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访谈围绕全球化世界中的体育与国家认同、伦敦奥运会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女子体育发展现状和体育社会学研究趋势等议题展开讨论。全球化是当代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全球化时代下国家的弱化给国家认同带来严峻挑战,体育作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国家认同。伦敦奥运会的成功之处包括安保、交通、推进男女平等等方面,但距离男女真正意义性别平等的实现,还需要更加努力。妇女体育是现代体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访谈者还围绕妇女体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例如中国妇女体育发展的特点、李娜现象、女运动员与社会阶层、伦敦奥运会前后女性体育发展的趋势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2012伦敦奥运会筹办最突出的特征是其社会参与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这与其奥运会组织者提出的办一届"每个人奥运会"的愿景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旨在让奥运会从筹办开始就成为每一个人可以真切体验的事件,化为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认同和选择奥运所提倡的通过参与体育促进个体发展,改善生活方式的理念。为了保证奥运筹办因社会广泛而多样的参与形成共识和合力,避免可能出现的冲突。伦敦奥运会的组织者为之设立了既能表达意见又能保持共识的法制平台,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的组织机制,鼓励多元共享的参与方式及公开透明的筹办氛围。伦敦奥运会的筹办模式对目前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运作和体育参与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值得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体育的视角来看,奥运会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载体的超大型国际活动,与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奥运会对举办国的体育具有特殊的影响。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一次性的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必将是巨大的和全方位的。北京奥运会这一历史事件将会对我国体育未来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应当如何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这一事件加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等,这些问题是我国体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本研究以以下三个方面作为本研究框架设计的理论支点:1.中国社会的体育需求:中国社会的具体环境一方面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现实…  相似文献   

4.
伦敦奥运会中国、韩国、印尼羽毛球运动员因消极比赛被国际羽联取消本届奥运会参赛资格,韩国对消极比赛的运动员、教练员给予重罚,而国羽"让球主角"被奖、庆功宴对"让球事件"闭口不提。同样的消极比赛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示两国历史文化及国情的差异。羽毛球队让球事件的连锁反应是竞技体育参与者利益分化的凸显,因此建立竞技体育利益制衡机制,是实现竞技体育利益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媒介体育中国家认同的再现与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红霞 《体育科学》2006,26(10):3-14
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要研究视角,采用恩辨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层面综合地探讨媒介体育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并从微观层面重点考察1984年第23届奥运会至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期间《中国体育报》在6届夏季奥运会期间报道中国家认同的再现和建构;提出了体育对国家认同的形成和强化具有重要作用,媒介体育则在国家认同的再现和建构中扮演重要角色,并阐述了媒介体育中国家认同再现和建构的传播特征,探讨了全球化力量对媒介体育和国家认同的影响。对《中国体育报》6届夏季奥运会报道的框架分析表明,《中国体育报》对“国家认同”议题的报道较为重视。该报通过精选在奥运会中的体育事件,加以强调,完成新闻框架,建构了国家认同感,成为体育与国家认同之间的接点。  相似文献   

