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就读保山学院的来自滇西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有关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滇西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积极,他们在情感上对本民族语言有着天然深厚的感情,同时也高度认同普通话和英语的有用性和社会地位,认识到学好普通话和英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以合作民族师专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背景及语言学习状况。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及语言学习背景呈现出多样性;作为单语人的回族学生和汉族单语学生的语言学习背景之间有一定差异;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之间也有差别;同一民族内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及语言学习背景可能不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述差异及其特点头。  相似文献   

3.
语言态度是人们心理和情感态度的直接反映,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表现,也是语言活动的核心,但是语言态度的表现形式繁多且各有不同。文章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试图发现中学生语言态度的差异,以及性别,学生汉语水平这些变量对英语语言态度是否存在影响。这些结果对改进新疆双语教学将提供积极的建议,对制定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语言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撒拉语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青海省撒拉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目的在于揭示撒拉语目前在语言使用和态度方面存在的一些特点,为我国撒拉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云南傣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上的共性特点和差异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制定、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为处在既要维护本民族文化传承又要适应主流社会生活这种双重境地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寻求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文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试图全面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对本族语、普通话和英语的语言态度现状,以及对新疆现行双语教育和三语教育的基本态度和看法。研究结果对教师针对学生态度现状进行正确疏导,实施有效教学,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双语和三语教学质量;对改进新疆双语教学和三语教学将提供积极的建议;对制定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语言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哈尼族大学生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哈尼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及态度上的共性特点和差异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制定、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为处在既要维护本民族文化传承又要适应主流社会生活这种双重境地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寻求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对2004-2012年间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类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总结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类选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希望此项研究能有助于少数民族语言工作者在开展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进行有效选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藏四个民族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两种研究方式,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思维转换的特殊性及培养其英语语言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部分人过度依赖母语、英语语言焦虑较强及对西方文化知之不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言思维必须坚持的三条基本原则,即阶段性原则、情感原则及少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学业成就以及在英国社会的适应能力,一直以来英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都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能力为主,经历了从英语作为外语到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再到英语作为附加语言的变化,其中折射出对移民性少数民族态度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进入新世纪,在强调国家认同和共同价值观的背景下,英国强化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制定相关标准、加大资金投入、注重个性化辅导等措施,这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语言态度是影响第二语言及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从调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这些民考民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语、英语都持肯定态度。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汉语和维吾尔语”并用,也就是说能根据不同的场所使用不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中学生对本族语、普通话和英语的语言态度,探究了语言态度产生差异的成因,以期能为教师了解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语言态度提供参照,也对改进新疆双语教学和三语教学提供参考,从而制定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语言教学规划,提高新疆双语和三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饱含民族情感的文化符号,是体现各民族文化主旨和文化遗产的主要载体。但近些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重视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已成为当前亟需研究分析的重要社会课题。本文在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事业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意义,并提出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与多语言的国家,语言生态复杂且丰富,值得进行深入研究。越南少数民族语言生态及语言政策的演变和历史、政治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基于语言生态与语言政策理论,文章综述了越南少数民族语言生态,从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和习得规划三个方面梳理了其少数民族语言政策,分析了其少数民族语言生态与语言政策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丰富我国语言生态与语言政策的国别研究,同时为我国制定语言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绿色资源。发展少数民族语言产业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濒危语言保护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产业化发展意识薄弱、人才缺乏、研究滞后等是制约少数民族语言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旅游与艺术产业,注重少数民族语言产业人才的培养与扶持,促进政府、企业与研究结构的官产研整合可以更好地推进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语言普遍论和语言相对论争论的三大问题为线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颜色认知进行研究,旨在考察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是否会导致颜色认知的不同。结果显示,彝族、白族、纳西族和汉族大学生对11 个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蓝”、“绿”词汇混用的纳西族对蓝、绿的辨识显著地比汉族困难; 彝族、白族、纳西和汉族大学生对黑、白颜色的认知结果与其黑、白文化相一致。研究表明,语言和文化对颜色认知具有重要影 响,支持语言相对论。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语言是我国语言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冲击,部分出现了式微甚至濒危的生态危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制定和落实语文工作的政策,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双语(民族语言和汉语)教育;调查整理、跟踪监控,协同创新建设少数民族语言全息数据库;创意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区。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1.1亿多少数民族人口中,约有6000万人仍在使用本民族语言。据相关统计,现在有13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和30多种少数民族文字。中国少数民族社会语言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二是依法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力。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语言生活中重要的知识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中国绝大多数现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知识信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一个民族众多的省份,研究本土少数民族的语言态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课题研究的重点问题是:1)在昆藏族大学生对藏语、汉语和英语的态度各是如何?2)影响他们语言态度的社会因素是什么?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大部分受试者从情感角度对藏语都持较为肯定的态度,而对汉语和英语在认知角度上的态度更为积极。此外,受试者们的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他们父母的婚姻类型(属于族内还是族外)是影响他们语言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化文明快速发展的时代,语言的消亡已经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网络、电视、报刊、打工潮等新文化及新形势的冲击下,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正在加速其消亡的脚步.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已迫在眉睫,只有端正母语人的态度、提高意识,增强自觉性和民族自信心,加以大力宣传与保护;才能更有效地使少数民族语言得到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