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翻译在商务英语教材里占很大的比重,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是商务英语里常用的教学形式,两者既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本文讨论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较好使用这两种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2.
从语义知觉看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探讨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在教法、内容、目标取向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语义知觉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指出这两种教学之间存在某种应接关系。教学翻译是翻译教学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教师借助翻译传授第二语言知识。文章提出传授翻译技能应该关注学生语义意识的培养,否则,学生译者难免因缺乏“语觉”而无法消除翻译盲点。  相似文献   

3.
教学翻译以外语为中心,是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外语词汇和语法,提高运用能力,练习材料以词句为单位。翻译教学将外语能力视为获得翻译能力的前提条件,运用翻译理论全盘规划翻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理念、技能和方法,是自成体系的翻译职业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教学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翻译研究重心的调整,它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的性质、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与文化、翻译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文化转向促使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教学进行整体性思考。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学生翻译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今翻译活动欣欣向荣,翻译从业人员活跃在各行各业,但其翻译质量时有优劣,这迫切要求在传统上偏重理论教学的高校外语翻译教学中,突出翻译实践的地位,重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在翻译教学中突出翻译的实践性环节,学生在翻译教学中找到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点,以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译者。  相似文献   

6.
尽管目前多元翻译理论范式共存,同时新的范式又不断产生,但仍未能对翻译决策过程作连贯解释。这是翻译教学乃至应用翻译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问题。采用"边看边思"的范畴化方法描写翻译理论,可重构影响、制约和促成翻译决策过程的分层次翻译语境,从而实现从外部探究译者翻译决策过程的目的。解释性模式能明示翻译语境结构和功能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指导翻译教学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然而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仍然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本文针对这一状况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方法,提出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加强翻译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翻译教学的几点启示,指出这一转向实质上是翻译研究重心的调整,它从新的视角看待翻译的性质、译者的地位以及翻译与文化、翻译与意识形态等的关系.文化转向促使我们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教学进行整体性思考.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学生翻译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9.
围绕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这一教学目的,翻译课应该把树立学生的语篇翻译观作为中心任务,让学生懂得翻译是正确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然后用译入语的恰当的表达形式忠实通顺的传达给读者.本文拟从语篇的角度,探讨了语篇翻译教学中翻译的基本技巧、英汉语篇对比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语篇层次上的语际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实质与翻译教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首先对翻译的实质这一译学根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翻译是译者设法将一种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并以此为参照 ,讨论了我国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就困扰翻译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等问题 ,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提出了改革我国翻译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英译汉中,如何处理英汉修辞是一个不好把握的问题。翻译时应尽量保持与原文一致的修辞方法,若不能做到,可以运用汉语其他修辞方法来翻译,以期达到“信、达、雅”的效果。不管翻译中英汉修辞能否对应,译文首先应保持意思正确。  相似文献   

12.
翻译课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从事翻译技能训练的实践,以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加油"的译法,论述中英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差异.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很少有两种语言能够达到完全对等的译法.如同大量的英语词汇通过音译直接进入汉语一样,越来越多的汉语词汇也应该通过音译的方式直接进入英语.  相似文献   

14.
培养高素质的英语类翻译人才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决定。对于地方性高校,如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需求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A学院76名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从而为翻译教学的改革甚至是专业综合试点改革提供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学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也应与英语专业其他课程一样做出相应的改革。文章提出翻译教学在现阶段应加强实用技巧训练以及实务翻译基本技能训练,并把英汉互译作一门课开。这样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有利于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角色和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6.
商务英语文本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大量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隐喻是商务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大多蕴含着英美国家的文化信息。因此,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并值得关注的问题。翻译哲学观能很好地解决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原则和策略问题。商务英语隐喻的翻译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间进行变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普及化和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实用性要求增强,高职教育中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也应与英语专业其他课程一样做出与之适应的改革和发展。本文提出翻译教学在现阶段应加强实用技巧训练以及实务翻译基本技能训练,并把英汉互译作一门课开。这样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有利于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角色和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特征之一是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教学、测试、科研等工作。就网上形成性考核而言,相关研究刚刚起步。该文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本科英语专业“高级英语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实验为例,探讨了网上会议作为网络环境下形成性考核手段的可行性以及这种测试方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语境中的翻译:爱尔兰早期文学英译》以爱尔兰史诗库丘林英译为个案,从政治背景、意识形态、诗学传统、语言运动等层面,全方位地揭示了后殖民语境中翻译的改写及其转喻性,研究视野开阔,材料丰富,加深了我们对翻译行为的理解,为类似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The term"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refers to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abilitiesthat students achieve during a course, and is typically assessed based on student evaluations conducted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area hav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al quality and academic demands separately and have been limited primarily to examining findings using student samples fromthe United States. With Japanese colleg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elf-improvementin English language courses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he present study directly tests the hypothesis that students who perceive instructional quality to be higher, andcourse demands to be greater, also estimate higher levels of self-improve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The analysis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this hypothesis.Higher ratings of instruction and academic demands have already beenshown to increase levels of student learning(Greimel-Fuhrmann and Geyer 2003;Nois and Hudson 2006; Mc Fadden and Dart 1992). The present study is the first toprovide direct evidence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tudent evaluations ofinstructional quality and academic demands as predictors of student learning and thefirst ever to do so with a sample of Japanese college students enrolled in a required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course. Our hypothesis is that Japanese students whoperceive instructional quality to be higher, and course demands to be greater,estimate higher levels of self-improve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Thus we test Japanes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instructional quality and course demands asindependent variables predicting their perceptions of self-improve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courses.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Japanese students' improve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because English education in Japan is an arena in which thedebate over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rages on, and because other research suggests reconsideration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light of the demands of the rapidly expanding global era(Amaki 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