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竞技体育的提高和群众体育的开展与业余体校是密不可分的,业余体校教学、训练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是业余体校的教学训练,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工程。业余体校使青少年系统地接受体育专业、技术,特定内容的训练,为他们成长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对体委系统各个部门的组织功能和绩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已将注意力转向如何使整个训练系统结构、功能趋于优化,如何使现有运动人材的培养、管理达到最佳水平的问题上。从竞技体育发展的全局来看,业余体校的地位、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与竞技水平的提高呈高度正向关系。然而,目前我省业余训练工作诸多方面的矛盾已有所显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保证我省竞技体育能顺利、健康地发展,保持强大的“后劲”,不断适应和满足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需要。为此,我们对我省业余体校的基本情况作了较大范围的抽  相似文献   

3.
少体校的困境和出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少体校的发展历程少体校的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1999年2月4日国家体育局、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取代了1979年原国家体委、教育部发布的《少年儿童业余学校章程》,“少体校”的称呼也随之取代了“业余体校”。我国的青少年业余体校是在1955年学习原苏联的办校经验,以学校为基地,以业余训练为主要形式建立起来的,是我国三级训练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国家、学校重视,家长支持,学生参加训练积极性高,业余体校在中国遍地开花。从我国的竞技体育实践过程来看,青少年业余体校…  相似文献   

4.
保定市少年儿童业余训练工作,在改革大潮中不断得到了创新和发展。现已开始实施了“体育幼儿园——少年儿童体校普通班(含中、小学专项训练班卜少年儿童体校重点班——中专指标运动班——大专指标高水平优秀运动队”的集竞技训练、文化教学、科研教育为一体的“宝塔”式的“人才培训体系”,促进了竞技体育人才培训质量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增强了业余训练持续发展的实力。我们的思路和做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县市级体校目标管理初探苏裕生1目标管理的依据和意义“业余体校是竞技体育的基石和培养未来世界冠军的摇篮。”此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业余体校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随着业余体校的不断发展和业余训练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在幅员辽阔的县市体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基层业余体校招生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的伟大成绩,总结其中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由县、市、省三级训练网构成的"举国体制"的保证。市县基层业余体校处于三级训练网中的基础环节,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基层业余体校受招生难问题的困扰日益严重,如何破解基层业余体校招生难的问题,笔者对此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为竞技体育基础的少年儿童体校也迎来了新的春天。为全面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2008年奥运争光行动计划”,确保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新命名212所体育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我们在为这些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进入新的征程感到无比兴奋的同时,对我国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在新时期培养学生成才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希望能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丹增 《西藏体育》2007,(1):33-33
为加强全区重点业余体校管理,促进体校全面贯彻国家体育、教育方针,提高办学质量效益,适应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那曲地区重点业余体校于2006年12月16日在地区二中正式挂牌成立了,此次成立的重点业余体校是一所条件较为完善的基层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全区第五所正式  相似文献   

9.
“提高效益、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走内涵型为主的发展道路”的九十年代业余训练工作基本方针,对推动业余训练和竞赛工作的发展,为竞技体育阔步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才能提高业余训练质量和效益,如何使训练和比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材呢?笔认为切实抓好少年儿童业余训练和竞赛工作,合理解决两之间在部分环节上的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少年儿童业余训练工作在调整中得到发展。三年来,各级业余体校共向省体工队和省体育运动学校输送后备人材413名;在全国各项比赛中共获得20枚金牌、48枚银牌、36枚铜牌,打破54项省少年年龄组记录;一批业余体校的学生考上体育院系,还为基层培养了大批体育骨干。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后备人材的培养上,有几条经验是值得有关部门和从事业余训练工作的同志们借鉴的。一、发挥大中城镇的优势据统计,近三年来,全省各地向省体工队和省体育运动学校输送后备人材413名。  相似文献   

11.
业余体育训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环节,又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手段。我国业余训练的体制是“一条龙”的训练体系,它由初级训练、中级训练和高级训练组成,县级业余体校属于初级训练,是“一条龙”训练体系的基础。目前,广西业余训练面临重大挑战,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有些县的体委被撤消或者合并,体委下属的县级业余体校困难重重,县级业余体校如何发展,这是摆在广西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笔者从广西现有县级业余体校内部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其他省市的经验,对县级业余体校的出路进行…  相似文献   

12.
乌兰察布市重点业余体育学校成立于1993年5月,属于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类别.学校以开展少年儿童竞技体育专项训练、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代表本市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为主要任务,同时兼顾向大中专院校输送体育特长生,为社会培养群体骨干人才,是全市竞技体育事业的主阵地和龙头单位.学校位于乌兰察布市集宁新区体育场.占地面积53360㎡,建筑面积11700㎡.现有正式教职工57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业余体校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业余体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肯定了业余体校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发现了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可持续性发展上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以期对我国业余体校今后的发展出谋划策,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校小学生不仅是竞技体育人才的后备力量.还要成为体育事业的建设者,而小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是成为优秀体育人才的保障.因而竞技体校小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便显得极为重要.长文针对竞技体校小学生文化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适合竞技体校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业余体校情况管见宋时发业余训练工作是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的工作,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竞技体育的基础。实践证明,根据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要使业余训练走向深入,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看待队员的选材、训练与学习的关系。下面将业余训练中队员的训练与学习做...  相似文献   

16.
业余体校纳入教育系统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三级训练体制”的基础──业余体校,曾为我国优秀运动队输送了大量后备人才,为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业余体校的发展步履艰难。从组织理论出发,对业余体校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组织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业余体校进行改革的初步看法,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1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改革必要性"举国体制"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工作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他曾经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形成独立运作、教体分离、自成体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集中"业余体校模式,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竞技体育朝着社会多元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  相似文献   

18.
业余体校系统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起着主渠道的作用.在业余体校的工作中,训练是中心,教学是基础,而管理则是重点.但是业余体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历来是一个大难题,笔者在阐述班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14年的班级管理经验对如何做好业余体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许冬明  王天聪  叶明  杨继星 《精武》2012,(31):73-73,75
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依靠业余体校——地方队——国家队的三级训练网模式进行,其中业余体育训练作为竞技体育培养体系的基础环节,在当今这种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安徽省业余体校的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面谈访问等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旨在为促进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然环境限制了墨西哥中小学体育的发展,针对少儿的社区体育投入不足,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材资源匮乏;大学是墨西哥体育发展的重要基地;墨西哥以业余训练的形式发展竞技体育。古巴教练员的长期存在与近期的中国教练援助,对墨西哥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