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托物言志,又叫咏物言志,指的是一种借助具有显著特征的具体之物寄托特定情思的表现手法。记叙文中的托物言志,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事物的形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愿望等。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物"为基础托物言志的记叙文,"物"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载体。写志的基础是咏物,如果不能在文中很好地展现所  相似文献   

2.
托物言志,是指作者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写,来传达自己的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这样写既能给人生动形象的感觉,又能增强文章含蓄隽永的韵味。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要做到物与志和谐统一,不能物与志相背离。  相似文献   

3.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一种表现手法.而"借景抒情"则是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周志恩 《新高考》2011,(Z1):32-33
托物言志是借助富有某种显著特征的具体之物来寄托特定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类散文,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之物的特征,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志趣愿望的散文。"托物言志"中的"物"是作者借助那些与现实密切相符的事物作为自己思想情感的载体,将其人格化、感情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借助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对这个思想情感"载体"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寄托自己的情志。一、找准所托之物,把握其  相似文献   

5.
“托物言志”是文章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并寄托一定的思想意义表达出来,或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读者。有目的地观察和合理想象是“托物言志”的先决条件。本文探讨了这一写作手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借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一种咏物文章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让文章的情感含蓄而深刻,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托物言志是中学生作文中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托物言志”是文章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并寄托一定的思想意义表达出来,或是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读者。有目的地观察和合理想象是“托物言志”的先决条件。本文探讨了这一写作手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诗歌和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但在欣赏、品味的过程中,要想将这二者准确地分辨清楚,却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概念的有关解释区别度太小。关于“托物言志”,2004年1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关于“借景抒情”,顾名思义,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尽管关于这两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此物与彼…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导引《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把握文本,揣摩表现手法;二是把握  相似文献   

10.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创作的两个极其重要又极其普遍的方法.本文以具体而丰富的素材,从景与物两个不同的角度详尽地介绍了写景状物诗中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两种典型的创作手法的运用及相关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1.
托物言志,又叫咏物言志,是指通过描述客观事物,表达作者主观情感与认识的写作手法。如,杨朔的《茶花赋》、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灯》等,都是成功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名篇。  相似文献   

12.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1,(24):36-37
诗法指津"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寄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概念阐释】记叙文中还有一类是抒情类记叙文,它是指以事物或景物为写作对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或对事物的记叙,以达到抒发作者某种情感的目的的散文类文体。这类题材的文章多使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物抒情等写作手法。是近年来现代文阅读题中常见的文体。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萃     
类似联想,托物言志要写好托物言志的文章,就要借助类似联想,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换言之,写物是为了写人,因此必须揭示出所写之物和人之间本质上的相似点.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文章的中心.这类文章的联想顺序是:物——外形(基本情况)——特点(不同他物之点)和人物相似的地方.在指导课上,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想,把他们纷乱的思维纳入统一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诗言志”。古代诗歌言志有多种手法,直抒胸臆而外,借景抒怀、以古喻今、托物言志等都是诗人寄寓心志的常见方法。所谓“托物言志”,是指诗歌创作中一种凭借外物寄寓心志的表现手法。诗人所言之“志”,有时亦称哲理、情感、主旨、意蕴等,这种艺术方法,可使诗歌含蓄蕴藉。本拟就“托物言志”类诗歌的特征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托物且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怎样在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呢?同学们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寻找要托之物 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相托的,同学们要认真比较筛选,选出最能表达自己"志向"的事物.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而我们则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寻找:  相似文献   

17.
有言在先 "托物寓意"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既然是"托物言志",就必然要采用象征手法展开联想,而类比往往是引起联想、运用象征手法的基础,这就必须做到"联想自然",应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  相似文献   

18.
张羚淼 《考试周刊》2011,(78):33-34
托物言志类散文,由于作者并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借助事物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这类散文最难读懂,是学生在阅读中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初一年级,在学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时,选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让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教学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所谓寓意,是指事物含蓄在内的意思,或人们寄托在事物身上的道理。我们常说“事物的本质所在”、“寄理于物”、“托物言志”,这种“质”、“理”、“志”就是寓意。揭示寓意的一般方法有两种:一是抓事物的形象特征,二是抓事物的生活特征。由这两种特征可以向内作纵的深入思考,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即含蓄在内的意思,向外作横的类比联想,体会出寄托在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托物寄意散文比较多,如《白杨礼赞》、《荔枝蜜》、《茶花赋》、《井冈翠竹》、《松树的风格》等。这类散文有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通过大自然中的某一具体事物的细腻的描述和刻画,引伸出深刻的哲理,表达出浓郁的思想感情,寄理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简言之,就是“托物”以“寄意”。要搞好这类散文的教学,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