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制备甲醛捕捉剂乙烯脲,并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清除甲醛的效率.实验中以乙二胺和尿素在回流条件下反应制备了乙烯脲,采用高温蒸发冷凝结晶的方法对制得的固体产物提纯.对提纯后的产物进行熔点测试,乙烯脲的理论熔点133℃,测得产物的熔程132—133℃,与理论值相仿;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谱图表明产物确系为乙烯脲.实验对该产物进行了模拟除醛效率测试,测试发现,常温下质量百分浓度为8%的乙烯脲在4h内对甲醛吸收率为86.5%,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静心滴眼液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两种溶荆提取方法对成方及各味药进行提取,所得提取物.用KB纸片法分别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除芒硝外,其他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结论:静心滴眼液抑菌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山苍子油多段连续减压精馏提取柠檬醛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多段连续减压精馏山苍子油提取柠檬醛的生产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不同操作条件(回流比、塔顶温度和塔釜温度)下所得柠檬醛产品的浓度与得率,得出了该实验流程精馏塔系统的塔顶温度和回流比的控制对产品纯度有显著影响.维持较高的系统绝压为666.612~2 666.447Pa时,阻聚剂和抗氧化剂的添加量最少应达0.3%,可获得该实验系统提取柠檬醛的较佳工艺条件.基于该文原料油生产的柠檬醛纯度最高达95%,得率65%.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不同方法提取茶叶、金银花、穿心莲提取物对口腔病菌的抑制效用,寻找较优抑菌情况.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中药提取液去除鞣质的新方法——CuCl2沉淀法,利用鞣质分子中多个酚羟基作为配位体与Cu^2+发生配合反应生成沉淀的特性,在保证药物有效成分不被破坏的同时,对茶果冬青、五味子、红景天、红景天复方、仙鹤草、山豆根、杜仲、枳实、防己、荷叶、紫苏等多种中药除鞣效率均可超过95%,药物的有效成分损失小,杂质离子的残留量低。试验考察了CuCl2加入量,pH值对鞣质去除率及药物有效成分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Cl2用量的增加溶液中鞣质的残留量也将达到一极限值,适宜的pH值为6.5~7.5、CuCl2沉淀法是一种新型、理想、高效的除鞣方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对这些提取物的精制工艺进行探索,进而在实验室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出有效成分.其最佳工艺参数是:银杏叶的浸泡时间为5h,粒度大小在50~70目之间,浸提温度为70℃,提取次数为3次.  相似文献   

7.
将相转移催化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化学法提取柠檬醛工艺,改善了反应条件,提取得率超过90%,柠檬醛含量高达97.6%。  相似文献   

8.
在新装修的室内,甲醛很容易超标,长期吸入甲醛可导致心悸、失眠,严重的可导致白血病,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何对甲醛进行定性的检测呢?高中教材中关于醛的性质主要有两个反应,一个是醛和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发生银镜反应,可以用来检验醛基;另一个是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也可以用来检  相似文献   

9.
茶树中茶多糖含量测定及提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温度、酸碱盐介质及微波提取对茶多糖提取的影响,实验表明,用氯仿、乙酸乙酯将茶叶、茶树枝梢、茶树根粉末进行回流提取之后,再用质量分数2%的碳酸钠溶液在微波提取器中浸提3次,可将茶多糖及其它有效成分充分提取出来,其中茶树根多糖提取率高达7.25%,茶树枝梢可达6.34%,粗老叶子可达6.07%。  相似文献   

10.
桑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声波法对桑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得到Ⅰ、Ⅱ、Ⅲ共3个提取物,然后采用二苯代苦味酰肼自由基(DPPH·)法对提取物进行了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3个桑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这说明了桑叶可作为自由基清除物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以皮革下脚料铬革屑经碱法制得的蛋白粉为复合氨基酸来源.对饲料添加剂复合氨基酸铜螯合物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研究了PH值、温度、时间对螯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螯合反应条件:pH=11.0,温度为60℃,时间为30min.并在该条件下测得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mCuSO4·5H2O:mAA=1:3;配位比为nCu2 :nAA=1:2;产品螯合率达到93%.并用红外光谱法鉴定产物.  相似文献   

