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5'-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5'-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为真核细胞的能量感受器,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由α、β和γ 3个亚基组成三聚体结构,α为催化亚基,β和γ为调节亚基.AMPK活性受细胞内能量状态变化的调控.AMPK的上游激酶包括LKB1和CaMKK两种.下游激酶已发现达数十种,主要包括:调节葡萄糖转运的GLUT4、NO、AS160和PGC-1α;调节脂肪酸代谢的ACCβ、MCD和HSL;调节糖原代谢的GS、TORC2和PFK;调节蛋白质合成的mTOR信号级联、eEF2和HuR;调节线粒体生成的PGC-1α和NRF1/2.运动时AMPK被激活,通过相应的作用靶调节能量代谢,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分子1α在诸多代谢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线粒体生成、脂肪酸代谢、血糖代谢及肌纤维类型转化等方面.研究认为,调节PGC-1α的生理生化功能,可治疗肥胖等慢性疾病,可将PGC-1α作为控制体重的新药物靶点,因此,本文就PGC-1α在控制体重方面的特征、可能涉及的生理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不仅可以作为细胞水平的能量感受器,还可以通过细胞因子参与调节机体整体的能量消耗和能量摄人。运动等应激可以激活AMPK。参与调节骨骼肌葡萄糖代谢和脂肪酸氧化等能量代谢过程。运动训练可影响骨骼肌AMPK基因表达,进而参与到运动训练的机体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研究PGC-1α对小鼠运动耐力的调控作用,并探讨PGC-1α与其上游调控信号的关系,进一步阐明PGC-1α在不同骨骼肌运动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雄性小鼠按体重和耐力分为安静组、运动开始后1 h组和运动力竭组,进行预适应后以15 m/min的速度对小鼠进行运动耐力测试,直至小鼠运动力竭。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跖肌中的PGC-1α及p-AMPKα表达的变化,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与安静组的PGC-1α及p-AMPKα表达相比,腓肠肌运动开始后1 h组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运动力竭组表达迅速降低,且腓肠肌内PGC-1α及p-AMPKα表达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10。比目鱼肌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比目鱼肌内表达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29。跖肌表达则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79。结论:p-AMPKα作为骨骼肌内PGC-1α的上游调节信号,其升高有助于肌纤维的动员及运动耐力的提升,可考虑外源性用药调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中的AMPK激活PGC-1α以提高相关机能。  相似文献   

5.
AMPK/PGC-1α通路与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骼肌运动适应的重要表现之一是线粒体的含量增加和构成改变,即"线粒体生物合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是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关键性信号分子,在缺血、缺氧、低温、收缩及运动等刺激下,其表达增加激活包括核呼吸因子1和2及线粒体转录因子A在内的一组转录因子,启动线粒体DNA复制和转录而诱导线粒体生物合成。5′-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能通过一氧化氮、肌细胞增强因子-2、P38MAPK等靶点刺激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并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核呼吸因子、线粒体转录因子A等转录因子,从而在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细胞内能量感应器,运动可引起肝脏中AMPK活性增加,与细胞内miRN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核因子κB(NF-κB)等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脂质代谢、炎症过程、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胰岛素抵抗等,改善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运动激活肝脏中AMPK信号通路,参与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肝脏脂代谢异常的机理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1次)和长期(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T)对SD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代谢与分布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r-C)组、急性HIT(a-HIT)组和长期HIT(c-HIT)组,每组n=10只。a-HIT组进行1次急性HIT,c-HIT组进行8周HIT,r-C组保持安静状态。实验后分离胫骨前肌(快肌,II型肌纤维为主)和比目鱼肌(慢肌,I型肌纤维为主),比色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ATP酶染色法鉴定肌纤维类型(I、II),Western Blot法测定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亚基(AMPKα)、磷酸化AMPKα(p-AMPKα)、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p-p38 MAPK、钙调神经磷酸酶(Ca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激活T细胞核因子(NFAT)c1亚基(NFATc1)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I、IIa、IId/x和IIb)百分构成比。结果:与r-C组比较,a-HIT组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糖原含量均下降(P<0.05),p-AMPKα/AMPKα、p-p38 MAPK/p38 MAPK、CaN、PGC-1α和NFATc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c-HIT组力竭时间延长(P<0.05),胫骨前肌LDH活性升高,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糖原含量、SDH活性以及PGC-1α和NFATc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比目鱼肌IIa型和IIb型肌纤维比例减少(P<0.05),I型肌纤维比例增加(P<0.05),胫骨前肌IIb和IId/x型肌纤维减少(P<0.05),IIa和I型肌纤维增加(P<0.05)。结论:一次急性HIT可同时募集快肌和慢肌纤维并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而长期HIT则提高快肌中I型和IIa型肌纤维以及慢肌中I型肌纤维比例,上调快肌和慢肌糖原含量和有氧代谢酶活性以及快肌无氧代谢酶活性,最终改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机体能量代谢的开关,近年对AMPK的研究发展很快。在其β亚单位发现GBD(glycogen-binding domain)区域,在γ亚单位发现CBS cystathioninen?-synthase)区域,并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研究。AMPK的活力在体内通过3条不同的途径受到AMP的调节。