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要想让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就要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本科教学偏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也发生了变化,专业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出现了融合,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大量的软件课程,其中,"平面设计"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利用Adobe Photoshop Cs、CorelDRAW软件处理图像,合成图像,设计平面作品,为从事  相似文献   

2.
安德锋 《教师》2014,(26):46-47
文章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建筑工程系建筑类的专业建设与实践为例,从优化课程设置、抓好"两证"培养、开展一体化教学、深入教学硬软件建设、强化工学交替的实训基地、改革技能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技工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是找到专业硕士课程"量化投资"创新性实验教学解决方案。阐明了研究生专业硕士课程"量化投资"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探讨了针对"量化投资"侧重不同量化投资研究方法的实验教学平台软件的选择,提出了以万得资讯、SPSS及文华赢智程序化交易软件作为侧重统计分析方法、培养统计专业硕士的量化投资实验教学平台软件的方案,探讨了"量化投资"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设置,包括量化选股、量化择时、配对交易、程序化交易方面7例创新性实验项目设置,实验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实验教学的评价方法,并以北京工商大学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量化投资"课程为实际案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软件行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对软件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匹配分析,提出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定位,提升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实时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层次复合型软件人才等建议,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软件类专业。  相似文献   

5.
课程设置是整个教学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人才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拥有一套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首先明确了软件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原则,然后指出目前软件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软件产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实际运用能力的四年不断线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2004,(1):16-16
近年来,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与上海罗兰麦特软件公司校企合作培养中、初级软件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又适应市场需要的办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办学优势。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为了确保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既反映当前的主流技术,又重视知识的适用性,学校与公司一起在上海、北京等我国信息产业发达的前沿地区,对软件企业的发展规划、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软件人才的需求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的市场调研,按"夯实基础,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强调适用,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原则设置软件专业的课程。整个课程体系既涵盖了计算机的基…  相似文献   

7.
课程体系建设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以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背景和课程体系设置的措施,以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软件工厂"培养模式是将软件企业的理念、标准与管理运作方式渗透到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此来弥补传统培养模式的缺憾。为了培养适应IT企业需求的软件工程师,从构建校内"软件工厂"入手,详细阐述了工厂平台搭建、工厂团队组建、工厂制度制定的方法。以Android开发工程师的培养为例,提出了与IT企业无缝对接的培养目标和"必需、够用、实用"的课程体系,探索出适合Android开发工程师的"基础、提高、完善"3个阶段的"软件工厂"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武博 《成人教育》2021,41(10):83-88
德国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腾飞的武器,德国职教师资则是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往往被认为是最为严格的培养,其课程设置亦具有特色.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课程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设置,不同阶段课程设置的内容与形式都有所区别,课程设置中所体现的"标准先行"的课程改革理念、"教师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目标以及"无缝衔接"的课程内容都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学院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艰难探索实践中确立的。在此模式下,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运用"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指导其改革实践,从课程设置到训教方法改革等与企业紧密耦合,把学生放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博士生培养机制优化: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博士生培养质量。从国外高校博士生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的经验中发现.我国高校必须以"科学研究"为价值取向.通过统筹考虑博士生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来优化博士生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作为大连市政府投资数亿元建设的软件与服务外包和网络、动漫业等新兴支柱产业中等职业人才培养基地,大连计算机学校紧紧围绕"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未来"的办学宗旨,在办学中致力于专业设置求"特"、教学计划求"实"、教学内容求"精"、教学过程求"真"、教学行为求"巧"、教学能力求"专"、德育工作求"优",为大连软件产业培养了大批软件蓝领人才,深受社会各界好评,成为同行业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和开展学生活动面临的困境,思考"合理的团学机构设置,完善的规章制度修订,得力的学生干部培养,学术,文体齐飞的学生活动举办"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得力的学生干部培养"对于独立学院团学组织文化体系建构的关键性,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提出具有独立院校特色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4.
依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思路,在分析目前隧道工程课程安排、授课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通过整合类似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隧道设计理论知识与专业设计软件的操作,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设置隧道现场实践学分,做到课堂学习与现场实践的同步进行。明确了工程职业道德教育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分析工程事故案例的方式,从技术和道德的角度教育学生。采用以上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可培养技术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研究、侧重工程应用的宽口径专业。本文比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精神,基于我校计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诸多不足及其对专业建设的不利影响,阐述了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例的依据和必要性,探讨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职软件专业教学模式构建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软件专业人才的培养。文章从工学结合“12345”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入手,构建高职软件相关专业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结合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软件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介绍了高职软件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高职软件相关课程教学模式以及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软件相关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软件实训教学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高校软件类专业培养模式与软件开发企业需求的差距,探讨通过软件实训的方式培养满足企业需要人才的路子。建立软件实训中心,设置适合企业需要的实训课程体系,进行软件开发实战演练,实行企业员工化管理,强化团队精神和质量意识,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软件开发人才。通过我院首批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进行的试点与探索,取得了初步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始于职业教育,赣南医学院借鉴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开展了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文章分析了赣南医学院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课程设置的原则,介绍了其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课程设置包含的五个课程模块,并对其开展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课程设置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了6位在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进行了一次专题为"软件蓝领人才培养情况"的视察.此次视察的背景是:2001年,省教育厅根据省政府<关于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广东IT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十五"期间我省培养"软件蓝领"人才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2002年4月,省教育厅颁发了<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软件蓝领方向)课程设置计划>,到秋季,开设软件蓝领专业的学校已有25所,招生数达1896人,并取得了阶段成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四所普通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音乐教学普遍存在教学设施配置不足、师资不达标、课程设置不太合理、重视程度不够等现实问题.通过完善硬件软件基础设施、音乐素质培养、多元化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创新等措施,开拓新的教学理念,使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学成为高校素质教育"必修课",为培养具有音乐修养的综合人才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