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自有了“门”概念,校园“门”事件可谓多矣:校园“暴力门”、校园“摸奶门”、校园“脱裤门”、校园“喂奶门”、校园“街头门”等等。每一个“门”事件都极大地撞击着教育者的心灵,触动着教育者的神经: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相似文献   

2.
如今,曾一度被认为是一方净土的校园,人身伤害事件频频发生,而且性质日趋严重。这些暴力行为使众多学生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的育人功能。此时,怎样应对校园暴力成为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才能唤起家庭、社会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才能有效增强学生抗挫及自我调适能力?如何进行教育研究,才能优化教师的育人技能与艺术?我们对此进行了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3.
何少平 《广东教育》2009,(7):119-119
成都公交车燃烧的事件震惊了国人。人们从此对公交车多了一分恐惧。校园里也议论纷纷,那段时间,教师、学生都极为关注公交车懿箩&事件。为了及时、有效地利用社会热点。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紧扣社会的脉搏与气息。我把成都公交车燃烧的事件请进课堂.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在关注社会焦点的同时学到学科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4.
2011年以来,武汉连续发生了数起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南通市中小学生也发生了三例自杀事件。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屡现网络与报纸。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深思:花季少年生命为何如此脆弱?他们自杀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中学生自杀问题凸现了当前教育的缺位。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学生的所谓的"综合素质",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美 《文教资料》2006,(2):168-169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它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我们在用一种超强社会化的要求去要求我们的学生,而没有考虑我们的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没有考虑学生的生命本身。在体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把怎样使教育关注到人本身,关注学生本身,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以便通过生命教育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使得学生能够敬畏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呢?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传统做法往往是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怎么去升学?""看人家学生怎么怎么好,你们以后怎么办?"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赏识教育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觉醒,让学生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教育家,使学生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同时它也是让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或者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在成年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的生命或者剥夺他人宝贵的生命。这些沉痛的事实让我们深思:是什么导致我们的孩子面对挫折和打击如此不堪一击,缺乏应有的耐挫力和容忍度?怎样才能使生命教育离青少年更近一些?  相似文献   

8.
我们是在办"学校",还是在办"补习班"?我们是在培养"学生",还是在培养"考生"?我们要办"热校",还是要办"名校"?这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我们对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追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施莉 《青海教育》2008,(9):69-70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特征,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在全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学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下,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和谐课堂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项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用心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追求一种看似无痕的教育境界呢?  相似文献   

10.
如今,曾一度被认为是一方净土的校园,人身伤害事件频频发生,而且性质日趋严重.这些暴力行为使众多学生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的育人功能.此时,怎样应对校园暴力成为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才能唤起家庭、社会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才能有效增强学生抗挫及自我调适能力?如何进行教育研究,才能优化教师的育人技能与艺术?我们对此进行了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类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的。教育作为一种"成人"的活动势必要关涉对学生幸福的生成。而功利主义价值观导致了教育的异化,以至于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相背离,学生的幸福感也在逐渐缺失,幸福感源于对幸福的追求过程本身,只有教育过程幸福与教育结果幸福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申亚娟 《学周刊C版》2014,(8):203-203
作为教师.我们考虑过“教育是什么、学生怎么学习、学生学到了什么”这些根本问题了吗?注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了吗7或许我们只是凭借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而拼搏努力.但是我们也该认识到自己的教育事业路途到了未雨绸缪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3.
教育质量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高质量是所有学校追求的目标。可是,什么是教育质量?这个似乎不问也明白的概念,越追问就越觉得不明白。事实上不同的质量观、不同的人才观,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   教育质量 =学生的学业成绩 =考试分数,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定义,也是很多学校不约而同的追求。但是,这一观点正越来越受到理论的和社会实践的严峻挑战。从理论上说,教育质量、学业成绩、考试分数,这是一个外延逐渐缩小的同心圆,拿这样的质量观来指导教育,势必会忽视甚至放弃受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实践看,…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这是教师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也是新课程追求的教育目标。但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缺少动力和进取心,对学习感到无助和倦怠,遇到挫折时又大多倾向放弃,甚至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也不能完成,而且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孙兵 《下一代》2011,(1):19-20
最近,我好友的男孩(已到名牌大学就读),用无比极端的方式——跳楼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2岁。得知这一消息,我非常震惊,无比悲痛。偶见媒体报道的青少年学子自杀事件,竟然来到了我的身边。我为熟悉的青年遽然离世而肝肠寸断。难过之余,我不禁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等事件频发,这些悲剧性事件中当事人表现出对自己生命的轻易放弃或对他人生命的蔑视,在给当事人家庭带来莫大的痛楚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反思。这不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反映了家庭和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的必要性。为防止或降低类似事件的发生,文章就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网上曝光了一个少年当街殴打自己母亲的事件。起因是他母亲不同意给他买玩具。不久,笔者所在地区的某职校学生因为生活中的琐事,将另几名学生砍成重伤……这类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那么,造成他们人格和精神世界缺陷的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有科技教育,没有人文教育,注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全面的。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人文教育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严重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几十年实践中,不断涌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也涌现了不少的典型教育模式和教育名人。全国的教育工作者们也在不断向各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和典型学习。但是,多数情况下在我们被别人优秀的思想方法所折服的同时也感到自己怎么也学不了,先进的相想方法到了自己这是那么的水土不服……本文通过笔者十多年对教育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获得教育生命力的源泉是对生命的关注,提出教育应充满生命的气息:对教育本身思考使我们将教育的目的更多放在对生命的关注上;提出要在教学中关注生命的需求,并对实现生命化教学的途径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10,(10):21-23
近年来,我校基于"人"发展的根本需求——成长;也基于现代教育的追求——尊重"人"的差异,依靠和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更基于大教育观的要求——家长、学生和教师一起成长,共同享受教育,提出"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的办学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探究直接抵及教育的本质——关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为了完成这个使命,我们将积极探究"为每个师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推进教育校本化。  相似文献   

20.
最近,惊闻附近某中学高中部一学生凭人高力大欺负初中部学生,最终被“受害者”结伙用刀活活砍死。惨案发生在身边,触目惊心。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我国恶性校园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如今的孩子咋啦?怎么动辄挥拳抡刀?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滋生校园暴力的源头何在?笔者认为:除了不健康影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侵蚀和家庭教育的失当、缺位外,作为学生教育主阵地的学校也有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