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提升学习力的目的是发展学习者的学习心智,帮助学习者掌握有效的终身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对于学科教学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途径,可以为信息技术学习力的提升创设良好的条件,并最终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2.
班级数学整体学习力就是在数学教学中班级这个整体与学习环境、整体的学习目标、教师、学习内容等相结合而构成的一种能力.加强对班级数学整体学习力的培养,能够促使教师对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有力地推动数学的学习.然而,在提高班级整体力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如:今天的班级制度比较注重个体的教育和发展,忽略了把班级作为一个个体进行整体化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3.
正"学习力"是什么?"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1965年美国人佛睿斯写的文章,而目前正被许多教育专家所关注和研究。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学习力是反映一个人全面素质的根本要件。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力的发展要把握年龄特点,还要重视学科特点。显而易见,现在的小学生在学习力方面仍比较薄弱。因此,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基于如何提升学习力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一、抓住"趣学",激发学习源动力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与生俱来的,激发学习动力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4.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发现当课堂教学着眼于“根本简单开放”,学生的学习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其中“教材创新重构策略、问题驱动求知策略、优化小组合作策略和自主课堂构建策略”是提升学习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观:基于分布式认知论的视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习观是对学习活动本质属性的看法,它决定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选用,并最终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认识移动学习(m-Learning)时代学习的本质,认清学习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树立适应移动学习时代要求的学习观和知识论,是关乎移动学习成效的根本问题.本文认为分布式认知理论最适合作为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并试图从分布式认知论的视角出发揭示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观:智力、认知不是个体思维的专有属性,认知是分布存在的,具有非正式性、社会性、情境性、非线性、微型性的特征,移动学习时代的学习不只是一个知识传递或个体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对话、认知网络联接与共享的过程,学习者从不同的学习或实践共,同体中可以得到高级认知能力的训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炯  房立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0):54-62
为了解基础教育互联网学习发展现状,加快推进互联网学习发展,需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关注互联网学习发展的系统评估模型.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方法,从互联网学习意识、互联网学习应用、互联网学习体验三个维度构建形成CAE评估模型.依照CAE评估模型形成评估框架及量表,并开展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互联网学习有效促进了学习者网络道德与安全意识的提升,互联网学习效果得到学习者充分认可,应用方式多样化发展,学习者家长接受程度有所提升;但也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学习者对互联网学习效果认知不充分,环境建设尚不完善,优质资源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同时呈现出了混合式学习应用、学习工具智能化发展、网络学习空间深度应用、师生互联网学习胜任力培训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核心是人认知能力的提升,即学习力的提升.全面推进与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学习力的提升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与实践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词汇学习伴随着记忆与背诵,这是无可争辩的,但是记忆与背诵不能成为学生词汇学习的全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刚刚开始学习英语,不能因为词汇学习过程的单一,而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的英语学习认识.深度学习是一种理解学习,其追求的是学生在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的过程当中,对学习内容形成理解甚至是深刻理解,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思维提升、批判与迁移.深度学习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是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意义建构的方式,来实现对词汇的有效理解.  相似文献   

9.
教学相长是基于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与发展,而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就顺其自然得到发展。而学习部落就是这么一个相辅相成、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10.
学习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学习型社会与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性能力,对实现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自上而下的理论探究与实证检验发现,学习动机与态度、学习认知能力、学习调节能力与学习创新能力是构成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力的四大要素,并且学习动机与态度发展水平最高,学习创新能力发展最为滞后,成为制约我国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力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短板。而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城乡来源、就读高校层次等因素从不同层面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力发挥着积极抑或消极的影响。基于此,地方高校应加快教育改革进程,着力提高大学生学习创新力的发展水平;关注大学生学习力的动态变化,持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足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帮助男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与态度;与基础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城乡大学生学习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知学习就是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新活动、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它不仅是人的本质和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与传统学习有本质区别;创知学习和以创知为基础的终身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新境界;要搞好这两种学习,就必须改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完善终身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SDL)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and examined how SDL relates to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RL). First, it is explained how SDL is implemented in PBL environments. Similarities between SDL and SRL are highlighted. However, both concepts differ on important aspects. SDL includes an additional premise of giving students a broader role in the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learning materials. SDL can encompass SRL, but the opposite does not hold. Further, a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 on SDL and SRL in PBL was conducted.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DL and SRL are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that the “self” aspect is crucial, and that PBL can foster SDL. It is concluded that conceptual clarity of what SDL entails and guidance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help PBL to bring forth self-directed learners.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学习到创新性学习是一个连续体,没有不可愈越的鸿沟,而学习策略的灵活运用,则是维持性学习通向创新性学习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14.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教师转变教育方式的关键所在。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到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地理课程改革真正从理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5.
网络自主学习中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学习中运用学习策略是现代英语学习者有效进行网络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网络自主学习的特点对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结构和规则的学习方式,具有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和抗干扰性,它适用于语言习得、运动技能的掌握、社会态度的形成、道德教育和艺术才能的培养等结构不良的学习领域。内隐学习突破了外显学习的研究范式,对学习理论的变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就学习型组织及学习型图书馆的内涵作了深刻的阐述,指出当前建立图书馆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建立图书馆学习型组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学习·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在学习型社会里,需要重新阐释“人”、“学习”、“学习能力”等概念,确立起“人是学习的动物”、“学习是人自我实现、超越的过程”、“学习能力是人自身发展、超越的能力”等理念,以便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一方面,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随时随地学习;另一方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文章以学习策略为出发点,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为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