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以西南石油大学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为研究对象的信息化实践教学辅助平台建设。结合三维激光扫描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完成了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地质地貌信息化建库,搭建了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辅助平台,将野外实习与虚拟实习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地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掌握黄沙坪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教学目标和实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教学和野外的实际情况,通过带班实践提出了实习前文献资料查阅能力培养、实习中整体把握和区别对待相结合、野外实践和室内辅导相结合、重点感知和合理推测相结合、创新意识培养与地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地学人才的关键环节。笔者以多年从事野外地质填图教学的经验和参加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野外地质填图实习的经历,对中美野外地质填图实践教学阶段划分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倡导以学生野外地质工作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改革建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野外地质填图教学阶段、加强野外地质填图实践考核的具体措施,研究对我国野外地质填图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类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和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野外实践教学方法现状一般而言,地质类野外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初步掌握正确的地质思维方法;初步培养野外  相似文献   

5.
地学认识实习是地学类院校培养地学类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实践环节。为了让学生在野外更好地认识种地质现象,掌握基本的野外地质技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多年京西地学认识实习的教学工作和大学生创新计划的指导工作,提出地学认识实习的几点改革和创新的思路。第一,地学认识实习指导书应关注野外实践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第二,在野外教学过程,无论是三大件的使用还是素描图、剖面图的绘制,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第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为主导的教学思路,积极鼓励学生自发探索。  相似文献   

6.
野外实习是培养合格地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和专业特色,对培养学生兴趣、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互动性和共享性差等问题,虚拟仿真教学很好地弥补了此缺陷。通过以汉中梁山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为例,介绍了长安大学地质学类专业野外地质实习的发展现状,实习目的和任务,分析了传统野外地质实习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汉中梁山野外地质实习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野外实习是地学类专业的特色,也是培养合格石油、地矿行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对夯实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厚植地质兴趣、锻炼优良品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工智能+”倒逼野外地质实习实现云端化、数字化、虚拟仿真化,以期达到实习互动性强、资源保存永久、网络共享便捷的效果。以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野外地质露头为基础,构建以西南地区广泛出露的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岩为主要内容的地质实习虚拟仿真教学平台,通过典型剖面出露地层的野外产状、岩性及成分特点、古生物种类、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等重点内容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远古地质作用现象认识不清、难以根据各种构造关系厘定区域地质发展历史等教学难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地质思维能力。该平台的建立不仅能丰富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还能为石油、地矿行业的继续教育提供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石油高校提高地学专业教学效果和保证地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系统调研发现野外地质实习中缺乏石油地质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的实习教学方式、实习指导教师的野外实践教学能力亟需提高、学生野外地质实习积极性不高和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考核欠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质量,研究对于有关职能部门提高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质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遥感地质学课程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对实际应用问题接触较少,没有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实践经验的问题。本论文重点阐述在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地质填图实习的内容,让学生利用相对熟悉的地质填图实习野外实践来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做到对遥感地质学中岩性、构造、地貌等地质解译的重点内容更加深入、清晰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已有课程实践知识和新内容融会贯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专业本科生的第一次野外实践教学,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以后专业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文章从快乐教育和快乐教学重要性出发,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戴河教学团队一贯坚持的"快乐地质"理念及实施举措,同时结合自己的野外实践教学经历,对实践"快乐地质"的"快乐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本科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勘察"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例,针对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本课程教学活动框架、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以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引入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勘察方法,讲解各种勘察方法的适用性和工程实践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上按照勘察方法讲解构建知识体系—方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试后分析发现问题并在实践教学中解决的途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特征的基础上,将该模式引入到地质教学中,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建设体验式地质教学虚拟平台。本文基于"分层化模式"思路,提出了平台体系结构,并介绍了构建网络虚拟教学平台用到的JSP、Oracle10g、Virtools等关键技术。建成后的平台能够将独立的、分散的教学、科研子系统集成起来,为用户提供了多源的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3.
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同济大学选择巢湖北部地区作为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并同巢湖铸造厂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通过更新技术和装备、丰富野外地质教学内容、控制实习节奏,使地质实习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中高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数字国土”工程的启动,高新技术在野外地质填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讨论了高新技术在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基地中的应用及在对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适当增加室内教学学时数和平衡高新技术与"老三件"之间的关系,可以最大化学生的学习收益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武汉工程大学野外地质实习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大冶铁矿特有的自然、文化资源,在进行地质实践教学的同时,注重将地质知识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文章介绍大冶铁矿独特的地质教学资源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地质实习过程中人文教育的内容及方案,旨在发展理工科实习基地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好地发挥实习基地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勘查地球物理方向)是我校地球科学领域的老牌优势专业,其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我校办好该专业方向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另外,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与就业质量。文章从专业设置与定位、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条件、教学内容等入手,结合地球物理专业教学经验及基础地质野外教学经验,探讨了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勘查地球物理方向)本科基础地质野外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改革的一些想法与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地质工程专业的教育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历史演革和发展现状。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和科研促进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该专业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并提出以“大力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确实提高地质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的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代表科技前沿的高校,引入高效、高精度的无人机技术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成为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专业课程,应用无人机技术进行灾害体的三维建模、信息提取及灾害评价成为本科教育人才模式的改革创新的重点,更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地质灾害评价专业新技术、新方法的课程建设与推广实例,总结分析无人机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优势,突显无人机技术在本科教学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地质灾害评价专业教学与实践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依托中南大学传统地学学科优势,提出了地学领域知识与GIS专业技能教育并重、注重创新、强化实践的数字填图实践教学方案,为地质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数字填图实践教学制订了具体教学目标、组织形式、实施过程和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国土”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数字化填图是信息时代区域地质调查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社会需求给大学野外地质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阐述了数字化填图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地质填图方法的缺陷,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推广应用的RGMAP数字填图系统,从实习动员及准备,野外实践到室内资料整理与成网三个阶段,探讨了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数字化地质填图的应用过程和技术要求,为地质专业野外实习应用数字地质填图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