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研活动时,耳边会不时听到老师们困惑的声音:“新教材的歌曲作品太多,一学期无法完成所有的歌曲教学!”“歌曲教学不难,难的是不知该如何深入下去?”这些声音引起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语文和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精读”和“泛读”课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是否也可以有“精唱”与“泛唱”歌曲呢?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本学期,我将自己所任教的第十册教材中所有歌曲进行了“精唱”与“泛唱”分类教学的尝试,发现不但能顺利完成本册的歌曲教学任务,而且在音乐课上歌唱成了我和孩子们莫大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合唱艺术,其最好的方式就是课堂合唱教学。从现在通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出,合唱的欣赏与学习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以苏少版为例,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出现聆听合唱的欣赏内容,四年级开始少量简易合唱歌曲的学习,五六年级合唱歌曲的欣赏与演唱比例逐步加大。五年级上学期演唱合唱歌曲3首,欣赏合唱歌曲6首,下学期演唱4首,欣赏4首。六年级演唱合唱歌曲6首,欣赏2首。占了整个教学内容的一半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合唱教学在整个音乐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课堂音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分析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可能都体会到,合唱教学很难正常开展。我曾参加过两次教育局组织的农村学校  相似文献   

3.
教研活动时,耳边会不时听到老师们困惑的声音:"新教材的歌曲作品太多,一学期无法完成所有的歌曲教学!""歌曲教学不难,难的是不知该如何深入下去?"这些声音引起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思考。大家都知道,语文和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精读"和"泛读"课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是否也可以有“精唱”与“泛唱”歌曲呢?  相似文献   

4.
教研活动时,耳边会不时听到老师们困惑的声音:“新教材的歌曲作品太多,一学期无法完成所有的歌曲教学!”,“歌曲教学不难,难的是不知该如何深入下去? ”这些声音引起我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高春琴 《辽宁教育》2014,(10):59-61
一、现象与分析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每两单元就有一个歌曲板块,但英文歌曲在教学中却常常处于“欲唱还休”的尴尬位置。现象1:这是一节英语常态课。教师正在教学教材综合板块的内容,老师很认真地讲解了语音部分的音标,还拓展了许多单词的读音进行比较;到了最后的歌曲板块内容,老师淡淡地说:“歌曲就不教了,自己回家听磁带自学!”学生早已习以为常,没有任何表示。  相似文献   

6.
<正>看老师们观课,经常能捕捉到一些有趣的镜头:有的老师一下课就急着上台拷课件;有的老师在观课的过程中击节赞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有的老师无论课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喜怒也绝不形于色,顶多"微颔之"。揣度这几种镜头背后的心理:第一种大约是希望借鉴好课的经验,模仿教法,改进自己的教学;第二种可能是希望欣赏课堂教学这一特殊表现形式的艺术之美,领略授课者的教学风采,享受课堂的戏剧氛围;第三种也许是希望发掘公开课的实际价值,理性思考授课者行为的动因,获得深层次的教学启迪。  相似文献   

7.
朱大伟 《家教世界》2012,(14):121-123
笔者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从所担任的留学生《中国歌曲欣赏与学唱》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总结出:通过经典的中国歌曲,包括中国民歌、流行歌曲以及根据中国古诗词编曲而成歌曲的欣赏与学唱,可以让留学生们深刻感受中国社会的风土人情,在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中,应该设计新颖,找出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故事点",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这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优美动听的合唱能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使学生在歌唱中享受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然而在常规教学中,合唱教学却成为老师们不愿触碰的"烫手山芋",尤其是公开课或赛课更明显,老师们都想挑有趣、容易调动气氛的欣赏课,而不愿上"实打实"的合唱课。因为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能唱好一个声部的歌曲对于全体学生已属不易,而要在唱好主旋律(高声部)  相似文献   

