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它既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又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要求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发掘传统和谐文化资源,在现代性成长中,实现工具理性与文化价值的平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优势。本文以传统文化创新为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构成西方现代性主要内涵的工具理性,促发了科学与技术的繁荣和昌盛。当前中国现代化最主要的也是最急需的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大发展。这一点在文化层面上就表现为工具理性的缺失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工具理性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工具理性导向下的教育在智能时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长期因"应试教育"等工具理性而被边缘化的人文智慧逐渐凸显出其不可替代性。教育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教育体系是每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文化与传统的最高体现,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学校教育应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各类真实和虚拟的情景教学,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意识形态教育嵌入学习过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价值观熏陶,实现文化自觉,进而提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创新与组织发展——华中科技大学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大学在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引导下,致力于为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服务,导致大学文化的"不自觉",制约着中国大学的发展。由于大学文化内在地制约着大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中国大学自主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个案,揭示了大学文化与组织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管理准则和生活指导,有良好品德和专业知识并取得成就的商人。伴随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在近代民族企业家中产生了中国近代儒商。他们既积极吸收近代西方工商业思想和科学管理,又全力继承传统儒商文化,建构近代儒商文化。近代儒商文化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内容。与西方近代商业文化片面崇尚功利性的工具理性不同,近代儒商文化弘扬儒家人文精神,将道德性的价值理性和功利性的工具理性相统一,提出了义利合一和义利并重的义利观,形成了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广西龙脊平安寨的旅游开发对龙脊梯田社区的文化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遗产地文化传承中存在工具理性、传统与现代的背离、文化传承的代际失衡等问题.因此,要推进遗产地旅游开发中文化传承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使遗产地文化得以正常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战时新闻学"所赖以支撑的工具理性,在中国新闻与文化传播史上有十分悠远的思想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晚近以来中国的绝大多数新闻思想家、革新家和革命家那里.其观念核心就是"新闻武器论",具有鲜明的工具理性内涵,即新闻作为战争武器,也就是"战具",是有区别的.它既可以是"侵略者的工具",又可以是反侵略者"犀利的战具",也就是说,既可以为人类正义的事业服务,又可以为反人类的非正义事业服务.由此足见,这种工具理性的背后,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在抗战期间的中国新闻传播界是何等的深入学者和记者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8.
受工具理性影响,大学美育在大学教育中被边缘化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重申大学美育的价值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我国大学美育一直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受其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多了,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认识少了,浮躁的追求多了,内心的宁静少了,出现了很多不容乐观的现实问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美、以"仁、义"为美的美学思想,对于改善我国大学美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关系的异化是当代西方人面临的深层次的生存困境。以工具理性的极度张扬与价值理性的日益被边缘化为表征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当下断裂,是产生这种困境的根源。因此,在积极发展工具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人文精神(价值理性),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追求高考升学率这一目的的统摄下,"应试主义教育"当中不仅存在对学生的规训,也存在对教师教学的规训。这一规训拥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消解了教学的教育性。应试规训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工具理性的主导下,我们对基础教育长期持有一种"工具化"的定位,这种定位与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生活都有密切联系,因而生命力较强,它消解了基础教育的主导价值。要消解"应试规训"对教学的束缚,就必须对基础教育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走出惟"工具理性"的传统误区,实现"工具理性"和"认知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乡土文化及其传播对保持民族及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具有决定意义,它对我国提升国家“软实力”、捍卫“文化安全”、强化民族身份认同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乡村的“类城市化”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具有了一定的“工具理性”色彩,而要对抗“工具理性”的不良影响,乡土文化也不可或缺;现代媒介技术笼罩着乡土文化的审美空间,营造出乡土文化传播的“媒介景观”。要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有效地保护乡土文化,传播这一维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物质文化和工具理性对大学的冲击使大学文化传承出现了生态性失衡,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文化碰撞交流和传递中被遗忘和边缘化。民族非物质文化和大学教育存在着生态性的互动和制衡,大学生态对民族非物质文化具有吸纳和创新价值,民族非物质文化传统促进大学文化生态平衡和特色发展;通过建构人文-文化、学科-学术、静态-活态、生态-人文等和谐共生的平衡生态,实现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3.
处于文化交流前沿地带的外语教育,面对工具理性对人文价值的冲击,必需警惕忽略外语教育语言文化交流表象下隐藏的文化价值观的冲突的文化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反思高等教育中外语课程中的文化价值构成及其文化安全隐患,寻找符合中国文化安全的外语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4.
维柯与当代文化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化诗学渐渐进入中国当代学术话语体系。从理论渊源看,它源自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的《新科学》。它的核心概念是诗性思维和诗性智慧,诗与科学之间永恒的张力是其立论基础。目前从事这项研究的学人,其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传统化的创造性阐释,但在工具理性日益扩张其描述疆域的当代,诗性则成为一个关于现实批判的寓言。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就把情感目标提升到课程目标的维度加以阐述.但当前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工具理性导致了情感教育方式的失灵.情感教育的价值取向应摆脱工具理性的“铁笼”,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语文情感教育的价值回归与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性的内在张力--以陈独秀宗教观的变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运动前后,陈独秀的宗教观发生过显著变化。1917年,他宣称一切宗教皆在废弃之列,主张在新文化的建构中,应当“以科学代宗教”。192 0年,他进一步反省其宗教观,发现基督教的宗教情感对于新文化建设的肯定意义,从而把宗教纳入新文化的架构之内。陈独秀宗教观的前后变化,不仅符合中国现代思想启蒙的一般轨迹,而且深刻反映了中国现代性在其型塑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的理性精神与宗教的非理性情感之间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7.
科技越来越发达,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广,越来越深。科技具有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应当由价值理性占主导地位才能引领科技的为人类造福。而当今科技工具理性的泛滥而导致科技价值理性的缺失,使得科技应用中的负效应日益显露,使人类生存受到了威胁。  相似文献   

18.
西方基督教以神的主体性隐喻了人的主体性,预示了主体性哲学中主体与外在客体的对立。主体性哲学导向了工具意义上的理性化,造成了价值理性的"失语"以及人的异化处境。中国传统圆融不二的文化理念更具包容性与和谐性,但无法与西方的科技理性进行较量。在中西方文化对话中应抛弃抽象意义上的"精华—糟粕"论,而采用一种文化创新意义上的更高形态的"新中体西用"论,在"觉自"和"觉他"的基础上,达致一种既"利己"又"利他"的更具普遍性的视域,以及能够满足多数人价值诉求和理想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
隐藏的文化     
从汉语言文字作为文化载体的角度认识汉语教学,其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文字和语言的教学,当文化隐藏在汉文字及语言之中,汉语言文字的教育实际上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对于汉语言文字而言,其教育的功能不仅具有工具性质,更具有一种人文传递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