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AMPK受到其上游激酶LKB1的调节,而AMPK对机体的调节不仅仅体现在能量代谢,还包括基因表达、蛋白质翻译和细胞生长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探讨一次跳绳运动对男大学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骨代谢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7名骨密度、体脂正常的男大学生进行5分钟跳绳运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恢复60分钟分别抽取静脉血,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NA,荧光定量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IL-6、TNF-α、IFN-γ、OPG、RANKmRNA的表达.结果:与运动前相比,运动结束后即刻IL-1β、IFN-γ、OPG、RANK mRNA表达水平升高,IL-6、TNF-α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运动结束后60分钟OPG、RANKmRNA表达水平仍显著高于运动前.结论:一次无氧运动强度的跳绳运动暂时性提高了骨代谢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等因子从转录水平参与了运动调节骨代谢的过程,可作为反映骨代谢水平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耐力运动和/或双氢睾酮(DHT)对大鼠肝组织AMPK和ACCβ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运动组(E,n=6)、DHT干预组(D,n=6)、运动+DHT干预组(ED,n=6)和安静对照组(S,n=6),运动方式为20 m/min的速度、10%的坡度、60 min/d、持续10 d的跑台运动,DHT干预采用DHT缓释剂皮下埋植。最后一次运动后12 h取肝组织测IGF-1蛋白含量、AMPKαSer172和ACCβSer79磷酸化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E组、D组及ED组肝组织IGF-1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分别P<0.01,0.05,0.01),AMPKαSer172和ACCβSer79磷酸化显著下降(AMPKα:分别P<0.01,0.05,0.05;ACCβ:分别P<0.01,0.05,0.01);和E组相比,ED组IGF-1含量略有升高,AMPKαSer172和ACCβSer79磷酸化无显著变化。结论:耐力运动和/或DHT以IGF-1依赖性方式抑制大鼠肝组织AMPK/ACCβ信号;耐力运动与DHT共同干预对肝组织IGF-1和AMPK/ACCβ信号的影响无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1.
归化与异化--内容与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了翻译理论中归化与异化措辞方面的不一致而产生的误解及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归化和异化的观察角度问题,归化与异化和内容与形式的关联,即内容可归化,形式可异化。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锌、镁、铬与运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于运动员来讲,保持足够的微量营养素可以保证能量消耗增加和工作强度增大的需要.在一些要求控制体重的运动项目中,锌、镁的摄入存在不足的现象,女运动员较易出现体内微量元素偏低的情况.剧烈运动导致的汗液和尿液中丢失的矿物质往往可以在运动后的恢复期减少以至恢复.当机体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或一些病理条件下,外源性补充锌、镁可以表现出提高力量和肌肉的代谢状况;对青年运动员补充铬的研究证明:关于铬的补充能否促进肌肉增长、加速脂肪消耗和增加力量,现在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法作为规范的一种,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极易与政策相混淆,造成实践中操作混乱。同时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角度而言,法逐步出现社会化的趋势,民间法也需要纳入法的视野。因此笔者认为法首先应强调其是作为司法机关办案的依据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丰富的习用性比喻,但喻体的运用却存在很大差异。本从化角度,通过分析地域环境、事物的联想意义、学典故以及音韵效果四方面的不同来探讨两种语言中明喻喻体差异的成因,从而克服跨化交际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学生由不会到熟练掌握各项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肌肉的不适应到“自动化”的质变过程。强调肌肉运动感觉的作用。确是一个不庸忽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有所论述。他们的共同课题是创立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即人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按照美的规律改变世界。马克思有力地批判了导致自然与人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力主"异化的扬弃",重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恩格斯则以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论述批判"人类高于动物"的观点,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意与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在中国绘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太平广记>中特拈出"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两条"艺事要言",发人之所未发,于谈艺赏文之道大有裨益.本文分析了"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的内涵,说明了"想象"和"视觉"两个因素在"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审美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论述了"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虚拟制造的体系结构、集成系统和建模技术三个方面分析了其研究内容,并将涉及虚拟制造的软、硬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推动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骨干专业以改进与诊断为契机,围绕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建设目标,从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技能大赛与创新创业、科研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八个方面进行诊断与改进。结果表明,教师诊改意识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技术技能积累更加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斐然,“走出去”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浙江港航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港航发展指数、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指数增长速率比较等方法定量揭示浙江港航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可为港航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