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田辉 《天津教育》2002,(3):39-40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呢?研读教师要以学习者、探究者、探索者的身份阅读文章。教师通过研读把看到的外部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教师通过研读,要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刻领会文章之精要所在,抓住文章的主线,使文章的意境变得清晰,内容变得充实。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感情去琢磨、品味,从而与教材产生共识、共鸣。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教材的特点确定知识点、训练点,然…  相似文献   

2.
《夜莺之歌》歌声响亮江苏刘尊立一、通读课文,理清线索《夜写之歌》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暗含着文童的线索。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提问:“课题为什么叫夜莺之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文中写夜莺歌声的词句。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就能基本...  相似文献   

3.
《夜莺的歌声》全文以歌声为线索,结构清楚,情节引人入胜。教学时,应紧扣歌声,引导学生读懂歌声,品味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一、找“歌声”,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每个段落都写到小夜莺的歌声。教学伊始,可启发学生思考:①从课题看,文章写什么?②为什么要写夜莺的歌声?③课文几次写夜莺的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唱“歌”的?④每次歌声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二、议“歌声”,品词析句,理解内容。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可从本课段段有…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自主阅读,以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或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1.以课文题目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舍身”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课文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索研究的方式自主阅读,以获取和运用有关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阅读的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1.以课文题目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折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题,抓住题眼“舍身”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课文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作者…  相似文献   

6.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男孩子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品质。由于学生缺乏对二战的了解和战争带来深重灾难的感性认识,会阻碍他们对人物品质的深切体悟。教学时,教师可借助课外资料的阅读运用,引导学生深切体验人物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叙述,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1)诱敌上钩;(2)传递敌情;(3)成功脱险;(4)坚守岗位。"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  相似文献   

8.
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为契机,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名著中的民俗文化现象为抓手,以“走进贺州民俗传承优秀文化”实践分享课为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对贺州民俗文化进行实践采风,从而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探寻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枢机,为学生深入研读名著、拓宽阅读视野提供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9.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表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全文以歌声为线索,始于“歌声”,终于“歌声”,以“歌声”贯穿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大段。《夜莺的歌声》一...  相似文献   

10.
专题研读:研读,即研究性阅读,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进行阅读,以获取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优化语文综合素养。专题研读,指引导学生围绕可以涵盖整篇课文的一两个专题进行研读。  相似文献   

11.
研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阅读和探究,以获取知识、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优化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研读主体部分的构成,一般是在识字学词、初读课文基础之上的深究阶段。本文现试以浙教版第10册《草船借箭》为例,剖析并构建其研读教程。一、主线统领下锁定专题研读无疑应当突出重点,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集中问题情境(即研读专题)。课文情节总是有线索可循的,《草船借箭》虽曲折繁复,但却也始终贯穿着一条“造箭———问箭———借箭———交箭”的主线。教师在学生通…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倡导主题意义引领、基于语篇研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理念;教师只有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多角度、深层次解析语篇,方能做到“以问题驱动、以问题引导、以问题启发”。文章以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教材八年级的语篇为例,阐述如何基于语篇研读进行阅读课问题设计,以达到通过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夜莺的歌声》讲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男孩子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品质。由于学生缺乏对二战的了解和战争带来深重灾难的感性认识,会阻碍他们对人  相似文献   

14.
看了上面四行字,如果我让你猜这是什么,恐怕你即使猜出一千种答案.也绝对想不到会跟《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扯上什么关系,但是我要告诉你,这四行字就是《夜莺的歌声》这篇课四个部分的小标题。如果你了解这篇课的内容,再回头对应着去看这16个字,想必你也会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5.
李萍 《考试周刊》2023,(11):61-64
名著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为学生了解经典作品提供了平台,是学生积累阅读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不二之选。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双减”政策的带领下要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名著阅读,以丰富学生学识、提高阅读效率,进而达成减少作业量且充分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文章以《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为例,阐述了名著阅读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学会自觉阅读并掌握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理念与思路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此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师依据“研究性阅读”理论,根据课文的时代背景——抗美援朝,引导学生以“走近‘抗美援朝’那一个光辉的时刻”为研读专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课前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了解战争概况中丰富了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通读、细读、研读三个层面,构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科学方法,解决学生“读不下去”的实际困难。通读方法主要有“开篇法则”和“粗浅阅读”两种。掌握通读方法后,组织学生以情节单元为单位展开阅读。细读阶段任务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细读,把碎片化阅读和基于整体把握的细读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阅读方法。研读是以通读和细读为基础,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深度阅读。研读分为发现问题、检视阅读、撰写综述、解决问题四步。  相似文献   

18.
《夜莺的歌声》(人教版第十二册)讲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叫夜莺的孩子利用歌声传递情报,配合游击队员打击德国鬼子的故事。仔细分析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场战斗有两个特点:一是计策制定得巧妙,二是计策实施得顺利。教学中,学生一定会为小夜莺和游击队员天衣无缝的配合叫好。这时,我们不妨“节外生枝”,故意设置疑问,假设小夜莺和游击队员在施计歼敌的过程中,不时遇到了种种不利因素,让学生讨论他们如何应对这些不利因素,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对情报的传递设疑课文讲这股敌人共32人,带着两挺机关枪,于是小…  相似文献   

19.
1.以文题为研读点。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含、透射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如学习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若让学生抓住题眼——“发愤”进行研读活动,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以作者为研读点。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以作者为切入口,形成一组板块进行研读,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在学习《船长》时,联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来研读,让学生感受大师纯朴自然,风趣清新的语言特色和反对暴力、崇尚人道的伟大人格,全面地了解这位外国作家。3.以重…  相似文献   

20.
研读,是指以专题研究为中心的阅读活动。它既是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过程,又是凭借语言文字进行自我探研和自我感悟的过程,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更多地关注阅读过程,大幅度提高阅读质量。研读活动的运作,关键是研读专题的设计,笔者以为设计研读专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整合教材的方法教师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重新整合教材,使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模块”,然后再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创新素质的角度,设计出能够促使学生认真研读“模块”所有文章的“专题”。专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