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利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进行渗透德育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相似文献   

2.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学好了它,能让我们更好地阅读理解,与他人交流沟通,表情达意,陶”情操……生活中处处不离语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趣味教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中应着意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芳 《收藏界》2018,(8):31-31
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的重要方式。课堂上良好的朗读习惯、声情并茂的朗朗书声,不仅能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还能再现作品的人文想象,品味作品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课程标准》把“读”提到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指出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的读书心智过程,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谈“解题”     
文章的题目,好像人的眼睛,能显示出文章的精髓。好的题目能给人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许多名家常在题目上着意推敲,如鲁迅回忆青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原题《旧事重提》,1927年改题为《朝花夕拾》,意即平晨的花,晚上拾起。把青少年的生活比作“朝花”,把对往事的“回忆”比作拾取“朝花”,蕴含着对早年生活的眷恋,富有诗的意境。 有时题目虽好,但并非读者都能明了其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国文而异,重视解题。当前语文教学的“解题”值得研究。有的机械地把“解题”当作环节,不管题目是否显…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什么是语感?为什么要培养语感?怎样培养语感呢?一、对语感内涵的认识什么是语感?我国最早提出语感的是夏丐尊先生,他把语感定义为对文字的灵敏的感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就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主张或宗旨,它强调人的精神追求或心灵追求,即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实施者,教师应该从思想深处作彻底的更新,培养人文教育观念。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体现人文性和民主性。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人文要义。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必须要有个性 ,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要求 ,也是最一般的要求 ;没有个性的语文课很难成为一堂好课。这是由语文教学的本质决定的。“……狭义的个性通常指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 ,即个人独具的心理特征。”(《教育大词典》)事实上 ,这个解释并没有完全揭示我们平常使用这个词时约定俗成的含义。平时我们说的“个性” ,更多的是指一个人在天赋、能力、兴趣、气质、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或潜在的独特性甚至独一无二性。顾明远先生说过这样的话 :“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虽然这话当时就引起了争议 ,但我想至少个性与创造性是直…  相似文献   

9.
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把原大纲中要求的“听话说话”改为了“口语交际”,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也采用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4·能较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见,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容忽视,尤其是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更应选取最佳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轻松进入“识字乐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进行有趣的识字活动。  相似文献   

11.
顾德希老师的长文《语文教学的“病根”》(见1999年6月7日《中国青年报》5版),读时觉得他说得在理,一丢开头脑中却没有留下什么要领,再读才发现,顾文似乎公允平正,但不无讳疾忌医之嫌。也难怪,标准化考试已成气候,说起来顺口,用起来顺手,要割舍确实不无留恋。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60年代中期开始执教),对“一年多来各方人士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对所谓‘标准化考试’的批评”觉得并没有“脱离实际,混淆是非”,这些“口诛笔伐”并没有什么“过分轻率”。不少文章都淋漓痛快地击中了收效甚微的现今语文教学及考试的要害,也就是教材、教法及考试(试…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独立成篇的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组成的。可以说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通过对一个个语文“例子”的分析、研究,使学生了解种种语文现象,认识种种语文本质,熟练种种语文技能。换而言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由个性到共性的过程,语文教师正是通过这些各具个性的“例子”的剖析,使学生逐步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因此,所谓“因文施教”,就是善于根据不同课文(例子)的特点(个性)而采取的不同教法。怎样因文施教呢?我的体会是:明特点、抓重点、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然而,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看,工具性、思想性是辨证统一的.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把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1]”同时,也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科书的基础之上,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直接经验材料,用多样的、有趣的、富有创新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语文教学内容,真正实现“让学生的生活在课堂上继续,让课堂上的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相似文献   

16.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教育和科技事业要走改革创新之路 ,要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朱钅容基 )。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到底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许多专家、同仁都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 ,也谈几点体会。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氛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 :“我们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 ,以…  相似文献   

17.
阅读乃语文教学之本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注入创新意识 ,开掘教育创新的新角度 ,是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同志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 ,在此笔者愿将自己的点滴思考呈现出来 ,以就教同仁与方家。  一、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阅读的愉悦  可以说 ,以琐碎的分析为特征的阅读教学在传统语文教学法体系中是最难攻破的核心堡垒 ,已经成为人多势众、惯性极强的“集体无意识”。正因为如此 ,我们就看到了困扰语文教学界多年的一个怪圈 :本应是兴味盎然、乐在其中的文学赏鉴 ,却让许多同学感到索然无味 ,心生厌倦 ;本应是在精神层面上与古往今来的大…  相似文献   

18.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 ,散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不易驾驭的文体 ,教那些随物赋形、感情炽烈、诗意浓郁、文质兼美的散文 ,只停留在文章的写作技巧、情感抒写方式的分析 ,或只停留在领悟作家的语言特色、修辞风格的使用上是不够的 ,这样会破坏散文整体的意境美。怎样才能讲好散文呢 ?特级教师高万祥说过一句话 :“追求语文的诗意吧 !把充满热情的青春情怀还给学生 ,把健全人格的自由发展还给学生 !”笔者以为在教散文时 ,应当注意探讨、挖掘散文中蕴含的诗意 ,将诗的因素融入散文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 ,包含五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我在教《…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通过情境、观察,变换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相似文献   

20.
识字教学是传承中华汉字文化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采取简易有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初学者的兴趣,解决记忆的线索和联想的依据,激活少年儿童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