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案例: 某大学后勤所属A企业是高校后勤改革的产物,成立于1995年,学校为了优化组合,减轻学校财政负担,由原来各个后勤实体中几个经营性单位合并组建成企业,因此高校后勤企业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事业编制职工大部分是从各单位“分流”出来的人员;公司中有一部分是农转工,都是由于学校征地按照国家政策安排进来的;有一部分是大集体,是街道划归到后勤企业的;企业编制员工一部分是招聘的技术人员,一部分是退休接班的工人。企业人员构  相似文献   

2.
“合同制”职工是指高校后勤实体中不属于学校事业编制,以劳动合同为契约的员工。这支队伍中既有历史遗留下来的为解决教师配偶、子女就业而接纳下来的近乎学校事业编制的老员工,也有新时期采用人事代理、人才租赁等方式补充进来的新员工,还有来自社会再就业的“下岗职工”、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事改企”的逐步推进,高校后勤人事体制改革的外部条件日趋成熟, 改革“老人老办法”政策势在必行。一、改革高校后勤“老人老办法”的意义高校后勤的“老人”主要是指后勤实体与学校行政规范分离前在编的正式工, 含事业编制干部、工人以及企业编制工人。“老人老办法”是指在后勤实体工作的“老人”除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档案工资和级别,仍参照学校同类人员的标准(不少高校是不低于学校同类人员的标准)由后勤实体支付他们的工资和奖金、福利,退休时人员仍归属学校。这个办法当初对顺利推进改革、保护和调动职工积极性以及维护学校稳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非事业编制员工的激励也逐步成为许多高校后勤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许多高校后勤企业只注重事业编制员工的激励研究,而疏忽了对占70%以上比例的非事业编制员工的激励,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非事业编制员工的积极性,这必将会影响到高校后勤企业的发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企业非事业编制员工薪酬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非事业编制员工薪酬管理,以充分调动其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目前高校后勤企业非事业编制员工的薪酬管理理念滞后,在薪酬结构、工资水平、晋升渠道、福利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理念,设计合理的薪酬方案,构建科学的薪酬晋升渠道,制定完善的福利政策,打造成熟的企业文化,应是加强高校后勤企业非事业编制员工薪酬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各校后勤实体与学校行政分离,转制成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职工由原来学校“发”工资变为现在自己“挣”工资。随着运行机制的变换,学校原有的事业工资结构和分配办法已不适应后勤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后勤实体都在积极探索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适用于高校后勤实体的企业工资结构及分配制度。1.事业工资制在高校后勤实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离不开高校后勤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高校后勤的实体员工又是开展高校后勤工作的主力军。而从事我国高校后勤工作的实体员工大都存在着文凭不高、个人自身素质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只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才能更好的为我国高校事业发展而服务。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加强高校后勤实体员工激励机制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用工模式不断发生变化,教职工员工结构也有了显著的转变。随着编制内教职工退休人员的增多,后勤编制内人员不足,但高校事业编员工筛选控制严格,人员缺口无法补齐。为了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临时工"逐渐成为了高校后勤人员的主力军。但其用工规模大,且来源复杂,缺少系统培训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各个高校中对于编制外用工的管理,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用工风险大,员工约束能力低等问题。为此,高校应不断的完善人事管理制度,采用劳务派遣,最大限度减少用工风险,给编制外员工提供培训,使高校后勤编制外用工管理规范化。本文以目前编制外用工存在问题以及人事管理制度为出发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七年多来.后勤服务实体整体上实现了与学校事业管理体系的分离,初步建立了企业化的经营运作模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学校市场放开后后勤实体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以后怎样发展?怎样面对原有的资产、人事、分配等历史问题?怎样解决改革中出现的资源短缺、资金不足、比较优势不明显等新的情况?都是摆在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及员工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队伍是"不上讲台的老师",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的学生规模、科研经费和建设规模大幅增长,对后勤系统的保障和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大多数高校后勤职工队伍的补充主要通过聘用非事业编制人员的形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一、高校后勤员工的素质现状 高校后勤员工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可分为事业编制员工(即正式工)和非事业编制员工(临时工和合同工)组成,由于历史原因,工作在后勤集团正式工,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管理创新能力不强,大量"老人员"陆续到了退休年龄。为维持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非事业编制员工所占后勤比重正在逐步增大,承担着后勤越来越多的主体工作,由于非事业员工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层次较低,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所占比例比较低,职业技能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少之又少,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1、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一方面按市场经济观念进行企业化转换,另一方面又因为计划经济思想和自身事业单位角色的特殊性,导致迟迟不能彻底改革,这就造成很多高校后勤机构臃肿,事业编制人员相对过剩. 2、员工队伍老化.因历史等原因,大多在后勤管理岗位的事业编制员工文化和管理水平偏低,年龄偏大,但工资待遇很好,面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大多数是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极度缺乏具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理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这使高校后勤形成一股思想落后、暮气横秋的工作氛围,这些都成为制约高校后勤发展和改革的短板.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是一种纯公益性的服务,从经费使用、人员工资的发放到资产的购置等都由学校财务统包统揽,它的收入也由学校财务部门核定上缴,即收支都纳入学校财务预、决算,实行事业报账制,不单独核算。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实体正逐步有序地进行社会化改革,成立了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因此,认真研究新的形势对高校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及其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对此做些探讨。(一)理顺与学校的产权关系高校后勤改革的财务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要从…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全国大多数院校完成了把后勤从学校事业编制中规范剥离工作 ,三年实现社会化的改革目标将于年底成为现实。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后勤实体还没有显示出蓬勃活力 ,还存在极大的不足。后勤实体缺乏活力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后勤员工对内外环境和学校的政策规定、特别是对人事、分配制度以及待遇、奖惩等的公平感如何 ,直接影响到其积极性的发挥 ,已成为能否增强后勤实体的凝聚力 ,焕发实体活力 ,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怎样才能实现职工公平感 ,以焕发后勤实体活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企业文化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勤社会化改革使高校后勤由机关变成企业实体,)~tO.x-作人员也相应地由管理干部变成了为师生服务的企业员工,这种体制的转轨与角色的更换必须以文化的重塑来支撑。高校后勤虽然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涌潮中的弄潮者,但其与高等学校的特殊血缘关系,决定了其企业文化也必然具有其独有的优越性和特殊性。高校后勤实体在转轨时期,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优势,努力重塑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引领后勤实体朝着健康有序的轨迹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党组织与高校后勤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后勤从业人员的更新换代,现有的后勤服务人员逐渐以非事业编制的人员为主,原有的纯粹事业单位性质的后勤正向企业性质的后勤转变。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服务于师生员工的定位,决定了大学的后勤与社会上的企业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为更好地实现大学后勤的服务宗旨,建设符合时代特点、符合高校实际的后勤文化必不可少,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后勤员工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员工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员工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员工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在后勤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必然要从事业编制中剥离出来。如何保障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以及保障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新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后勤走向社会,后勤服务实体规模也必然要扩大,因而必然要聘用许多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如何保障这些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如何协调聘用人员与剥离编制人员的工资待遇等问题,这些都是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否还应该像  相似文献   

19.
高校后勤工作是高校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保障、基础和先行者,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只有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高校后勤保障,才能使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然而,高校后勤员工的现状往往制约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提升后勤员工的素质,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后勤工作,就成了现代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最迫切的问...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在高校后勤系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在高校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学校发展需要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使后勤从事业福利型向产业经营型转化,恰当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有关理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实体面向校内和校外两个市场提供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