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代文化民族主义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有别于西方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但以往史学界对此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近代文化民族主义问题作一全面,系统地探讨,本文认为,文化民族主义是代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性思潮,它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文化侵略,抵拒国内思想西化思潮的泛滥,提高国人的民族文化自觉性与自信心,以及推动传统学术近代化诸方面,均起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亦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浓厚的民族文化自恋情结的存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也表现出其消极,保守的一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某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古代日耳曼人的勇猛、效忠和强烈的民族尊严共同构筑了最初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它为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过巨大的影响。17-18世纪出现的文化民族主义实现了德意志文化上的统一。直到拿破仑战争时期文化民族主义转变成政治民族主义,在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中形成了成熟的政治民族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德意志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3.
钱穆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己任;亦采撷西方文化,积极探寻民族文化的未来走向,以期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对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钱穆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景的强烈的忧苦情怀和文化悲情。对钱穆文化民族主义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厘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当代中国之民族文化复兴背景下,重新思考毛泽东思想之民族文化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民族主义”概念的使用,是在民族国家的层面上的,强调中华民族民族整体的独立以及这种独立基础上对世界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毛泽东用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思想代替了民族主义话语。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大众的”和“科学的”价值取向。此种论述,辩证继承了列宁“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矛头直指民族文化内部的阶级分野,而以人的普遍解放为文化建设的旨归。这种以大众之解放为理想的民族文化观,与当今强调民族文化身份的文化民族主义有着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贺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以复兴民族文化、重塑儒者形象为己任,亦致力于儒化西洋文化、尝试学术建国,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对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贺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景的强烈的忧世情怀和人文关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贺麟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的次元系统包括了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的多层面义理,其中,文化民族主义始终作为主体性的架构,用以维系族体的价值、伦理及文化取向。在一定意义上,文化民族主义强调国家的地缘性及族体的亲合性,所以,土地的根源和共同的祖先构成了民族价值的核心。随着后冷战时代的到来,文化民族主义正在悄然兴起,并重新得到伪装,在当今世界发挥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离不开马来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互动。在马来政治民族主义的极力争取下,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宪法最终体现了“马来人的马来亚”的理念,这也是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开始。在马来人获得政治领导权的基础上,马来文化民族主义致力于把马来文化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以马来族群的文化作为整合马来西亚社会的基础。在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推动下,马来文化从建国前的弱势文化发展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反过来,马来文化强势地位的形成对马来西亚民族建构产生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君劢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极其丰富、深邃.终其一生,他的文化民族主义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酝酿期、自觉期、深化期.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儒家文化的阐释,对西方文化的融合,对民族文化之未来的探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其学术价值在于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恒常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的概念及起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主义的基础是民族,对民族主义概念的探讨首先要涉及民族的概念。作为一个起源于西欧的概念,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促进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形成又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构,二者完全是相辅相成的。民族主义所具有的巨大感召力,以及它在西欧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成功,对其它的民族和国家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但民族主义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理性地看待它。  相似文献   

10.
一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世界最强大、最为引人瞩目的政治力量和社会现象之一。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曾指出 ,如果不对“民族”这个字眼以及由它派生出的有关词汇有所了解 ,简直就无法理解近两个世纪以来的人类历史。无疑 ,在所有由“民族”派生而来的词汇当中 ,“民族主义”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而对什么是民族主义 ,由于其涵盖范围的广泛与复杂 ,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分歧。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国学者汉斯·科恩的界定 :“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应被认为是一种思想状态 ,……体现了个人对民族国家的高度的忠诚。”①《大英百科全书》也认为民族主…  相似文献   

11.
12.
教育与文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 ,实质上蕴涵着教育的文化价值的判断和选择问题。考察教育、文化、价值、选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当属教育哲学的使命。文化差异性的影响和教育文化的价值迷失 ,在某些时候或某些地方往往表现出文化教育上的教条主义及狭隘的民族主义。只有坚持文化相对主义和本真的教育理念 ,恪守以人为本 ,时时反省人的存在和价值准则 ,执著于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的共同发展 ,才能以健全的理性澄清这种教条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文化观之嬗变 ,经历了倡言保教、放弃保教和成为东方文化派代表这三个阶段。他的这种文化观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振兴中华的情感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其中所包含的保守主义倾向是应当摒弃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间的相互竞争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主义这一历史产物,在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三个领域不断发生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民族主义处于低潮,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突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在遵守贸易规则和坚持经济民族主义之间保持平衡,经济民族主义将伴随全球化进程长期存在。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更多采用经济方式和平地进行,而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任务,是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和弘扬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末至 1 8世纪在德国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注重文化淡化政治、强烈的文化自卫、自我矛盾、浪漫主义和抽象模糊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幼稚和封建主义强大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宗教民族主义是基于宗教认同基础上的民族主义。宗教的文化性,文化的宗教性,宗教的民族性,民族的宗教性以及经济发展的滞后性是其产生的根源。这种思潮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由于宗教民族主义作用的两重性,我们要对其作辩证的看待。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儒家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坚定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亦积极儒化西洋文化,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理解现代新儒家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通过对现代新儒家文化民族主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认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就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历史叙事而言,1940年兴起的战国策派是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独特个案.作为民族拯救历史的一个重要参与,战国策派一反恢复儒家传统主张而要求通过重建战国文化强化民族的文化认同,塑造"列国型"的民族性格,以适应充满竞争的"战国时代".这种建构性的民族主义,在严肃思考中国民族与文化命脉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时代关怀.  相似文献   

19.
德意志连续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与其独特的民族主义密切相关。长期的四分五裂的状态使其民族主义在相当长时期只是文化民族主义,在种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极易蜕变成民族沙文主义,成为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