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演示实验要注意增大可见度王春玲一、变“闻气味”为“观颜色”教材中酯水解的演示实验,是用闻气味的方法来证明酯在中性、酸性、碱性条件下水解情况不同:气味消失说明水解完全;还剩一点气味说明部分水解;气味没有多大变化说明没有水解。此方法作为演示实验有两点不足...  相似文献   

2.
《高级中学课本 (必修 )第二册》中关于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设计 ,存在以下问题 :1 .用闻气味方法鉴别反应后剩余乙酸乙酯量的多少 ,难以把握 ;2 .加入乙酸乙酯量 (6滴 )太少 ,一方面乙酸乙酯部分溶于水 ,另一方面水浴加热时乙酸乙酯大部分蒸发 ,真正水解的很少 ;3.酸性条件和中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差别不大 ,演示效果差。笔者经过反复实验 ,通过改进实验装置 ,改变药品量 ,克服了课本中实验的不足 ,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具体如下 :1 实验步骤及现象1 .1 取三支试管 ,分别编号。向一号试管中加 6mL蒸馏水 ;向二号试管中加 3mL水、3mL稀…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化学》(2002年人教版)第二册第168页的演示实验6-11,是利用相同量的乙酸乙酯(6滴)分别在5.5mL 的水、酸、碱三种液体中进行水解,通过闻乙酸乙酯的芳香气味,根据气味的浓淡来判断酯的水解程度。该实验现象不明显,说服力不强,演示效果不好,主要原因:①查资料可知: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为8.5g/100g 水,密度为0.901g/mL,故6滴乙酸乙酯有可能溶解在5.5mL 的蒸馏水中;②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15℃,而实验要求的水浴温度是70-80℃,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乙酸乙酯的气味可能因挥发而消失;③在无机酸或碱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乙酸乙酯水解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最大,酸性条件下次之,中性条件下最弱的结论。按照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154面所述,经过多次实验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为:①乙酸乙酯取量太少,致使乙酸乙酯无论是在碱性条件下还是在酸性条件下都有可能全部水解,不利正确结论的得出;②实验采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使全班学生都获得明显的现象;又由于嗅觉的适应性,会使学生造成乙酸乙酯的碱性、酸性、中性介质中水解程度没有什么差别的错觉。故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化学>(2002年人教版)第二册第168页的演示实验6-11,是利用相同量的乙酸乙酯(6滴)分别在5.5 mL的水、酸、碱三种液体中进行水解,通过闻乙酸乙酯的芳香气味,根据气味的浓淡来判断酯的水解程度.  相似文献   

6.
中学常用乙酸乙酯的水解演示实验。乙酸乙酯是一种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在纯水和通常的无机酸、碱溶液中也呈无色透明状。按照现行高中化学第二册(试验修订本)中所述,采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分乙酸乙酯在不同介质中的水解程度,经过多次实验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其一,实验借助嗅觉来区别酯的水解程度,对于在酸性、中性中的水解情况分辨力低,不具有说服力,并且不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获得明显的体验;其二,乙酸乙酯水解生成的乙醇的特殊气味也会对人的嗅觉造成干扰;其三,课本中所用乙酸乙酯的用量较小(仅加入6滴),若时间控制不当,则在酸性、…  相似文献   

7.
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碱性条件下水解很难在短时间内观出酯层的变化,所以本文对乙酸乙酯水解实验所需的条件进行了探究说明,并通过向在酸性、碱性条件下进行的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试管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进而通过溶液颜色变化来判断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实验现象明显,适合于高中课堂教学。本文作者在实验中设计了实验器材"四孔安装板"。  相似文献   

8.
中学化学教材中用乙酸乙酯的水解作为酯类水解的演示实验,教材通常采用闻乙酸乙酯的芳香气味,根据气味的浓淡来判断酯水解程度的方法。许多教师按此方法进行教学,却效果不佳。为此,许多一线教师绞尽脑汁,设计了许多改进实验,其中大多数是将酯层或水染色,通过视觉观察酯层或水层高度减少的现象,来增加演示实验的直观性。但同时也存在分辨率低、不能使全班同学获得明显  相似文献   

9.
一、改进要点:①向无色乙酸乙酯试剂中加入3-5滴红色(或其它颜色)油漆作指示剂·②将酯的用量增加到1ml.③水浴加热时,取出试管振荡2-3次.二.实验操作:在三支试管里加入1ml有红色油漆作指示剂的乙酸乙酯.再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5ml.第二支试管里加稀H2SO4(1:5)0.5ml,蒸馏水5ml,第三支试管里加30%NaOH溶液0.5ml,蒸馏水5ml,振荡均匀后,把三支试管都放人70-80oC的水浴里加热,加热过程中,取出试管振荡2-3次·三.实验现象:5-10分钟后取出试管观察:第一支试管里上层红色液柱体积无多大变化,乙酸乙酯气味依…  相似文献   

