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总目标是:“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在实现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总目标的过程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担负着锻炼学生健康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是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基于对学校体育高品质发展、“双减”政策的理解开展“全位型”课堂、“全时域”活动、“全景式”特色三位一体的体育生态品质提升项目,有助于学校体育工作重建良好生态。通过学科融合、多元联动、科技助力等形式,整体、全面提升学校体育生态品质,有效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积极优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改善区域体育生态。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枝城市教研室坚持素质教育,固全面育人之本,走教研兴教之路的指导思想,教研工作坚持强化教管抓“两全”,优化教研抓队伍,深化教改抓课题的工作思路,发扬“求是、求实、求新”的教研作风,群众性的教研活动蓬勃开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超常发展,已初步显示出教育转轨时期教研工作的时代特色。 强化教管抓“两全” 1.发挥各学科教研员在强化教学管理方面的“督学”功能。市教研室除参加开学工作检查、教研工作视导、学校管理“校校行”外,还推出了旨在落实“两全”方针的整体调研制度。一月剖析一所学校,由室领导挂帅,调派各科教研员全面、系统、深入地调研,即按《视导细则》和《教学工作评估表》对学校管理、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王小强 《家长》2023,(11):13-15
<正>“双减”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优化教育质量,使教育回归育人本源,完善素质教育体系。所以新教育背景以“全民体育意识”为重要目标,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普遍较低,这与学校教育体系息息相关。教育部颁布的有关中初中体育教学相关条例中明确指出“初中应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双减”政策明确全面育人的终极目标,将体育重要性与智育重要性持平,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益阳市赫山区万源学校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着眼学生终身幸福,坚持走高品质、特色化办学之路。学校秉持“健康第一、全面育人”体育理念,朝着“风光美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育人方向,正稳步踏入“体教融合、育体育心”的特色体育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6.
中学图书馆育人管理与素质教育●福建福清三中林道挺中学图书馆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学图书馆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强服务育人的管理,是全面贯彻“两全”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育人阅读”和“阅读育人”是中学图书...  相似文献   

7.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体教融合”始终要把握人人体育、特色发展的原则,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应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共享,全面融合,最终实现全面育人。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杭州市下城区“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以“小候鸟驿站”为实践载体,定位“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构建以体育课程立基础、以德育课程树灵魂、以智育课程搭枝干、以美育课程活血脉、以劳育课程展气魄的“五位一体”的“融合育人”课程体系,坚持直接教学与实践体验共生教学策略,融合多方力量,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与社会协同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9.
“双减”不仅是为学生减轻负担,而且要让学校聚焦全面育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的健康发展。杭州市钱塘区在探索“减负提质”过程中,积极搭建全新育人模式,以“三增”(增教学转型、增课内外体育活动、增劳动实践活动)促进“双减”软着陆,唤醒教育回归本真,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体育与教育吴翼鉴《学校体育》杂志社曾对“学校体育应以育人为本”开展过讨论。有人认为;“教育的育人标准也是体育的育人标准”、“教育的目标就是体育的目标”。认为“假如体育只讲增强体质,就是表明只是育体,而不是育人。”①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五育融合”、“双减”精神,是育人方式改革提出的重要命题。当前中小学生教育体系中,“德智体美劳”协同育人的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过于强化智育的地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人才需要我们更加关注“五育”的内涵和意义,学校教育协同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育不仅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双减”背景下,一系列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举措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存在全方位育人理念还未全面落实,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实践模式亟待构建,缺乏联动性的课程内容结构,家庭、学校和社会还未形成合力,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整体尚待完善等困境。因此建议采取不断形塑“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发展格局,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实践模式,完善课程教学的体系化设计,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协同性,加强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助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放眼古今中外,著名学校无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内涵发展、轻负高效”成为时代和社会对学校教育要求的最强音时,学校开展文化建设更加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学校文化的构建之路应从育人者文化开始,而营造育人者文化的核心就在于文化自觉意识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树森 《成才之路》2009,(3):I0008-I0008
我国学校体育在目标问题上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实施这些目标都曾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长期以来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单一,过分注重“量化”评价,而忽视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指向的评价,使评价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闭合环节应起到的反馈检验作用与学校体育目标错位。为此,根据当前体育学习评价的现状,挺出了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高枝体育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让每个学生都能活泼地发展,让每个学生运动起来,人人享受体育”是高家岭镇中心学校的育人理念。为加强体育工作,该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把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素质教育中,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中,从而创建了学校的文化特色——阳光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18.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把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9.
“育分”体现的是应试教育,“育人”体现的是素质教育。我担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校长以来,面对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新挑战,立足学校实际谋发展,对“育人”这个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了特色定位.培养具有“真、善、美”品格全面发展的学生;对“育分”做了具有时代内涵的诠释: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提高教育质量;把“育人”与“育分”有机整合,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引领文化是学校的重要功能。以“原生态”价值取向“再造”民族传统体育,是学校体育的责任,也是学校体育的优势,体现着学校引领文化的应有之义。“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再造应重在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而创新至少应当循着两种发展思路与方向:一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与人文理念,反映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的复杂性;另一个则是以原生态的赤子之心,还原生态的赤子之体。如果将这两种思路与方向融为一体,“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的“善本再造”,将促使我国学校体育呈现中西体育文化珠联璧合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