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近代以来主要有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理论和缘起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整合重构.而这种重构在两种理论中是否存在统一的学理基础,这相关性的理论课题是过去人们较少关注的.本文在考察两种理论的来源与特点前提下,认为实际上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涵盖了"现代化"论题,这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分析时得到了涵指,在现实上,现代化不管是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还是其他方式进行,都是不发达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过,在现实上,"人类解放"虽然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现代化"不等于"人类解放",它不过是"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罢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引入"市场经济",就是从上述两种理论的这种相关性出发,对现实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的新结晶.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并积累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以人的物质创造活动为基础,是一个社会物质活动的精神积淀.并非每个社会只有一种由它的全体成员所共认的单一文化.文化,作为一个社会精神财富的总体表现,从来都是一个复合的体系,它是由许多矛盾着的、互相排斥的成分组成的.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就是其中三种最主要的成分.主文化是一个社会文化现象的主流,它从总体上规定了社会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的文化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它只能是一种无限接近的过程,永远不可能完全实现。因为它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只要这些制约因素不消失,教育公平就是相对的。其中文化影响就是这样一个因素。本文主要从地域文化、阶层文化、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四个方面分析文化因素对教育公平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发展战略规划问题就是设计学校未来科学发展之问题,它引领学校前进的方向,对校外它是一面发展旗帜,对校内它是一个行动纲领,对过去它是一种经验升华,对未来它是一种文化定位.研制好高职院校发展战略规划,须全面把握"基本特征、内外环境、文化要素"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用詹明信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分析模式,通过重构及还原历史语境,重读德莱塞小说作品《金融家》,解析美国工业化社会语境中权力的文化轨迹,阐明了"生存永远是一个问题"是这种生产模式的一个特殊现象,认为作为表层结构的物质占有暗含了一个"拜物教"性的深层心理结构,反映了一种"财富神圣"的资本主义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教育》2012,(36):41-45
品质职教是心里永远装着教师的教育,是不断激发正能量的教育,它视教师为根本,以制度为基石,人心归向,事业和谐心里装着教师在21世纪,怎样才能保证一个事业持久发展?有人提出必须重视"文化力"的建设。外事学校对文化力的理论非常认同。他们认为,由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文化力是宁波外事学校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不过,学校并不把"文化力"建设看得多么深奥。在他们看来,文化力建设的本质就是要营造出一个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的氛围来。基于此,学校领导的共识就是"心里永远装着教师"。他们常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7.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强大,实质就是文化的强大,这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证实.我市要实现"再造一个三门峡、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的发展目标,这样的宏伟蓝图中不可能没有文化的支持.三门峡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带,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地方名品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文化、高等教育事业等为支撑,加大研究、开发、建设的力度,必将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作文:个体精神世界自觉建构之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是个体精神生成的原始境域,"人"正是在生活世界中被发现和创造的。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有待反思和重构的体验世界。日常生活作文本质上是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自觉反思与重构活动,这意味着日常生活作文是"人"自觉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日常生活作文能促进学生自觉建构知觉世界、情感世界与文化心理世界,它是个体精神自觉建构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9.
陆玲花 《班主任》2004,(5):35-36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所影响、所支配、所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精神文明范畴.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着莘莘学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是清华的文化核心;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日本索尼公司,以"开拓者"的企业文化来教育员工,使企业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它的开拓者的口号便是索尼公司的文化追求.可见,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何等重要.同样,校园建设中的中队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有积极性和负面性的"二重性",所以需要不断重构我们的民族文化.重构民族文化是为了影响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大力输出民族文化.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民族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开放性和前瞻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和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个体人格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或本质,它的形成和发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相联系,特定人格往往是特定文化的必然结果。文化对人格的塑造是通过前期生存教育、社会化教育、社会控制教育来进行的,并且通过对人格的评价及再塑造,塑造出完整的人格。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文化面前绝不永远是消极被动的,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环境,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文化与人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文化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变迁是其重要特性.教育作为使人成为符合社会需求、成为一个"文化人"的最合适中介,承担着文化传递重任,而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必然是社会文化传递重要手段.它应具有一定的自觉,担负起适应并促进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创新,21世纪必定是一个急剧变革,以创新为特征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特征向沿袭了数百年的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呼唤一种新的教育精神,企盼构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适应这种时代特征的要求,如何构建"创造教育"模式正引起整个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所谓"创造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本文将是对构建"创造教育"模式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正确认识在创造教育中创造与继承的关系 从教育本身来看,它蕴含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使前人创造的文化传…  相似文献   

14.
教育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和必然产物,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前提.我国教育以"三个面向"为标志启动了追赶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适应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本文通过以下几方面对如何提高教师文化的素质做出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先进的中国人对近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它具体反映了国人的思想、心灵、情感和思维的变化.近代中国思想发展是社会进步、民族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既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发展起来的,更是先进的中国人在危局中自省、自强,内在地根本推动的.学好本专题,同学们在复习中必须整体上把握近代思想发展历程,即把握一个主题、两大文明碰撞、三大特征、四个阶段、五个转变与两个比较.  相似文献   

16.
拉祜族建筑文化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迁是当代拉祜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是文化解构与重构的结果。通过把握拉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变迁规律,用文化解构与重构的方法来分析,并以此来促进对当代拉祜族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胡适等当年提倡的白话文,在"五·四"时期即已替代了文言文,成为社会普遍使用的思想交流工具.以提倡白话文、推动文学革命为契机,中国文化实现了一次大飞跃.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是"充分世界化",也就是现代化.而白话文运动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载体--汉语的现代化.它对我国学术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在半个多世纪之后,旧事重提仍对白话文进行非议,是对汉语发展的历史无知,也无视现代汉语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14,(11):14-15
唐弘容:这是一个相当宏大的话题.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用最浅显最简洁的文字把文化概括为“文化是通过集体劳动而改造自然并改变人们自身的总成果”.文化永远处于发展状态,前人创造的文化,对于我们来讲,就是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创造的文化,对于后人来讲,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说“古代发生的,传到现在,就是传统文化”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简言之就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它具有承传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其发展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印记着自己民族和国家的鲜明特色,这就是民族文化.文化会超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不同阶段,持续地承传与发展,并对现实的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对公认的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认识和觉悟。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就是以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普遍真理为指导,创造一个教育内部、周围以及一切与教育相关联的社会和谐氛围、优越条件和良好影响,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各个方面。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优化教育环境,是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创造均衡发展的教育环境均衡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整体推进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