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大部分高校是地处民族地区的地方高校,民族地区的地方高校区别于发达地区高校的明显特征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和拥有众多少数民族学生,这既是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是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发展的有利因素。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少数民族学生的优势确立本土教学方式,研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发挥高校社会功能,开发民族民间产品,确立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本土教学特色,以增强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及其学生的生存竞争力,并进一步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构建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开展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重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关注民族传统文化创新等,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认同民族文化,继承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整合机制理论为基础,研究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资源整合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有效推进高校校园文化与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策略研究,探索地方高校发挥"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新功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职业学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对接区域文化产业打造民族特色专业等策略,形成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的新模式。广西立项一批中职示范特色校,实施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民族特色项目建设为依托,在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人才培养上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李曼丽  韩添任 《考试周刊》2009,(29):178-179
地方高校要突出教育特色和体现优势发展,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是必要的。地方高校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已进入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多元文化时代需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地区高师应加强以本地特色声乐文化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多元文化声乐教学,这既能传承、创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又能促进高校特色办学,关键是要有的放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改进教材.  相似文献   

7.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三级课程体系之一的民族地区地方课程有着重要的民族文化功能。在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建设中要坚持以正确的文化观为指导,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进行民族文化选择、并采取有效的文化传承形式、注重民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地方课程对民族文化的选择、传承、创新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褚海峰 《广西教育》2022,(9):137-140
本文以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究地方高校设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阐明地方高校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现状及成因,提出改革实践中以民族文化研究为培养核心,加强跨专业学科融合,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增进设计教育产教融合等策略,以切实提高地方高校设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保护、挖掘民族艺术资源与建设地方高校音乐学特色专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根植于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地方高校的音乐学科专业建设,通过挖掘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的音乐教育特色课程,构建自成特色的课程体系,既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又有利于专业发展和增强地方普通高校的竞争实力.优化配置民族艺术资源,设置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课程、编制具有民族特色的教材、增强教师民族音乐底蕴、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于民族艺术个性构建音乐学特色专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教育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石。传承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化、引领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捷径。在新的形势下,民族文化传承面临哪些冲击?如何更有效地传承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主要的校园生活方式,在塑造大学生人格品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还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本文将从如何发挥大学校园在传承文化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工具是教育。民族聚居区高校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文化取向上具备"二重性"的同时,相对于其他非民族聚居区民族院校,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作用,是民族文化在教育系统中的主传承场。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物质文化和工具理性对大学的冲击使大学文化传承出现了生态性失衡,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文化碰撞交流和传递中被遗忘和边缘化。民族非物质文化和大学教育存在着生态性的互动和制衡,大学生态对民族非物质文化具有吸纳和创新价值,民族非物质文化传统促进大学文化生态平衡和特色发展;通过建构人文-文化、学科-学术、静态-活态、生态-人文等和谐共生的平衡生态,实现民族文化和区域大学共生共荣的互动发展和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民族文化的传承大多依赖于民族群体自发的教育活动,例如民族节日、民族习俗、民族宗教活动等。这种原生态的、内生的教育活动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少数民族儿童适应了本地区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在主流文化的巨大冲击之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只依靠少数民族自发地传承活动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来完成。当前,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民族学校是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本文主要探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学校教育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和积累的文明瑰宝,具有鲜明的传承性、象征性、地域性特征。民族服饰、图案装饰、技巧工艺等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小学美术是“五育并举”教育中的重要学科,通过分析传统文化深刻内涵,论述民族文化在小学美术学科国画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因学科设置的统一性,普通高校艺术类学科一致分为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等,少有艺术学理论专业方向。单一的专业可以满足技术型人才培养,但不利于综合型理论人才培养。尤其民族地区高校,对地方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并非音乐学、美术学等现有学科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所能胜任。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应有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现代高校建设的核心点在于打造品牌。在坚持科学性、法制性以及先进性等现代文化构建的基本前提下,依托地域性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打造高校品牌,应该是新建民族地区高校品牌构建最为明智之举。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个案,从特色校园基建、学院制度创新以及个性校园文化活动三个角度切入,探讨新建民族地区高校品牌的构建,期待对于国内同类高校品牌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支柱。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裁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文化的多样性使得高等学校教育肩负着巨大的重任。基于当前高等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现状,诸如课程设置.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等,文章通过从民族文化传承的对象.内容.方法三个层面,来研究云南高校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决定高校应该加强文化服务地方建设力度。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桂林师专)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活动、优化校园环境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积极为所在城市的文化发展繁荣贡献力量,为服务广西“民族文化强区”贡献力量。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不能停顿、永无止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陈出新,创造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服务广西“民族文化强区”提供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20.
谭苏  刘红梅 《教师》2014,(2):53-53
在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传承民族文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云南省高校为例,对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现状进行研究,探讨高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以期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