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据《纽约时报》2005年12月11日报道:“家庭学校”的提倡者说,“家庭学校”的增长表明在所有种族中对自己孩子的宗教信仰进行指导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但是这也反映了对其他问题的关注,如学校教育质量和文化遗产的保存。“家庭学校”保护协会的主席MichaelSmith说,“大约10年前,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黑人家庭开始参加会议,从那以后黑人会员一直在增加。”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统计中心的报告,2003年全国共有110万名儿童在家接受教育,占学龄人口的2.2%,比1999年的85万增加了1.7%。该中心称并没有依据种族对“家庭学校”学生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在教育中,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均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尤其是家庭和社会,二者对教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如家教名言中所说的"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拓宽教育思路,在发挥教师和学校能力的同时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从而营造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3.
王强 《教育》2011,(18):25-25
<正>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家庭、社会、学校这是教育三股关键力量。把三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整体效能。家庭熏陶为孩子成长奠定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过:"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家庭  相似文献   

4.
教育现象的相互联系在今天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受教育者不仅受学校环境的影响,更要受家庭和其他社会环境的影响,就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无法搞好教育工作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但随着家庭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功能的不断削弱,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逐渐被社会(尤其是学校)所忽视。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是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教育社会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孙国瑾  魏雷 《教育》2012,(30):60-6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尤其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和责任。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参与教育的结果。其实,  相似文献   

7.
说到做校长,还得重提陶行知的那句话:"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是一个教育单位的管理者,是一批教育人的引领者,是千百求学者的领路人。如果说教育寄托了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那么学校就是亿万家庭圆梦的  相似文献   

8.
教育需要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谁在教育孩子?是家庭?还是学校?既是家庭,又是学校。"那么,如何使教师和家长这两个教育的主导者,形成教育合力,产生"1+1>2"的教育效果呢?这就对家校信息沟通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时  相似文献   

9.
<正>古有孔老夫子"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今有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还有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他们都在谆谆教导我们: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并且反复强调:孩子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影响一生。可见教育孩子并不仅仅靠老师,更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事的一件事,而是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倾城合作方能做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一个极其细微的、系统的教育任务。有句话说"教在学校,育在家庭"。作为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我认为如果要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要依托于学校。学校教育是一种社会化教育的重要过程,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还是要通过家庭、通过父母来完成。教育学者孟夏说过,学校教育是一个引领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家庭的作用更多是一种参与和陪伴。学校教育可能更多的是解决共性的问题,而学生个性的成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主体,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因此,整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非常必要。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班主任,如何架起家校间的合作之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合作,互相促进,就成为日常教育中重要一环。手机网络平台为班主任提供了契机,帮助班主任"网"住你我,架起美丽的家校合作彩虹桥。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善的效果。"可见,家校合作本就是教育的应有之意。当今教育处于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时代,家校合作也就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处在一个教育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家校合作的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可以说,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发学校微信公众账号是伴随家校合作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此,家庭与学校要经常沟通,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孩子成长。家长会作为家庭与学校沟通的主渠道,对于增进家庭与学校的相互了解与  相似文献   

14.
孙海英 《师道》2016,(4):47-4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家庭共同承担着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和幸福成长之责,共同担当着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之重任。近年来,我们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搭建家校合作的信息化沟通平台,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5.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不容忽视,但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只有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家校教学相长是我校创造学生美好未来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群英 《甘肃教育》2014,(18):35-35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相互协调、整合,才能折射出素质教育的优质效果。二十多年的小学班主任生涯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家委会在班级建设和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它是增进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家长之间沟通合作的重要桥梁,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在丰润区大力倡导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之时,我校以创设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为目标,积极探索指导家庭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实现家校共建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我们认为要想达到家校教育的一致性,首先要建立家长学校,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我校有9名高级家庭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然而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他们或只重养不重教,娇惯溺爱,或方法简单粗暴。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学校教育学生互相谦让,却经常听家长教育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学校教育学生爱劳动,家长却担心自己孩子吃苦受累;……这样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相协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一般我们都是这样比喻的。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大环境。如果我们把父母看做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那么家庭就是校外的学校,学校就是家外之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以及家庭中子女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家是孩子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的第一所学校,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