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群众性体育活动,特别是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国际体操运动的发展,从事体操训练的运动员年龄较以前显著小了。在全国不少业余体校中,许多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参加了业余训练。他们中有的进入了我国体操运动的先进行列,成为我国体操运动的后起之秀。为了探讨体操训练对儿童机体的影响,我们从1973年开始先后对北京体育馆业余体校体操班26名女儿童进行了一些医学观察,现将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广东省汕头市一所重点小学,是汕头市体校体操班训练点。从73年就开始了体操的基础训练,多年来,我校为各级体工队、体校培养、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有体操名将李春阳,花样游泳名将吴纯兰,跳水名将肖燕娟,池美兰……等。他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回顾多年基础训练的工作实践,本人认为,作为一个基层训练点,要为祖国培养、输送后备人才。基础训练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如何从学龄前儿童进行启。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体操早期训练,当前多主张女子从7—8岁,男子从9—10岁开始。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好?学龄前儿童是否能从事体操训练以及对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情况还缺乏系统、完整的研究。为了提高我国体操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输送大量的后备力量、人材,能否挑选具有良好素质和才能的儿童就成为我国体操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针对学龄前儿童几项有关体操素质进行了调查、测定,使我们进一步掌握了学  相似文献   

4.
体操选材中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体操运动飞速发展,体操运动员开始专门化训练的年龄已经大大提前,因而使体操运动员的初级选材工作(业余体校级)不得不提前到学龄前儿童(幼儿园中、大班)中进行,在这种初级选材工作中,有一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龄前儿童的一般耐力是很重要的。为了反映出发展一般耐力的年龄和性别方面的客观规律性,以确定最有效的练习方法,苏联学者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任务有:1.检验评价学龄前儿童一般耐力的方法和反映这项素质的年龄、性别的发展水平的指标。2.确定培养3—7岁儿童一般耐力的有效方法。他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对在日常生活中从事身体练习的孩子进行教育学观察;教育学试验;估价速  相似文献   

6.
(注: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几乎都是从儿童少年期就开始接受有计划的训练。在此介绍一篇登载在苏联《体育周刊》上的关于中跑运动员长期训练计划的文章)。长期训练计划由若干阶段训练计划组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是幼儿人格形成的萌芽期,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此阶段的儿童形成和发展优良人格,这也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本文就学龄前儿童人格特点、幼儿基本体操特点以及幼儿基本体操对学龄前儿童人格的影响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体操业余训练为了适应世界体操运动发展的新情况,解决从小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矛盾,开始走出一条和学校共同办训练的新路子。 1980年底,南京市业余体校和长江路小学共同议定办业余体操队。在近六十所幼儿园的2216名儿童中,挑选了十名5~6岁男孩,从1981年9月份开始,集中在长江路小学两个班学习文化。每天早  相似文献   

9.
一、选题依据近十多年来,世界竞技体操运动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运动员年龄的“年轻化”。研究6—9岁儿童形态机能的特点表明,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就可开始练体操。14—15岁的女选手巳技艺高超,能在重大国际比赛中争艳夺冠了。国内外的研究和运动实践证明,儿童体操训练启蒙阶段不宜进行竞技体操全能项目的训练。我国的儿童训练,通常先以技巧、  相似文献   

10.
我省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改革给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现从执教20年实践为立足点,对几批亲自执教经3~5年训练,输送后的队员成材反馈为脉络,系统地疏理和总结基础训练的精髓.从选材、必要的阶段划分、儿童少年特点和特长的发掘.伤病预防和系统训练以及基础训练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包括技术和素质)、舞蹈和体操意识的培养,进行实践性研究,以期在新的训练体制下,在借鉴成功经验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把先天条件优越的运动天才从儿童、少年时期选拔出来进行系统化的科学训练,是提高成材率、培养奥运会冠军的稳妥可靠、经济有效的途径。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行之以久,成绩卓著;西方国家虽然一时难以全面推行,但也正在加紧研究,逐步推广。本文根据有关报刊发表过的报道,摘要介绍一些国外的选材情况,供参考。苏联苏联十分重视少儿体育,从3岁上幼儿园起就开始上体育课。他们一方面在四千多万学生和一千多万学龄前儿童中大力开展体育活动,与此同  相似文献   

