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实际工程,笔者分析了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的含义和内容,明确了签发原则及注意事项,最后结合工程中的两个实际案例,对工程变更签证管理进行了说明.实践证明,该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现代工程体现了多学科融合的特征,是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引擎。工程科学源于工程,并服务工程。工程科学和自然科学同属基础研究范畴,是共同支撑工程技术发展进步的基础。文章回顾了工程科学的发展历程,在诠释工程科学内涵、发展阶段与现代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工程科学的发展需求和突出问题,并参考主要国家发展工程科学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适应我国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研究了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在国际和国内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分析了我国的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1983年夏,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首先提出了创建工程研究中心的倡议,阐明了工程研究中心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经费来源及其他要素,强调:“创建工程研究中心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工程研究和教育来增强美国未来的工业竞争力。”翌年,国家科学基金会就制定了创建工程研究中心的计划,推出了题为“新的工程研究中心:目的、目标和期望”的报告,确定了工程研究中心应达到的两个目标:其一是提高工程研究大学进行有重要工  相似文献   

5.
孙川 《科技风》2011,(8):234
工程管理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效益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不断采取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有利于不断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水平和国际形象,因此,认真探讨工程管理的实际应用,对我国工程建设企业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的新形势下,能否借鉴和发展先进的工程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决定着工程管理工作的成败。本文研究分析了工程管理应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工程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措施,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工程管理的全貌,提出了较为粗浅的看法,以期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管理水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柴米河地下涵洞控制运用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探讨,结合工程存在的问题,针对工程的设备、土建现状,做了详细的的分析和阐述,并就工程的控制运用提出了几点认识,为以后工程控制运用和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子丰,长期坚持在石油工程学科的研究和教学第一线,结合石油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对石油钻采工程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理论体系,指出了空化数不能判断射流的空化状态。更正了岩石有效应力的计算。在燕山大学建立了石油工程本科专业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硕士点,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重视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常常被忽视的原因,并对其给工程带来的危害做出评价,介绍了在建筑地基基础岩土工程勘察中需注意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探讨了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测试和地下水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张梦璐 《中国科技信息》2011,(24):128-128,136
在工程实施中,工程索赔作为合同管理的一部分,是一项既严格又细致的重要工作,直接影响合同执行的成败。文章分析了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工程变更和工程索赔类型,简述了处理工程变更和索赔的一般程序,提出了索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工程管理软件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电力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有效提高了工程人员的管理水平。本文对工程管理软件的应用模块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要介绍,从中总结出工程管理软件对电力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探索和识别多年来中国国土整治研究的学科知识基础,揭示研究现状,发掘现有研究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运用高频关键词得出研究热点文字云,明晰该领域由概念演变与阶段划分、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设计、潜力分析、绩效评价、意愿研究、工程类型与措施7个主题模块构成;其次,通过对高被引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①现有研究主要聚焦工程措施、绩效评价等研究,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关注度不够,缺乏有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证性文章,且大部分研究结论都是针对所选典型项目区而言,得出的数学模型和评价体系适用范围较窄。②现有研究主要以项目尺度和行政尺度为主,关注点大多放在土地表层横向数据的对比分析上,时间点选取较少,研究尺度也较为单一。③现有成果过分强调实证类的研究,同时对国土整治中的人文社科领域关注不够;接着,从研究主题、研究尺度和研究方法3个方面作出展望:①重视生态保护修复与管护工作,积极探索地区统一的定量参照体系,开展理论创新研究,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②关注垂直方向的动态发展,发掘新的研究视角,开展长时间序列、多维空间尺度研究。③多注重工程技术与人文管理领域的相互结合,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化整治后效益研究。最后,关于未来国土整治的发展,提出强化信息工程技术应用、提升国土整治法律地位、拓宽多元融资渠道、集成关键技术和操作规范、开展景观生态专项技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海燕  李磊  韩非 《科研管理》2019,40(4):256-263
针对陕西省现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管理阶段缺失、管理定位失误、管理效率低、电子政务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以革新传统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为目标,以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为背景,提出一种基于ESIA法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优化方案。在管理主体职责重新划分、管理阶段重新定义和大数据建设三大变革下,通过取消、简化、整合和自动化等手段,对流程角色、环节和内容等进行全面优化,使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化,管理主体职责更加明确,业务流程更加顺畅,流程自动化程度产生质的飞跃,协同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是国际重要水鸟停歇地,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水鸟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通过引用淡水对栖息地进行恢复,能大大提高水鸟的生境质量,增加水鸟的多样性。然而该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大,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淡水、海水和废水资源,发挥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净化环境的功能成为水鸟栖息地恢复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了黄河三角洲的水鸟多样性及其生境需求,归纳了水资源的应用现状。在淡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使用淡水、海水和废水3种不同水源补给湿地时,水鸟及其栖息地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结合水鸟迁徙、黄河来水的时间特征、水鸟栖息地斑块尺度和区域尺度需求特征、不同水源的用水现状、恢复效果及空间分布特征等要素,提出了综合利用海水、淡水和废水对区域和斑块尺度的生境类型进行配置的生态补水恢复模式,建议斑块尺度重点考虑水深及水面植被比例,区域尺度重点考虑水资源分布及自然和人工不同类型湿地的空间优化配置,最后从多样性维持以及不同水资源综合有效利用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本文结果旨在为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和水鸟生物多样性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徐德英 《科研管理》2020,41(4):64-74
