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被”艳照     
“被XX”是近年来很流行的热词,什么“被增长”、“被就业”、“被代表”、“被幸福”、“被愿意”、“被听证”、“被上市”等等,你想也想不到的,就突然“被出现”了。2009年7月29日《羊城晚报》有文章说:“‘被增长’之后,‘被就业’横空出世。‘被就业’是一个个的案例,‘被增长’则源自公众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被”字句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七十多年来,语法学界对“被”字句研究概况,首先重点介绍专家论著中“被”字句论述的主要观点,然后,分别介绍“被”的词性、“被”字句的类型、“被”字句和被动句的关系、“被”字句的语义特征、“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关系、“被”字句和其它句型的转换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例举了当今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被……”的现象,即上课伊始“被开心”、情景中“被设计”、评价上“被物化”、互动间“被应答”、活动时“被参与”,并对这些现象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实际运用的情况看,“被”族结构存在三种类型:“被+V”型、“被+A”型和“被+N”型,其中“被+A”和“被+N”是“被+V”的衍生形式。通过示例分析,“被”族结构的语义特征为词义上包含主动义,并具备明显的施动属性。而衍生结构中的“A”和“N”则通过临时动词化来取得“被”族结构的语义特征,从而实现其讽刺、嘲讽等语用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5.
媒体中“被”字句的新用法越来越多,“被”字句出现了新的用法而其他表被动的形式却没有这种用法“,被”字句的这种用法已不仅仅表示被动,它还有语用上的特殊含义。本文将从被动句和“被”字句的发展“,被”与“叫”“、让”“、给”的对比“,被”字句新用法的语用价值等角度分析媒体中“被”字句的新用法以及其他标志词没有出现这种用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洪军  曹晓红 《文教资料》2006,(35):106-108
本文对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中的“被”字句从形式类型上作了多角度的考察分析。对“三言”中“被”字句的名词、动词、补语、状语、谓语等的情况进行了分类描述,同时结合“被”字句时代发展特点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言”中“被”字句基本符合“被”字句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徐洁 《今日教育》2010,(2):59-59
最近.有一个词比较走红:“被XX”.学生从小到大都“被关心”着.在学校“被教育”“被培养”“被希望”“被期待”.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要学什么不要学什么,都有人管理。放学后“被护送”“被接送”。在家里“被疼爱”“被检查”“被签字”.吃喝拉撒都有人照顾。节假日“被培优”“被爱好”“被特长”.方方面面都有人辅导。  相似文献   

8.
另类“被××”格式语义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自杀”等另类“被××”格式与传统“被”字句的句法要求、语义结构不符,但却能被受众接受.在这一格式中,“被”处于高谓语的句法地位,内部形成“‘被’+事件”的语义结构,“被”是对“NP××”所表事实的一种判断,或认定其非自主性,或作出否定暗示.借助网络的巨大影响力,这种另类“被××”格式正被泛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汉语新词语中,2009年4月问世的“被-”格式衍生的新词数量最多。对这一典型格式进行深入考察,无论是对汉语新词语研究还是词汇语义学,都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价值。1.“被-”格式的演变轨迹为三阶段:“被××”成为“自为行为致使”表达式导致“被-”的语义偏离-“被××”生出“遭遇虚假事件”表达式引发“被-”的语义转化一“被-”格式后接成分多样化促使”被-”的语义进一步衍化。2.“被-”格式包括致使、遭受、蒙受等语义模式。3.“被-”格式的表达特点可概括为:所指现象的否定性、所持态度的不满性、所言风格的调侃性。  相似文献   

10.
也论"被发文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证了“被发文身”的“被”同“剪发文身”的“剪”,应释为“剪短”。(1)把“被发文身”和“被发缨冠”中两种情形的“被”混为一谈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2)两个“被”与“披”的联系枢纽不同(一为音,一为义),因而两个“被”形同义异;(3)“被发文身”的“被发”虽然在发式上兼具“剪短”、“披散”两面,但与“披散”相比,“剪短”是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几个世纪以前,人们勇敢地把自己从极权主义教会的权威下、从传统观念的重压下、从半封闭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下解放出来。如今,人们又经历了一次“解放”,依旧是有欢乐、阳光、自由,可惜的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存在着可怕的错位。有人是这样解释这些现象的: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我们不禁要问:“八荣八耻”渗透的是“有义务知道”的口号,还是“心灵深…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网络新词“被自杀”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并迅速成为网络焦点,随后相继出现“被就业”、“被增长”、“被开心”等等一系列形同“被XX”的网络用语,目前,这类网络用语有愈演愈烈之势,已被多种新闻传媒使用,甚至已经袭用到日常生活的口头表达中。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汉语动词被动化理论对“被”字句的生成进行新的探索,认为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汉语“被”字句中的其他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而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  相似文献   

14.
王引之认为“被,翦”当作“劗,翦”,其校勘有误。“被”通“破”、“披”、“柀”、“鬟”。高注正确。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献中的“被发”有双重意义:“被发缨冠”“被发及地”中的“被发”表示披散头发;“被发文身”“被发左衽”中的“被发”表示剪短头发。古书异文、相关词语的组合共现情况、一些语文工具书误解“被发”造成的内部矛盾以及同形词“被”与“披”的不同联系方式等,都可证明应该区别对待所指不同的“被发”,而不应将它们混而为一。  相似文献   

16.
当下,有一个字非常时髦,那就是“被”字,比如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愿、被就业等等,简称“被时代”。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些语文教学现象套用一下这个“被”字,似乎也比较合适。尤其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在这里我姑且称之为“被阅读”吧!此现象如果不加以厘清,语文教学恐难走上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7.
王翠 《语文知识》2011,(4):121-122
近年来,网络上大量涌现出“被自杀”、“被和谐”、“被就业”等“被”字结构的新用法,这一用法与传统的“被”字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法层面、语用层面、流行原因等方面进行再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被“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罗贯中《失街亭》。“又被”之“被”,高三册语文课本无注。按:被,加上。与下文“被乱军所杀”之“被”(表示被动之词)不同。《辞海》(一九七九年版):“被,加。”又,《楚辞·九章·哀郢》:“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被,加上。”以上都是“被”有“加上”义的明证。 (二)奈“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廓,又无  相似文献   

19.
用“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对312名汉、瑶族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各群体与总体、各群体之间对两种价值体系18个价值项目的排列相当一致。在终极性价值体系中,“拯救灵魂”、“成熟的爱”、“兴奋的生活”、“真知灼见”被列为四个最不重要的价值项目,“真正的友谊”、“自由”、“陕乐”、“合家安宁”被列为四个最重要的价值项目。在工具性价值体系中,“服从”、“合乎逻辑”、“清洁”被列为三个最不重要的价值项目,并且表现出所有群体的极其一致性,“愉快”、“有能力”、“心胸开阔”、“诚实”被列为四个最重要的价值项目。个别价值项目也存在着某些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人的眼中,体育课被认为是“副课”、“豆芽课”,教师被认为是“不被重视的”、“不被注意的”群体。人们普遍认为:搞体育的是“吃青春饭的”,年轻时活蹦乱跳,年老时浑身是病。也曾经听到其他一些学科的教师说,“体育课就是玩的课,谁都能上……”于是,有部分体育教师在这种环境中自己忽视自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给多少钱出多少力”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