术成就最高.本文对余光中的乡愁诗歌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对故土亲人往事的回忆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童年、少年时代是在动荡岁月中度过的,抗战时随母亲颠沛流离寄寓四川重庆,1949年随父母到香港,1950年去台湾。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6.
在台湾当代诗坛上,余光中是一位与缪斯订了白头偕老盟约的诗人。他同时又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与传统感的歌者,他隅居于海上小岛,歌声却常常飞向他生长于斯的大陆。他数度道游讲学于欧美,但他的心魂却留在东方,并没有和他一起远走。他的乡愁真是太深太重,使得他随时随地都要触发。他登美国丹佛山、落基山,蓝天白云、怪石白雪,美则美矣,但他却感“心寒眸酸,不是滋味”。而他所有的思古怀乡之情全然浓缩于《乡愁》和《乡愁四韵》两首小诗中,这两首诗中一字不饱含深情、浓缩爱意、直把人拖曳到一个绵密索绕的诗美境界。诗人余光中19…  相似文献   

7.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诗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饱含着对乡土中国的怀念、对文化中国的依恋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余光中乡愁诗“中西融合”的诗风在台湾现代诗坛独具特色,扩大了乡愁诗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在台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余光中是当代大陆读者最熟悉和喜爱的台湾诗人之一。他的三类诗作中咏怀诗成就最高 ,这些诗作以深挚强烈而又典型的感情抒发、新颖优美的意境结构 ,表达出浓烈的爱国情思乡情 ,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10.
乡愁     
余光中爷爷是台湾著名诗人、作家,他的家乡是福建永春。1928年,敬爱的余光中爷爷在南京出生,1949年他随父母迁到香港,第二年到台湾大学外文系学习。1953年,他与覃子豪、钟鼎文等作家创立了“蓝星”诗社。后来他又到美国留学,回到台湾以后先后担任多家大学的教授,现在是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的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等十多种。余光中爷爷常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于他的诗作之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  相似文献   

11.
余光中的诗在海外的华人中很有影响 ,近年来也深受大陆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与好评。他的诗具有从多角度抒写乡愁乡恋的特点。从他的诗风的发展来看 ,他在挖掘乡愁的主题和表现乡愁的形式上又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2.
余光中因其《乡愁》一诗而有“乡愁诗人”之称。乡愁,指对大陆乡土文化的怀念。余光中在台湾生活40年。最近20年居住在南台湾的高雄,临山近海.周遭的风景,常在他的诗文中出现。南台湾盛产各种水果,诗人饕餮之余,常有吟咏,写水果的甘美,颂乡土之可爱。最近台湾的果仙果后如莲雾、芒果,飞越《乡愁》所说的“一湾浅浅的海峡”,登陆神州。大陆乡亲在品尝佳果的时候,不妨一读“乡愁诗人”的水果诗,感受一下他对乡土的恋慕赞美。  相似文献   

13.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 ,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 :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 ,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 ,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 ,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 :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 ,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 ,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 :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 ,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阳登高,茱萸遍插。佳节思亲,乡愁四韵。1928年的重阳节,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有诗有酒的日子里,所以他自称是“茱萸的孩子”。在多数人眼中,余光中以诗闻名,其实,他的作品不全在诗,他的诗情早已化入散文,今天,就让我们到余光中的散文中去感受他的诗情,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08,(Z9)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每每读起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总会被那炽热沉郁的愁思所打动。最浅的海峡那边,隔着最深的思念。乡愁,并非是他的专利,但他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了乡愁的代言人,替千千万万颗滴血的心"在诗里喊魂,在歌中怀乡"。曾拜读过余光中先生的很多诗文,其绵长悠远的韵味、  相似文献   

16.
乡愁     
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作品,最脍炙人口的当推《乡愁》。这首诗,因2003年12月7日被温家宝总理在访美演说中引述,而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余光中本人和他的作品也再次成为海峡两岸媒体关注的热点。这里选发他的《乡愁》,广大小读者一定会喜欢的。  相似文献   

17.
<正>余光中的诗歌创作,原是主张西化的,在20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走向了"回归",他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他是一个感情丰富而深沉的诗人,他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都极为细腻、柔绵,《乡愁四韵》便是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诗作《乡愁》意蕴深刻,脍炙人口,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19.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早已脍炙人口,他还有另一首《天问》诗(原诗附后),完全可以与《乡愁》媲美,现与读者一同赏读。这首诗借用了屈原《天问》的诗题,是抒写人生哲理之作。  相似文献   

20.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不避卑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