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着现在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一篇篇发表文章,一本本出版著作,真为自己的童年感到哀伤. 我的家乡其实并不偏僻.距离古秦都咸阳,唐都长安都不过个把钟头的车程.但是,我上小学时,这里是十分封闭的农村.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叫做报纸、杂志的东西.村子里读书识字的人很少,识得一星半点的人,读的也只是一些纸色发黄的通俗武侠、公案书,间或也会有一些如<桃花女斗法>之类的唱词本.  相似文献   

2.
太阳崇拜的历史演变及在郊祀仪式中的文学再现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崇拜在宗教生活领域体现为周而复始的郊祀仪式.上古五帝为太阳崇拜部落,是郊祀仪式中五方上帝之原型;商代太阳崇拜与祖先崇拜联系最为紧密,突出体现为扶桑神话、十日神话与祖先祭祀的关联;<九歌·东君>是上古时代日食禳救仪式的戏剧性再现;西汉武帝时代的太阳崇拜渗透着求仙长生思想,汉-唐太阳祭仪突出体现为王者"朝日夕月"的郊祀活动.随着郊祀观念的变迁,古代太阳崇拜与人间帝王的关系经历了由亲至疏的转变过程.保存在<周颂>、<楚辞>及汉-唐<郊庙歌辞>中的太阳祭歌是对太阳崇拜的艺术赋形,是仪式活动中祝祷、祈求诸多情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泰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文化习俗与信仰方面有相通性但也有差异,如在动物崇拜中,中国崇拜龙,泰国崇拜大象,两国文化中均存在大量有关龙和大象的动人故事、传说与谚语.以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从集体主义、男性气概、权势距离、长期定位、不确定性规避等方面,剖析与比较中国龙和泰...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09,(6):120-120
伏来旺在《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生态文化是尊重自然、维护自然的文化。在古老的蒙古人意识形态中,天地是父母,水草是衣食。从而形成了天地崇拜、山地崇拜、树木崇拜、水草崇拜等自然崇拜。这是一种与游牧相适应的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5.
晋东南成汤崇拜的巫觋文化意蕴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东南古上党地区的成汤崇拜是现代社会里原始遗风犹存的特殊民俗文化,其表现形态是神庙群落众多,扩布范围广泛,以阳城析城山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成汤祭祀文化圈",包含着深厚的巫觋文化意蕴.这些丰富的原始文化意蕴是以男权为主导的农耕文化的产物,其渊源却是对殷商先祖——母系氏族社会习俗的承续.本项研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以"成汤祷雨"为论述中心,探讨成汤崇拜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丰富样态.我们认为研究成汤崇拜不应以现代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概念去诠释,而应以历史地理观念,把它置放到其产生形成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去解读,方可接近其发生发展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6.
一部经典武侠小说遭遇一位以"怪侠"身份闻名江湖的导演,能否给越拍越滥的武侠电影带来新的元素与生机,能否带来票房奇迹?答案当然在导演身上.  相似文献   

7.
崇拜佛像的灵验记大量存在于中国的各种奠基中 ,本文考察汉明帝梦金人传说、佛像与个人归依、佛像的灵验 ,并试图揭示其宗教、巫术和世俗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的成功与失败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发现造成中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章就造成中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所谓"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为使人们遵循其道德准则,自行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道德影响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十分重要,事关他们能否成人成才的大事.文章对中学生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古有丰富生动的风神文化 ,风神起源可追溯至伏羲 ,商代的风神四位 ,分布于东南西北四方 ;周代增至八位 ,分布于八方。风神崇拜产生了两大系列的文化成果 :一是由风与生物生长关系的崇拜 ,产生了天文历法文化 ;二是由风声的崇拜产生了文艺。此外 ,楚人与风神文化有特殊联系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当今热点之一,提高中学生素质,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实施素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许多专家、教授提出了很多的方法,只有把握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的启发学生,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能否写一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的习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克服学生见到作文就头疼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起爱写作文的自信心,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3.
"牛耕沃野留祥去,虎越青山送福来".在人们心中,虎一直是百兽之王,人类祖先与虎共同生存于中华大地300万年.中华虎文化源远流长,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是中华文化中被崇拜的生肖代表,更象征着中华民族勇敢无畏的精神追求.壬寅年,从天干地支来说,寓意着万物生长的转折之年.在民间方言中,"虎"与"福"谐音,无论是"除夕画...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营造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心理氛围,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文章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讲究课堂教学艺术,二是善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三是注重物理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5.
早在少年时代,戴爱莲已是我的崇拜偶象。1946年一天,姐姐领我去看戴爱莲的演出,她那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优美舞蹈,给混浊的十里洋场上海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使人耳目一新。当时像我那样的中学生看后都入了迷,在校园里掀起一股戴爱莲热,到处可听到《青春舞曲》、《马车夫之歌》等舞蹈的伴奏歌声。 50年之后的1996年,一个偶尔的机会,使我有幸结识这位中国舞蹈泰斗。 那一天,遇到新华社原副社长庞炳庵,他向我讲述在旧货摊上看到两盒音乐歌舞唱片,唱片纸套上有戴爱莲的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早期的珠玉崇拜和水崇拜联系在一起。神话中的珠意象往往伴随出现水及水族动物 ,索珠、赠珠神话的神灵角色都是水神。早期的玉神话和水崇拜密不可分 ,玉和水的渊源极深 ,玉神话突出表现水的润物功能。早期珠玉神话沿着优美的方向发展 ,出现众多女性神灵。到了后来 ,珠玉出现阴阳之分 ,受到传统哲学的影响。神话中的珠玉意象往往寄托先民的长生之想 ,而珠玉作为美饰意象则是后来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有效性教学活动可以提高职中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成果.文章提出,要从实际出发处理教材,实行有效性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图腾形成于原始时期,种类丰富,不同的图腾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虎被喻为百兽之王,是强壮和权利的象征,因此虎被彝族奉为圣物、奉为祖先。彝族人将老虎作为民族图腾起源于最原始的"万物有灵"观念的认识,认为世间万物都具有生命意识,并通过对生命意识的认知不断生成自然崇拜。这种崇拜的形式表现在彝族将虎图腾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和服饰设计中,形成图腾崇拜背后深厚的文化逻辑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语法基础知识,但对英语的基本运用能力较低.在实际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中反复出现常见的语法错误,如时态的误用、主谓不一致等.文章通过交际法的概念与原则,提出通过正常语速听写活动进行分组学习语法,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对一些老师和同学的调查,对中学生对学校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看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