9.
一次教师讲坛上,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与泛读"的讲座引起我的思考:如何在新教材歌曲作品多、一学期无法深入完成的困境前,有效进行学科"嫁接",积极探索小学音乐歌曲教学中的"精唱"与"泛唱"?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重新审视了小学音乐的歌曲教学,并进行了用"精唱"与"泛唱"共奏音乐课堂纯美和声的实  相似文献   

10.
"诵读欣赏"板块是苏教版初中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延伸单元内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一板块未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师生的重视,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本文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诵读欣赏"板块的教学为例,详细地说明如何利用此板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一、现象与分析自担任学校音乐教研组长以来,我有幸参加了很多小学音乐竞赛课观摩,在学习优质课的同时,我也经常走进我校音乐组老师的课堂。多次的教学研讨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常规演唱教学与竞赛课的模式相差太大,每当我把自己对课的一些想法与自己组内老师一起交流的时候,往往会得到这样一些回答:"别人那是公开课呢,上课时都有班主任坐阵维持纪律,在常规课上我们哪敢这么开放的设计自己的教学,况且我们每个班六七十人,每周十六节课,嗓子不冒烟才怪。"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表现中感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然而,在实际的小学唱歌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有的  相似文献   

13.
提起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想必会有许多老师不以为然,因为——简单。的确,以前我也这样认同过。但是在经历了一年级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并且观摩了一些一年级的教学公开课以后,我倒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有些老师往往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把新授的一年级歌曲教完,接着便进行唱游活动,学生在唱唱跳跳中的确很开心,但回头再听听那首学唱的歌曲,往往还是属于没  相似文献   

14.
"通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低年级音乐课中借用"通感"手法,同样也收到了好的效果。教学实例:在学习《小青蛙找家》一歌时,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所设定的教学重点是:1、将歌曲独自"跳跳"唱得短促而有弹性,同时速度也不可以加快。2、随着音乐轻快地模仿青蛙蹦跳的动作。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找到这一感觉,我拿出了一个学生经常玩的蹦蹦球,学生们立刻  相似文献   

15.
陆琴芬 《山东教育》2007,(12):24-26
当前,名画欣赏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幼儿园都投入了高度的热情,我园也不例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很多困惑,有些老师认为:名画与幼儿欣赏能力水平相差甚远,孩子不理解,无法取得共鸣;有些老师认为:我自己都对名画一窍不通,怎么引导孩子呢?也有的老师认为:在众多的名画中,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的,  相似文献   

16.
马丽 《辅导员》2011,(3):81
一首歌曲的把握分为识谱和识词。谱和词都是歌曲情感的载体,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两者缺一不可。作为音乐老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龄儿童独立识谱,甚至达到"视"谱即唱,对他们今后的音乐道路和艺术修养都有很大的裨益!在我从事小学音乐教学数年来,经过教学实践已经证明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唱教材中的歌曲,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非常厌烦的情绪。在欣赏中国优秀民族音乐与外国古典音乐时.学生也都表现出不感兴趣。有时一首教材上的歌曲我教了两节课.有的学生还是背唱不下来.而一首较长的流行歌曲他们却能很流畅、很投入的演唱下来。后来,我通过观察与反思,农村中学生喜欢流行歌曲的原因:1、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青春期,但也是他们孕育情感世界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常常因为教师死板的"教",让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热情。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背离了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征,过细、过深地分析、讲解乐曲。当学生还没有聆听的感悟时,就开始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与创作手法,把难点乐句拿出来单独教授,将美妙的乐曲弄得支离破碎。有的教师将音乐作品当成文学作品来解读。过度的"教"使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步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聆听,艺术性地感受音乐,并能在欣赏中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除需要有对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力之  相似文献   

20.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很多老师怕上音乐欣赏课,上学期我市幼儿园音乐学科基地进行好课选拔,音乐欣赏课占比极少。有的欣赏课由于教师没有完全理解音乐,把握教材,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为了提高教师驾驭音乐欣赏教学的能力,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个教学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