12.
我从多年的实践工作中体会到:从五、六岁学龄前儿童起抓乒乓球训练,对促进乒乓球技术的提高是有较好效果的,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抓好选材选材要合适,要挑选接受能力较强,体型较好,活泼好动、反应快、性格开朗、情绪稳定、精神类型强而均衡灵活的儿童,作为乒乓球运动员,我在几年的选材中,特别注意挑选一些反应灵敏、判断能力好、动作较协调的儿童作训练对象。但在选择个子较高的儿童也不要忽略了一些反应特别快、接受力特别好的矮小个子。因为一般矮个子都有灵活、活泼等特点。 (二)培养兴趣有意识地要求四、五岁的幼儿到学校观看哥  相似文献   

13.
体操运动内容丰富,动作繁多,技术复杂。要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也需要有一定的素质基础。更不要说完成高难度、高质量的成套动作了。身体素质在体操训练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业余体校体操班各训练阶段内容按排:  相似文献   

14.
女子学龄前的体操训练,是一个新课题。抓的人不多,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也很少。我们从一九七三年冬开始组队进行实验性训练。四岁至七岁的女孩共三十人,先后分为三批。体操名星吴文莉和在国家体操队集训的李群就是第一批实验班的学员。一、起点年龄实验中发现,四岁的孩子活动能力、思维能力、协调反应以及对动作的认识仍处于感性阶段,对动作缺乏实质性的理解,特别是对体操动作的理解。而五岁的孩子比四岁的能力要强很多,空间、时间  相似文献   

15.
从七十年代起,竞技体操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挖掘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潜力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在比赛双方技术匹敌的情况下,胜负主要取决于心理训练的水平,最后取胜的总是心理准备较好的一方。心理训练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苏联体育界对心理训练的研究尤为重视,苏联国家体操队设有心理训练科研小组,对苏联体操运动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操意识主要是指体操运动员对体操运动内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是运动员在体操训练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强烈专项特点的心理素质。体操意识的培养对于体育院、系体操专选班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体操意识的培养要全面、系统 ,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体操的启蒙训练是指5-6岁(女子)参加体操训练刚开始的阶段(约1年左右)。启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兴趣,训练作风,改造自然形态,培养正确姿势,增强各器官功能适应系统训练的能力,抓好关键基本功,为体操专项技术的训练打好基础。此阶段训练方法要科学性和多义性,对女子启蒙更应使其得到系统、规范、严格的训练,把能力与  相似文献   

18.
体操运动员若干心理指标与比赛环境声响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体操运动员播放比赛环境声响录音,并进行动作神经过程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健将级体操运动员协调性、灵敏性、准确性优于专选班学生;稳定性指标不受训练水平影响,是否与先天因素有关,尚待进一步探究;比赛环境声响对健将级体操运动员判断与动作反应的准确性是一种较强的干扰因素。本文还建议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应利用比赛环境声响作为适应性训练的一种手段,借以培养体操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当代体操项目的技术发展日趋高难,日趋年青化、日趋儿童化。体操运动员起步年龄也日趋渐小,学龄前4至5岁就已开始练习体操,女子12至15岁,男子16至18岁就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由于体操训练周期长、成材率不高,过早的职业化,不利于体操事业的发展和人材的培养,体操项目的这一特点也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20.
才能的天平     
贝拉·卡罗里伊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女子体操全能冠军、罗马尼亚选手科马内奇的教练.1981年4月贝拉·卡罗里伊夫妇在美国政治避难,从此开始了异国他乡的体操训练工作,又培养了一位第23届奥运全女子体操全能冠军、美国选手玛丽·卢(又译玛·雷顿).一名教练培养了两名奥运会体操全能冠军,天平似乎倾向于教练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