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当代作家虹影说“:人与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个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居于这样一种状态,才出现网络世界。”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你有类似的见闻和体验吗?请就“交流”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不得在文中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地名、校名和人名。[题解]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得深入挖掘“交流”的意义。交流是什么呢?交流是…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题目] 善于远航的人,海洋中有路;善于攀登的人,崇山中有路;善于奋飞的人,天空中有路。路,就在你的脚下;路,在宇宙的各处! 请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以“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围绕话题,可以叙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相似文献   

3.
[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忍”的成语:“忍辱负重”、“忍气吞声”,还有“忍无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等。请围绕“忍”字发表你的看法。[写作指津] 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提供话题,不提供创作主题。话题就是写作范围,作文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不逾越话题划定的范围即可。话题对作文的立意、构思、选材没有具体的要求,写作者可以充分地展示才华,张扬个性。拿出自己最擅.长的技法,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根据自己对话题  相似文献   

4.
【话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类的至善之境是它获得最大自由之时。——[意大利]但丁生命之河在它是一条岸边享有自己,在另一条岸边就会受到约束。——[印度]泰戈尔自由是令人迷惑的:人们占有它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有它;直到失去了,没有了,他们才知道它。——[美国]卡尔·桑德堡请以“自由”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写作导引】这是一道单概念类的话题作文,写作极为宽泛,只要在写作中能够切紧话题“自由”来写即是符合题意。何谓“自由”?《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5.
路的联想     
[文题设计] 善于远航的人,海洋中有路;善于攀登的人,崇山中有路;善于奋飞的人,天空中有路。路,就在你的脚下,路,在宇宙的各处! 请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以“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围绕话题,可以叙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文体不限,题目自拟。3.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  相似文献   

6.
[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印度哲人奥修说过一句名言:“我无欲无求,我就是皇帝;你有欲有求,你就是奴隶。”中国古代也有“无欲则刚”的说法。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有人说它是天使,有人说它是魔鬼……请就“欲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影子”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与“影子”有关的熟语、故事也很多。请就“影子”这个话题,联系生活、科学、文化或艺术等方面,写一篇文章。[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宇。⑥不得抄袭。[写作指导]“影子”这一话题是很宽泛的,具有很强的发散性。从横切面看,影子散现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当中。夸父的手杖化作了邓林,这是树之影:“当窗理云鬓”,表现的是镜之影;“潭影空人心”,写的是水之影;“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是人之影……再从纵剖…  相似文献   

8.
[小引]为了提高中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切实体现“立意自定”的作文要求,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是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作文;今后高考作文很有可能继续提供一些哲理性较强或有争议的材料,要求考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后再作文。[对应训练]话题:退一步想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当遭遇挫折或不幸时,常有人作“退一步想”,也就是承认结果是不好的,但又庆幸不算是最坏的。这种思想方法,有人认为是中国人传统的处世哲学,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面对现实的辩证的思想方法,是积极的。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有过“退一…  相似文献   

9.
本期对症:偏离话题,想啥说啥[误区扫描]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但是,一些同学常常偏离这个“中心”,随意表达,这样,写的内容再多,也是枉然。主要表现有:一、大话邻近话题。比如,人家要求以“珍惜”为话题,他却大书特书某某字画价值连城,非常贵重。这说明写作者把话题确定在“珍贵”的范围之内,而不是它的近义词“珍惜”———写“珍惜”,就必须写出人对它的珍视。二、片面理解话题。比如;命题者给出的话题是“成长需要压力”,他却只写“成长记录”或“成长中的烦恼”,将谈话中心变成了“成长”。也就是说,在多因素话题中,只顾及了其中的部…  相似文献   

10.
15但令毛羽在,何处不翻飞。[出处]《吕衡州文集·赋得失群鹤》[句意]只要羽毛还在,就不怕没有高飞的地方。[应用]一个人在逆境时,尤其需要自信。自信可使人处变不惊,反败为胜;自信是人的一种精神力量.是事业成功、竞争取胜的必要条件;自信的基石是人的智慧与才能。所以智者在困顿中,也总是坚信自己,坚信未来,李白有诗:“天生我才必有用。”陆游有句:“柳暗花明又一村。”衡州有言:“但令毛羽在,何处不翻飞。”16.人生若波澜,世路有屈曲。[出处](唐)李白《古风》[句意]人生一世不可能都是风平浪静的,所走的道路也是弯弯曲…  相似文献   