基于微观层面创新创业政策实施实际与预期差异分析,运用区位理论、相似性理论,拓展政策偏移深度与广度内涵,构建政策供需偏移测评机制与模型。以角度离差表征偏移广度、以相对距离表征偏移深度构建政策偏移指数,并以偏移指数与偏移环境的二维向量测度政策供需偏移度,进一步借鉴皮尔逊相关性检验思想提出政策供需偏移程度判别准则,辅以数理实证该模型满足政策供需实际偏移的相关特性。在此基础上对政策文本进行梳理与量化分析,提出包括资金、人才、研发、服务、生产制造、新产品及技术引进与扩散在内的创新创业二级政策要素体系并实证。研究指出政策供需偏移测评模型可有效进行政策要素深度量化与对比剖析,助于从顶层设计视角提升政策调节精准度。实证显示,整体上北京市各类科技企业在创新创业中的政策需求大于供给,且具有极强的技术与新产品市场政策扶持需求,尤其小微、民营、合资及外企对各要素类创新创业政策的供需差异较大,而已有资金、研发及人才类政策较好匹配各类科技企业的政策需求。综合实际,衍生发展模式、科技工业园区模式及集群式发展模式成为北京市科技企业加强新产品市场拓展、技术引进与知识扩散的可行路径;借助企业上云,共建各类资源交互平台,对于提升政策信息共享、辅导与监管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产地范围、产品名称、专用标志、安全、卫生、环保和质量特色保护重点,以现有法律法规规章为根据,结合质检部门多年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监督管理工作实践,共提出27项监督管理措施。本体系的创新点是:运用PDCA循环方法构建政府主导的监管体系;监管措施源于实践又超前于实践;将监管措施划分为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两个层面,并使之相互配合构成PDCA循环;突出强调最高管理机构的作用;重视构建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专家和消费者沟通的渠道;重视消费者要求并满足消费者要求;重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联动,将监管工作延伸至产品源头和市场流通环节;重视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构建;重视将监管措施实施效果分析作为改进依据;注重持续改进监督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等。  相似文献   

16.
张佑印 《资源科学》2016,38(4):588-598
海洋旅游作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产业,对其潜在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为科学发展海洋旅游提供支撑。通过构建潜在市场规模测算模型,对中国潜在的海洋旅游市场规模及其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借助网络调研平台,对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依托发生学理论,对制约游客海洋旅游市场出行的内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国际海洋旅游目的地,对造成高端海洋旅游市场流失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中国潜在海洋旅游市场规模约占国内市场20%左右,空间分布受经济与距离双重影响呈现出东-西梯度递减的格局;②中国潜在海洋旅游市场的期望偏好特征总体优于国内其他旅游市场,然而依然以初级的观光休闲型消费为主;③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的内在制约因素主要是旅游消费和闲暇时间,而造成高端市场流失的外在制约因素主要是景区秩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党晶晶  姚顺波  黄华 《资源科学》2013,35(10):1984-1990
县域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及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依据DPSIR概念框架构建了县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志丹县为实证对象,对其1997-2010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 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志丹县生态指数、经济指数及社会指数均迅速增加,且生态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植被恢复阶段生态、经济及社会指数增幅减缓并趋于稳定.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协调度明显高于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总体而言,由于社会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者间的发展更为平衡、协调,是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但仍存在部分社会滞后、经济滞后或生态滞后,一定程度表明今后仍需注重生态环境、经济及社会系统三者间协调发展.最后,提出了志丹县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自然灾害发育现状与未来关注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构造隆升强烈、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敏感多变,是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冰湖溃决、山洪、雪灾、干旱和冻胀融沉等灾害的多发区。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形条件、水文气象和人类活动影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分布呈现为沿断裂构造带密集分布、沿深切的高山峡谷区成带状分布、地带性分布、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区集中分布的特征。灾害活动呈现高强度与高频率、突发性、季节性、准周期性、群发性和链生性的特点。在气候变暖与地壳运动活跃的环境背景下,青藏高原自然灾害的危险性逐渐加剧,灾害风险也会随着人口数量和社会经济水平提升不断增加。进而分析了当前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成灾机理、灾害防治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灾因素变化与灾害发育的区域规律、自然灾害动力学过程与灾变机理、气候变化与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巨灾演化规律、青藏高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适宜高寒区特点的监测预警和防治关键技术等未来应该关注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需要开展的相应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效应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勘察、开发、利用等活动,对资源地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其支柱产业。矿产资源开发一方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和投资的扩大,增加了利益相关者的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导致了产业的单一化和重型化,产生"荷兰病"效应,对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产生挤出效应,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耗费大量的水土资源等,不利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效应对利益相关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资源开发的企业而言,直接享受资源开发的高额利润,将产生的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等负面效应转嫁给其他的企业和当地的居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程度不同的享受到资源开发的正面效应,但也承担着资源开发产生的负面效应;当地的居民直接享受不到资源开发正面效应,却直接承担着资源开发造成的资源诅咒效应、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0.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地震、重力、形变、电磁等多种固体地球物理观测与研究,以及开展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多物理量的近地空间环境观测与研究。地球内部到外部空间的综合地球物理观测对认识地球本体和近地空间环境的结构、形成与演化,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规律及预警和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尺度地球物理台阵观测资料,获得了郯庐—大别构造带多尺度结构、变形和孕震构造特征。基于近地空间环境观测数据,揭示了中高层大气与电离层的精细结构和变化机制。这些研究为区域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研究、近地空间环境监测和空间灾害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