6.
从刘长春的首次参加奥运会到刘翔的雅典夺冠,中国人实现了从病夫弱国到体育大国的转变。2008年北京奥运会8951枚金牌和100枚奖牌的骄人战绩,使世人不再怀疑中国是否是体育大国。然而,体育大国并不是中国人体育梦的终点,体育强国才是我们在伦敦奥运会及以后各届奥运会上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伦敦奥运会的成功确立了中国体育大国的地位,创建了与国情紧密结合的奥运战略,肯定了中国竞技体育改革的策略。伦敦奥运会的成功得益于3个基本策略:体制外改革、渐进主义改革和举国体制。为了迎接将要到来的转折期,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应加快体制内的改革步伐,实行复合式的发展战略,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8.
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佳 《体育科研》2012,33(1):11-15
以竞技体育为形式的古代奥运会独具了人文气息和教育理念,促进奥运会复兴与传承。竞技体育的永恒价值是教育、文化、精神、引领大众体育和转换社会风险,由此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因而,竞技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探究竞技体育的自身特点和见证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及竞技体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从发展和完善中国竞技体育的文化层面着手,探析中国竞技体育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让竞技体育独特作用伴随着中国建设强大祖国的核心目标,从形式、内容到思想体系上合着中国前进的脚步,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刘长春的首次参加奥运会到刘翔的雅典夺冠,中国人实现了从病夫弱国到体育大国的转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和100枚奖牌的骄人战绩,使世人不再怀疑中国是否是体育大国。然而,体育大国并不是中国人体育梦的终点,体育强国才是我们在伦敦奥运会及以后各届奥运会上的奋斗目标。对体育强国,世界的共识是:一个国家不仅能在奥运会上获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竞技体育水平的快速提高,让世界看到体育大国的发展步伐.国人见证了北京奥运会精彩难忘的开幕式和51枚金牌的骄人战绩,也看到新世纪后我国在雅典、北京和伦敦3届奥运会上金牌总数稳居前2名.中国体育的崛起,既是体育人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结果,也得益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撑.与此相应的是,对竞技体育强烈的社会需求,导致竞技体育职业化潮流不断加快,从而促使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突破专业的范畴,走向专业与职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樊晓翠 《精武》2012,(25):92-92,9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目前我国在竞技体育形势进行分析,分析北京奥运会期间以及北京奥运会后的各世界大赛中中国选手夺金点变化的特征以及给备战伦敦奥运会带来的启示,进而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我国夺金实力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路云亭 《体育与科学》2012,33(4):5-11,53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堪称人类集会的轮回形态。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同样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奥运会不仅是体育活动,其所拥有的诸多超体育的附属价值却更为中国人看重。复合化的奥运会不仅未能消解奥运会的竞技因素,反而提升了奥运会的传播学价值,也为过度竞争化的奥运会竞技添加了一种优美的情愫。中国人将参与奥运会当成全民族融入世界主流社会的捷径。进化论是资本主义时代高强度竞争意识的理论原生点。更高、更快、更强的现代奥运思想是人类竞争的终极性思想,进化论和现代奥运会是同一类思想的派生物。中国人更热衷于在各种常规的文化类型中强力地提炼出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信仰性元素,奥运会在中国就变成了一种抗拒祛魅的因子,并成为具有理论高度的奥运主义,且逐渐演化为一种中国人的信仰对象。奥运会及其所倡扬的奥运精神也成为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影响较大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13.
上海大学举办的"伦敦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的走向"的论坛,主题鲜明,画龙点睛地道出了中国体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中国体育究竟应该怎么走?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换句话说我们这个社会如果需要体育,那么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我们把这问题想清楚了,中国体育的走向大致上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占祎 《足球俱乐部》2012,(16):20-24
伦敦奥运会落下帷幕.在男足赛场上,日本与韩国双双进入四强、创造了亚洲足球在成人男子足球大赛上的最好成绩。伦敦奥运会的金牌榜上,中国的奥运健儿闪耀了世界体育:而足球赛场上日韩的这个成就,同样也让亚洲足球闪耀了世界足球。作为在世界上仅次于世界杯的男子足球国际大赛,亚洲足球在奥运会足球的赛场上不乏精彩演出,而奥运足球,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亚洲足球乃至世界足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每届奥运会都上演着各式各样的兴奋剂丑闻事件.再好的隐蔽手段最终也是难逃法眼。奥运会给人们带来的应该是欢乐、是激情.而不是丑陋。兴奋剂可以说是伴随着体育的发展而出现的事物.虽然兴奋剂可以帮助运动员大幅提高运动成绩从而赢得比赛.但是在他们得到了荣誉和利益的同时却牺牲了体育的公平.自身的健康。2008北京奥运会已离我们远走.201 2伦敦奥运会悄然来临,而奥组委也加大了打击兴奋剂的力度.希望这将是一届完美而又严格的运动会。  相似文献   

16.
决不放弃!     
柏强 《游泳》2013,(2):35-39
刘海涛:伦敦奥运会200米蝶泳冠军焦刘洋的教练,中国国家队攻关组主教练中国游泳队在伦敦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赢得了国际游泳界广泛的尊重和赞扬。2012年10月29日,应国际泳联邀请,中国金牌教练员刘海涛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泳联世界游泳大会,并作为嘉宾在金牌教练员学习班上进行主题发言。他的训练思想和理念、手段,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认同,让全世界对中国游泳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对伦敦来而言,奥运会这样大型体育盛事是展开城市想象的绝佳场域,足以描摹城市人的生活理想、规训城市人的行为、萃取城市人的精神。1908、1948、2012的三届伦敦奥运会的举办彰显了城市对自由平等社会、田园生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向世界描述了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从排斥走向包容,从水泥森林走向自然风光,从体育盛事走向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奖牌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弱势项目和劣势项目。并对照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定的比赛项目,提出我国参加下届伦敦奥运会在备战对策和参赛策略上的几点建议:①保持和稳定优势项目的夺牌强势。②挖掘弱势项目中个别小项的夺牌潜力。③抓好新设项目同一起点的竞争。④暂时放弃毫无夺牌希望的劣势项目。力争下届伦敦奥运会继续保持金牌和奖牌总数位居世界前列,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英国的奥运"金牌战略"进行剖析,为迎接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到来,同时也为实现竞技体育本身的政治、经济价值,英国政府通过加强体育管理,采取政策措施,加大投资等方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斐然成绩,并对赛后遗产进行妥善规划。作为2008北京奥运的主办国,中国在今后发展竞技体育的过程中当汲取其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政府与社会共建,协调发展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20.
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恶化与北京奥运会并无因果关系,但是在某些政治势力的推动下,二者被荒谬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斯皮尔伯格事件.该事件的发生,使得政治化北京奥运会的国际闹剧达到了高潮.在国际人权法上,体育权是一项久已确立的基本人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个人,均有义务保护体育权的行使.政治化北京奥运会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作为国际人权的体育权,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