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其加强思想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专业大学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后备力量,笔者分析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加强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他的本质在于创造。个性化教育是着眼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而实现的教育。不重视个性的发展,就不能使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大学期间是大学生心理变化最复杂的时期,它表现为心理不够成熟、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经常经受不起挫折。因此对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体育运动对健全心理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大学体育应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重要目标;应将学校体育的着眼点由学校期间扩大至教育的终身,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能根据主客观条件积极从事有效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个性心理分析安徽财贸学院林祖明,贾爱萍安徽机电学院方新普一、前言探讨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其目的是对业余运动训练和学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大学生运动员是指普通高校高考统一录取分数线非体育专业学生。个性是指一个人和另外人区别...  相似文献   

4.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含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心理状况。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有:竞争性影响、自我开发性影响、公开性影响、亲和性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人际信任问卷,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状况及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对社会支持、信任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了解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而且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和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玉霞  孙杰 《体育学刊》2002,9(2):99-101
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90名大学生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内外向性上无差异,在精神质和神经质方面存在差异。这对于了解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的不同以及体育运动对人格特质的影响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等方法,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可得性心理能力进行研究,探讨心理成就动机、工作综合素质能力、人生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作用。运用卡氏16PF、个体成就问卷、陶国富成才心理问卷,对52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人生观、人文素质方面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存在差距,揭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以利于认识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时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间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山东省三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女生,而且性情更温和热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较其他两个专业学生心理更为健康,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表现的更为焦虑;大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9.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影 《体育科研》2004,25(1):50-52
为了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症状较突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上网状况及卡特尔16PF问卷测验的调查,分析了体育专业大学生上网族的一般特点和人格特质构成。研究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上网族具有敏感性、紧张性、幻想性较高,有恒性、世故性较低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心理测量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普通专业及其一、三两个年级层次的6组被试(共904人)的人格特征及其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专业和不同受教育年限学生的人格特征的差异,以及体育教育、运动竞技对学生人特征质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10—13岁优秀游泳运动员智力与个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儿童智力团体量表》和《儿童个性问卷》对我国10—13岁优秀游泳运动员共90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我国10—13岁优秀游泳运动员智力水平较高,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智力水平与运动成绩相关检验存在显著性意义.所建立的选材模型,具有显著性的判别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对教学对象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提出具有良好个性特征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心、意志、情绪乃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中的“体育人群”和“非体育人群”进行调查研究,论证了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培养所起到的教育职能,并针对大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5.
《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6,19(4):441-453
The first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laborate upon existing critiques and return to the fundamental brand personality concept by reexamining personality trait theory (i.e., lexical approach) and the sport brand personality literature. Based on a conceptualisation of sport brand personality, the second purpose was to develop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brand personality in sport based on the restricted definition that excludes non-human personality traits. We adopted the lexical approach in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EXACO model for obtaining a set of representative personality traits (N = 36) both applicable and relevant to sport brand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 sport brand × subject structure was utilised to find major sport brand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s a representative brand in sport, the 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was selected. Two data sets were collected from college students. The 36 sport brand personality traits were submitted to a principal axis factor analysis on the first data set (N = 196). The analysis identified five factors (i.e., Agreeableness, Extraversion/Emotionality, Openness, Conscientiousness, and Honesty) that closely resemble the structure of human personality models.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newly developed five-factor model has an acceptable fit to the second data set (N = 155).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at the lexical approach can provide a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 when developing brand personality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16.
邹京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3):341-342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特定环境下的亚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具活力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向现代大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价值观念、文化规则和运动技能,使大学生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及思想观念,对其人格塑造或个性化过程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探讨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从四个方面进行不同侧重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闲暇运动对大学生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高校学生闲暇运动的特点及现状,阐述在高校中开展多种形式的闲暇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努力培养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在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身体对抗、语言因素、裁判因素、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生运动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诱发因素。本文从塑造健全人格、规范运动行为、及时心理疏导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体操专项大学生中运动损伤者的个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选择体操专项大学生运动损伤者为研究对象,以卡特尔16个性因素量表为主要测量工具,对个体致伤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体操专项大学生运动损伤者具有情绪不稳定、多变、易紧张、高忧虑、自制能力差的个性心理特征;男、女生在稳定性和忧虑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运动损伤前后的个性特征尚未发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竞技运动心理、大众锻炼心理和体育教育心理3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在竞技运动领域,运动心理学家最关注3个领域:运动员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检测和评价、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提高.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大众锻炼心理领域关注的重点.体育教育心理研究突出表现在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的研究,应用性研究增多,对重要的基础理论探索更加深入.但在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特点和体育教学心理建设功能领域低层次重复性研究较多.运动心理学研究将主要围绕运动员心理训练、各种生理指标在监测与评价运动员心理状态或心理机能时的信度与效度、运动员的运动认知和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