10.
一、人教版(化学第二册2003年6月第1版)实验实验:在3支试管里各加入6滴乙酸乙酯。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5 mL;向第二支试管里加稀硫酸(1:5)0.5 mL、蒸馏水5 mL;向第三支试管里加入30%的氖氧化钠溶液0.5 mL、蒸馏水5 mL。振荡均匀后,把三支试管都放入70℃~80℃的水浴里加热。几分钟后,第三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消失了;第二支试管里还有一点儿乙酸乙酯的气味;第一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没有多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80℃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3min左右,观察现象如图3所示。在A试管中,蒸馏水上层的乙酸乙酯基本不变;在C试管中,碱液上层的乙酸乙酯几乎被水解,仅余下一簿层;而B试管中,酸液上层的乙酸乙酯减少量处于A、C之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教材中乙酸乙酯水解实验效果不够明显的情况,借助手持技术分别探究了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碱性、不同温度、同一催化剂不同浓度条件下的水解速率情况,加深了学生对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水解速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是中学化学的经典合成实验之一,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有这一实验。在上科版教材中,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采用了水浴加热的方式,但笔者通过多次实验后发现,虽然整套装置设计简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以至于演示效果不明显。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因为乙酸乙酯的沸点只有77.1℃,所以应该采取水浴加热的方式,但是敞开式的水浴加热的方式不能保证试管的上端以及向上的导管的温度在乙酸乙酯的沸点以上,使得乙酸乙酯的蒸气不能通过导管到达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之上,而是在试管之内发生回流重新落入反应物之中,从而使饱和  相似文献   

14.
编辑手记     
在上“化学反应速率”时,我做了一个“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演示实验。课本上关于这一实验的内容如下:“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即双氧水),再向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洗涤剂,将其中一支试管用水浴加热,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我没有按照课本的要求演示实验,在加热试管时我用了酒精灯,而不是用水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有如下问题:将滴有两滴酚酞试液的NaHCO3溶液加热有何现象产生?解释原因。此问题旨在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以及温度对水解平衡如何影响产生一定感性认识。但对此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及其原因解释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1 实验过程及现象11 向新制的04mol/L的NaHCO3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浅红色。12 取等量新制的04mol/LNaHCO3溶液于若干试管中,并各滴入2滴酚酞试液。留取一支作对照,其它各支分别在不同水浴温度下加热相同时间。结果发现,加热的温度越高,试管中溶液颜色越深。冷却所有被加热过的…  相似文献   

16.
用乙醛做银镜反应的实验,教材中虽列出了具体的实验步骤,但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成功率较低,若将实验过程稍加改动,实验成功率可达95%以上。如果用pH试纸测试一下乙醛,就会发现乙醛显酸性。因为乙醛溶液容易发生聚合反应,聚合成三聚乙醛或四聚乙醛,而聚合后的乙醛不发生乙醛的特性反应,需通过加酸、加热来解聚,因此乙醛通常显酸性,而银镜反应却需弱碱性环境,可将乙醛用氢氧化钠调至中性,然后按书上步骤进行:先用NaOH溶液清洗试管,后配银氨溶液,再滴加3~4滴已调好的乙醛溶液;最后水浴加热溶液很快变黑继而有光亮的银镜出…  相似文献   

17.
在上"化学反应速率"时,我做了一个"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演示实验。课本上关于这一实验的内容如下:"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4%的过氧化氢溶液(即双氧水),再向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洗涤剂,将其中一支试管用水浴加热,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我没有按照课本的要求演示实验,在加热试管时我用了酒精灯,而不是用水浴。一  相似文献   

18.
取三支带有编号的试管,分别加入2m1-氯丁烷(在实验室没有1-氯丁烷的情况下用氯仿代替)。然后,I试管里滴加lml 3%的AgNO_3溶液,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Ⅱ试管里加2ml 10%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水浴加热4~5分钟(若用氯仿可不加热)后,滴加2~3滴3%AgNo_3溶液,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9.
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改进四川重庆巴蜀中学(630013)刘怀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130页,关于酯在有酸或碱存在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实验5-8],按其效果—“乙酸乙酯的气味完全消失”,“还剩二点乙酸乙酯的气味”,“乙酸乙酯的气味上宝空大变化”.这种凭借...  相似文献   

20.
中师生物学教材第二册在讲酶的性质时,有一个演示实验——“酶在催化作用中所需的外界条件”。其中有一步是:先向试管中加2毫升唾液,再滴加2滴稀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加2毫升淀粉溶液。将试管在37t水浴中加热10分钟后,滴加一滴碘液,观察现象。由于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失活,不能使淀粉水解,因此搞加碘液后,试管内液体应变为蓝色。然而,实验往往以混合液不变蓝而失败。为什么呢?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加得少,混合液的碱性不足以使唾液淀粉酶失活吗?不是。原来,加入的碘首先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色的碘化钠、碘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