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调查法、APH层次分析法、灰色关系分析,经过初选与复选、专家筛选和统计优选等过程,确定了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一、二级评价指标评价及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应用统计学计算其平均值及方差的方法对各指标实际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我国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理想量值模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体操》的具体内容及实践经验。结论:《体操》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目标,从更新课程建设理念、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推动教材立体化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该课程符合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五个一流"的目标,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32名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进行研究,筛选出对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成绩有显著影响的力量素质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确定力量素质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理想标准值,为科学调控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训练,最优控制力量训练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以及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团体、全能、单项前8名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男子体操队的实力状况。在实力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深层原因,以期对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北京奥运会后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体育院校体操专修40名男学生的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和模型构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体育院校体操专修男学生的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并建立等级评价标准,进而构建身体素质评价模型,旨在为体育院校体操专修男学生的专项训练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体育院校体操专修男学生的身体素质评价指标由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构成;上肢及腰腹力量素质因子、速度素质因子、灵敏素质因子、弹跳素质因子以及柔韧素质因子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69、0.247、0.165、0.145和0.074。结论:体育院校体操专修男学生的身体素质评价指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建立的等级评价标准和构建的模型经检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25名8~9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进行研究,筛选出对8~9岁女子体操运动员专项成绩有显著影响的力量素质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确定力量素质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累进积分和百分位数法制定8~9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分标准和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从管理学和训练学视角进行分析得出,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子体操队的制胜因素主要表现为:在管理上充分发挥了举国体制的优势,提高教练员的集体智慧和凝聚力,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在训练上充分把握了体操项目的制胜规律,发挥了科研团队的作用,科学化训练下更新训练理念、加速体能恢复和伤病防治,提高了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比赛能力.  相似文献   
9.
体操意识主要是指体操运动员对体操运动内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是运动员在体操训练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强烈专项特点的心理素质。体操意识的培养对于体育院、系体操专选班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体操意识的培养要全面、系统 ,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湖北省体育类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单一、教学研究偏少、教材建设滞后、课程建设经费弱显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湖北省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湖北省体育学类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