12.
微波方法制备了[bmim]PTSA离子液体,并用于催化合成丁酸丁酯反应中.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酯化反应最佳合成条件为:[bmim]PTSA用量15mL,醇酸摩尔比1.4:1.0,反应时间2.5h,酯化率达97.8%.离子液体易分离回收,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3.
以高碳混合粗脂肪酸和甲醇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研究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宜工艺条件为:醇酸摩尔比5: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催化剂用量1.5%(以原料中脂肪酸质量为基准),甲醇分三次加入.由高碳混合粗脂肪酸制备的生物柴油,其各项技术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标准接近.  相似文献   

14.
以二甘醇单丁醚(MBDEG)与马来酸酐(MA)为主要原料,采用无催化剂酯化法合成聚羧酸减缩剂减缩活性单体二甘醇单丁醚马来酸酐单酯(MBDEGMA)。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考察减缩活性单体合成中酸醇摩尔比(n(MA)/n(MBDEG))、酯化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FT-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MA)/n(MBDEG)=3.0∶1,酯化反应温度为130℃,酯化反应时间为4.5 h是合成减缩活性单体的最佳酯化条件。以最佳酯化条件合成的大单体为主要原料制备的聚羧酸减缩剂(SRA-PC),具有良好的干缩性能。当掺量(折固掺量)为0.30%时,水泥胶砂干缩率降低了34.57%。  相似文献   

15.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作氧化剂在拟均相体系中制备了双醛淀粉,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高碘酸钠的浓度、反应pH值、高碘酸钠与淀粉摩尔对产品中双醛含量的影响。在选定的实验范围内,制得了双醛含量在64.1%~90.3%的双醛淀粉。  相似文献   

16.
酯化反应在微波条件下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微波辐射技术应用于甲酸恒温酯化反应中。对家用微波炉进行了改造,利用该微波反应装置在恒温下研究了甲酸与正丙醇及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同时研究了在无微波的传统热浴下相应的酯化反应,测定酯化的反应速率常数。实验表明,采用微波加热的反应速率常数都大于传统加热所得的值。由此可见,采用微波辐射在甲酸酯化中能极大地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存在"非热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N—(3—十二烷氧—2—羟)丙基—N,N—二甲基胺,研究了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反应物配比对反应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微波辐射可以加速N—(3—十二烷氧—2—羟)丙基—N,N—二甲基胺的合成反应,而且产品产率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合成了一种高效重氮盐,在关键的一步以对苯二酚为原料合成对苯二丁醚的反应中,应用了相转移催化法,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对产率的影响.同时对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也进行了考察、初步得出了对苯二酚正丁基化的最佳条件.目标分子的生成中,对中间体胺分离出来后,立即重氮化,同时加入氯化锌使之生成稳定的复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对甲苯胺为原料 ,通过在溶剂中磺化的方法合成出对甲苯胺 -邻磺酸 .讨论了各种反应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 .最佳工艺条件为 :以 5 0 m L二氯苯 (工业品 )为溶剂 ,2 %~ 5 %发烟硫酸为磺化剂 ,发烟硫酸与对甲苯胺的摩尔比为 1.10~ 1.12 ,硫酸的进料时间为 10 m in左右 ,成盐时间 2 h,蒸馏 8h.此条件下制得的产品优于国外同种产品 .  相似文献   

20.
新型阳离子复鞣剂PAED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制得具有良好稳定性、水溶性的氨基树脂预聚体;以二乙烯三胺、己二酸、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聚酰胺多胺(PAE),再把两种树脂共聚,制备出一种稳定性好.具有鞣性、助染性、保毛性的新型毛皮鞣剂。讨论了PAE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通过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