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重要性指数分忻,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机制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所产生锻炼行为的结果符合行为的动机目标,并在一定的条件保障下,就会促使锻炼行为不断重复、强化,从而形成习惯。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为体育认识水平、体育的兴趣爱好、锻炼效果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关于学校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在调查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学校因素,力求为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提高学校体育教育任务的完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场地、器材因素、体育教学因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归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 ,运用方差分析等方法 ,得出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认为影响习惯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内部因素 ;而无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外部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因素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体系及诸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各因素的分析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促进大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进行探析。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受中学生个体对体育的认知水平、受学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以及家长、朋友、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培养中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时,要从多层面考虑。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健身锻炼形式、场地、锻炼持续时间、频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微乎其微。在客观分析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旨在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性认识,重视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为吉林省高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和系统建模法,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体系:一是体育锻炼习惯的微观培养,包括3个层面和7个子因素,从某一纬度多个辐射点出发,进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局部培养;二是体育锻炼习惯的宏观培养,以5个行为改变阶段为基点,3个层面为框架和11个因素为载体,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三位一体的系统模式,并从多层面、多维度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进行整体培养。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北高校大学生的健身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结论:1)湖北高校大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占学生总数的49.1%,无体育锻炼习惯的占学生总数的50.9%。其中,男生有体育锻炼习惯人数远远高于女生;2)对健身的兴趣、意志品质、设施器材因素、健身的情感体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健身的认识、各种体育竞赛影响、专人的指导和带领、是影响男、女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3)影响男、女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并不完全相同,除以上共同因素外。有无特长项目和人的惰性两因素对男大学生影响较大;而自身的需求和天气环境两因素对女大学生影响较大;4)场地器材设施因素,即场地器材匮乏一直是制约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客观因素。建议: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场馆建设,改善健身环境,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始终将培养大学生体育健身习惯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重视传媒宣传作用,引导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苏南职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苏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职工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工的体育锻炼呈现出业余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虽然多数职工主观上对体育锻炼持积极的态度,但由于企业、社会、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职工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苏州市具有代表性的6所高职院校的1732名在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高职院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仅占三分之一左右,情况不容乐观。不同性别之间,男生整体略好于女生;从年级分布来看,二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要好于一、三年级。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体育课应着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促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二、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作用。三、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大体育场所、体育设施的投入,为同学们更好的参与体育锻炼创造条件。四、要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体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体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以习惯教育为视域,从小学教育阶段为什么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关键切入,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养成策略.研究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个体在长期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运动健身认识不断升华并将其内化成一种坚定执着的信念,在这种信念指引下所形成的需要意识参与和意志努力的自觉锻炼行为.制度他律、环境润育、主体自律在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发展的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作用.养成策略在于严格按照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认真执行,突出运动健身信念的引导,并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向导,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最终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建立坚定的运动健身信念以及有效的自我约束行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不仅是终身体育养成的基础,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的重要保障。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结束,它对大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了解高校课题新课程教学下的大学生提出锻炼习惯现状,并找出制约因素,以便提出对策。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存在人数比例低、体育价值多元、体育项目需求多元的情况;影响因素主要有体育教学、教材、课外体育锻炼、兴趣等。  相似文献   

13.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以及体育课学习动机和项目爱好等的调查,应用心理学关于动机、兴趣、习惯形成等方面的观点,对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高校体育环境的关系得知,体育课、体育考试、体育教师、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高校场地器材以及高校领导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等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但由于各种因素特别是学习压力的影响,真正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针对高中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加速他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北京市中小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初步探讨,发现学生掌握的体育锻炼常识不准确,坚持锻炼的意志力不够。72%的学生基本达到每天一小时的锻炼,36%的学生在节假日期间仍能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影响体育锻炼习惯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意志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进步、人类健康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发展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论述了终身体育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认为终身体育是促进人类健康最有效的办法,这一新的体育思想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在上述的研究的基础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形成人们终身体育的关键,而经常化、组织化、娱乐与健身一体化是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空军35名女飞行学员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女飞行学员体育锻炼的整体情况以及影响女飞行学员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为辅助女飞行学员体能训练、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以及为航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结合飞行院校教学训练任务,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体育意识、体育动机、体育行为等多角度、多方位对福建省各高校800名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高校女大学生对锻炼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但自觉参与的程度较低.仅1.55%的群体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其他都属于无规律或不锻炼状态,表现为体育意识和行为的不一致性;(2)福建省高校女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大多集中在跑步、羽毛球、排球、篮球、乒乓球和跳绳,项目覆盖面不广;(3)体育锻炼需要、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态度是共同影响福建省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观因素,"增体促健"是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20.
影响学大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因素众多,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通过运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得出了影响大学生锻炼积极性的主客观因素,并通过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