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方法论的不断丰富.在当今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比较教育方法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国际政治学、后现代主义和文化哲学的视角提出关于方法论拓展方面的一些设想,旨在提高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科林·罗布逊的研究策略观点,对《比较教育评论》(美)、《比较教育》(英)、《国际教育发展杂志》(英)三种杂志撰文作者采用的资料收集策略及资料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影响着世界各国的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学生评价与教学方式,为比较教育研究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大规模跨国比较研究的开展就得益于此.大数据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在方法上更加重视海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在研究对象上更加关注区域性和全球性教育问题,在研究目的上更加指向教育决策与实践改进.大数据给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对比较教育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学习苏联的产物,是当时反帝反修的工具,随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展壮大.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北京师范大学的比较教育研究完成了从"外国教育资料译介"到"国别专题教育研究"的转型;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位体系,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专业教材;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步交织,助力学科发展的同时促进民间外交;在社会服务上,同样也完成了从"内部决策参考"到"教育现代化事业服务"的转型.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开创者们栉风沐雨、脚踏实地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比较教育学人不断前行,共同推动学科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90年代的比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约稿) 本文的选题回应了我在20年前在《比较教育》专刊上发表的一篇有关“艺术的状况”(The state of the art)的论文。在那篇论文中, 我提出“比较教育研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背景”。我认为,从一个政策研究者的角度而非一个比较家的角度出发,比较研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潜在作用: ·提供整个国际范围内有关不同的教育实践效果的资料(若这些资料的确是存在的话); ·提供教育系统内部动力的个案研究以及这些动力是如何影响特定背景中教育实践的独特效果的。经此研究我认为可以就有关具体革新可能会…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比较教育的重生——基于学科制度结构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比较教育学者对比较教育的信心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学科自信变得不堪一击,学科优越感渐趋丧失,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也正在瓦解.中国比较教育衰微的迹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就内部而言,比较教育的身份认同正在解构;就外部而言,比较教育的社会需求渐趋丧失;就世界范围而言,比较教育的式微之势难以避免.从学科制度结构看,中国比较教育衰微的缘由主要存在五个方面,即学科边界模糊不清;缺乏扎实可靠的方法论;缺乏稳定卓越的专业化研究队伍;研究成果“泡沫化”繁荣;缺乏规范化的学术培养与培训计划.中国比较教育要获得重生,就需要进行新的选择,即比较教育需“有所为,有所不为”,而非“无所不包”;比较教育研究需进一步确立方法论,而非“流于形式”;比较教育需强化学科的专业化,避免“可替代性”;比较教育应注重学科知识谱系,而非“一味讲求服务”;比较教育需加强学术培养与培训计划的规范性,避免“丧失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外补习的日渐盛行,相关研究的数量显著增长,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补习的规模、性质及其政策启示等等,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处于发展初期.在现有文献中,在课外补习的概念界定上,还较为混乱;课外补习数据的收集亦比较困难,一方面调查对象可能没有能力提供所需信息或者不愿意透露相关补习信息,另一方面课外补习的调查问卷设计也有难度,问题设计难以做到既精确又能被调查对象完全理解;已有研究尝试用定量、定性或混合方法来分析课外补习的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还需基于特定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对课外补习的现象及相关研究问题进行阐释;比较教育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视角,但在进行课外补习的国际比较时需格外谨慎.这一研究领域在不断发展,课外补习这一现象将会得到更好的研究和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邓莉 《比较教育研究》2015,37(10):37-44
本文以英国《比较教育》期刊2005年至2014年十年间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地域.在研究主题上,英国比较教育研究主要关注教育借鉴与输出、教育公平、公民教育、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等;在研究方法上,文献法是主要研究方法,但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很常见;在研究地域上,对发展中国家的关注度超过了对发达国家的关注度,对跨国、区域和全球的关注度超过了对单一国家的关注度,且关注对东西方国家的宏观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取2000年以来《比较教育》和《比较教育评论》的期刊论文,将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被引文献等作为关键变量,绘制21世纪以来比较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比较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主要分布在英国和美国的大学,分别形成了以布里斯托尔大学等3所大学为核心的凝聚子群,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全球教育治理、发展教育、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四个方面;研究前沿主要包括教育质量/东亚国家/国际理解教育、欧洲文化/宗教学校/非政府、合理化/公民教育等方面.《国家各有不同,全球却有相似》、《比较未来还是比较过去?》等著作和论文构成了该领域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17年是比较教育创立200周年,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发起和设计了主题为"比较教育的传统、新使命与未来发展"的世界著名比较教育学者访谈,以回顾和总结比较教育的发展,审视比较教育的学术价值和学术贡献,探寻比较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向.笔者对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克·贝磊教授的访谈历时一个半小时,该篇文章是在访谈和参考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基础上完成的.文章主要涉及下列议题: 1.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比较教育; 2.比较教育的发展性和多样性; 3.比较教育视角下的课外补习; 4.比较教育中的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我国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它对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际上逐渐出现了教师教育终身化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对我国教师教育的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应改革高等师范教育,加强教育的在职培训,建立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学院:师范院校创新教师教育模式的策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开放化的格局使师范院校不得不走综合化的道路,以赢得竞争的优势。但如何在推进自身综合化进程的同时.保持和弘扬教师教育之特色,是师范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师范院校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探求新的发展思路,即以“师范大学设立教师教育学院”的模式为突破口,从四个方面简要构想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和质量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穆岚 《高教论坛》2003,(2):50-53
现代终身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对世界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教师教育终身化趋势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只有调整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和香港都启动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对教师发展和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对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之间关系的分析,文章指出了二者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发展中小学—大学伙伴协作关系,建立教师教育发展网络,促进多元化的教师发展和教师教育,以及深化教师与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探究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current research into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combating social injustice, assembles this research to indicate key features of a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that would assist education for social justice, and links these features to one innovative university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to ascertain some of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establishing such a programme. The research indicated key approaches that would enhance the probability that graduates from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will be able to pursue social justice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大学化指依据大学的逻辑,以高等教育机构为基地,对教学专业中的人员施行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所采取的系统谋划。教师教育大学化具有发展历程渐趋完善性;发展模式各具文化差异性;变革内容兼顾整体性等特征。教师教育大学化过程中建立教师教育专业;组建专业化教师教育机构;形成教师教育二级学科等制度关涉大学化全局的发展,必须被提升到首要的位置,并成为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当代旨归。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由职前为重向职后为重转移成为一种新趋势。在实践转向的新潮流中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新中心。教师本位的确立是教师教育实践化转向的内在要求,以课为本的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基点,遵循教育实践的内在逻辑是教师教育改革生命力的保证,找回教育情景是教师教育实践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前培养是教师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在对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教师职前培养入学条件、教师标准、课程体系、教育实践方式和教师资格制度等各方面特点进行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教师职前培养现状,从中剥离出有益于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诸多经验,提出对教师教育的入学条件进行限制、确立专业化的教师标准体系、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加重实习的力度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等方面的改善措施,旨在借此启示中国教师职前培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有别于一般师范教育者,要在中华民族重视师德的师范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这类教育者应当具备世界各民族教育文化多元的意识。加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国际视野的培养,有助于汉语二语教学在转型中获得中外对比在教育、语言与文化领域的营养补充,改变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学历教育与国际汉语教师赴外培训"双轨并行"的态势。提升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者的国际视野将有助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引领世界潮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景下,具备国际视野应是未来教师教育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基本理念与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大学化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介绍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基本理念;分析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质量观念;并探讨教师教育大学化改革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实施教师教育专业标准、确立教师教育认证制度、变革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