11.
[话题作文]书是同学们最熟悉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读书条件优越却不懂得珍惜,有人渴望读书却被拒之校门以外。有人被书所累,有人为书而醉。有的人,把书当做装饰品,摆在书架上;有的人,见了书就像饥饿的孩子看见面包,舍不得放手……对于书,相信同学们都有很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以“书”为话题,写一篇  相似文献   

12.
[话题聚焦]黑暗来临,万家灯火能让世界充满温馨;寒冷到来,一盏明灯足以让人感到温暖;浩瀚的大海,导航的灯火让船只有了希望;茫茫大漠,一点灯火让旅人看到了尽头。俗话说:“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灯光,让人有了希望,有了期盼,有了奋力向前的力量。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挫折、打击、失败、无  相似文献   

13.
[升格导语] 我们在《中学语文》2003年第5期学过了说真话抒真情,知道了写人记事不能缺少一个“真”字。然而,仅仅做到这个“真”字,还不一定能有效的表情达意。有同学写人记事只会进行一般的记叙,不会综合运用描写、说明、议论与抒情等表现手法。我们先看一篇话题作文(命题:成功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经历,一种过程。没有经历,没有过程,就没有成功。成功的背后有酸甜苦辣的滋味和挥之不去的感受。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融经历与感受为一体。)。[病文呈现]  相似文献   

14.
[小引]如果大地上只许有一种植物,就不会有万紫千红;如果世上只有一种声音,就无所谓歌声;月亮取代不了太阳,太阳也代替不了星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需要多彩,生活需要宽容!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我们需要别人的宽容,也需要对别人宽容。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多一点宽容,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同学少年,你是否具有一颗宽容之心?你宽容过别人吗,你感受到别人的宽容了吗?如果以“宽容”为话题,你将如何驰骋思想的野马呢?[帮你想深想透]宽容是一个需要我们对之脱帽致敬的词语。一、何谓“宽容”宽容是心地单纯,心存善良,…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世界是一个大的阅览室,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阅读,不断丰盈,不断充实,不断完美自己的过程。无论是读书读人,还是读山读水,你就会引起心灵的颤动,你都会有收获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作文,体裁不限。 [写作点拨] 话题难度不大,要出彩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的三种方法也许能让我们“柳暗花明”:一是思想上:纵向求深。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笛卡尔真诚地劝诫人们认真阅读,他说:“阅读所  相似文献   

16.
[话题] 苏东坡与惠崇和尚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粪。”惠崇说:“我看你像如来。”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回家后问其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来,看人都是如来。”东坡有所悟。  相似文献   

17.
[文题]一件商品经过名人的包装,其价格就抬高了;一场演出有名人的参与,其票价就上涨了;一个观点出自名人之口,就变成了名言……在当今社会,名人效应有目共睹。在崇拜名人的同时,有些人在暗下决心——出名。但出名并非易事,于是有些人要当“模仿秀”,过把“名人瘾”。也有人不能做到流芳百世,也要来个遗臭万年。请以“出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700字左右。[快速破题要领]思考的角度很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一个或几个角度写作。1.从“是什么”的角度看,出的是什么样的名,可以出“美名”、“英名”,也可以出“臭名”、…  相似文献   

18.
[作文题]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面对生命,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描不完的图画,发不尽的议论,抒不尽的感情。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②不少于800字。[文题点拨]  相似文献   

19.
今年高考可能会加强话题作文的审题,笔者根据“有障碍而不难”的原则,设计四则话题,以期引起考生的注意,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话题一]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种“痴”其实是一种立身的精神。由此,引发你对“痴”怎样的联想?请以“痴”  相似文献   

20.
[命题形式]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亚里士多德回答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请你以“活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