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教育部网站2013年5月24日报道,当日,昂宿星大学联盟主席、英国杜伦大学校长克里斯托弗·希金斯、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校长鲍尔·约翰逊等一行来华访问。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会见了代表团一行。郝平向客人简要介绍了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进展,与对方就该大学联盟如何与中方院校开展合作科研、扩大学生学者交流、联合创办高质量的中外合作  相似文献   

2.
应苏格兰大学校长联席会议主席、丹迪大学校长亚当·内维尔教授和英国华人社团联合会会长叶煌兴先生的邀请,由高教局副局长周鹤鸣同志任团长、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卢永根教授任副团长的广东省高等教育代表团,一行八人,于今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七月十日,访问了英国一批著名大学。代表团首先访问了苏格兰地区八所大学,然后南下沿途访问了英格兰地区七所大学,包括世界著名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等。代表团还访问了爱丁堡英国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2000年11月4日至11月5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东亚四国大学校长论坛,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东京大学校长莲实重彦、国立汉城大学校长李继君、越南国家大学校长阮文道率领各自大学代表团参加了会议.本文是在此会议上的发言稿.  相似文献   

4.
10月26日,首届菲律宾全国主流中学汉语教学研讨会在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举行。菲律宾教育部部长助理杰西·马特奥、红溪礼示大学校长约瑟夫·红溪、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和外方院长以及来自全菲80多所主流学校的校长、中文教学部主任等25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海外传真     
《神州学人》2004,(12):16-16
中澳高等教育研讨会在澳举办10月27日,中澳高等教育研讨会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举行。澳大利亚28所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与参加2004年“大学校长跟班考察项目”的15名中国大学校长,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中澳大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研究生培养问题进行了研讨。为落实胡锦涛主席2003年访问澳大利亚时提出的促进中澳全面合作的精神,驻澳使馆决定举办资源、教育、旅游和农业四个研讨会,中澳高等教育研讨会是其中之一。驻澳大使傅莹、公参张君高、教育参赞张双鼓以及澳大利亚联邦教育、科学与培训部国际司司长白芬娜等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葳蔓 《职业技术》2006,(17):4-9
本策划围绕中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中涉及的内容也适用于职业院校。——编者。7月12日,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开幕,教育部部长周济主持了开幕式。在为期一周的本届论坛中,来自世界11个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的100余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围绕着  相似文献   

7.
一、媒体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2005年"中国大学校长公众满意度"的调查中,有69.87%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中国大学校长的总体形象更接近官员[1];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博导张鸣教授做出了大学已经"衙门化、黑社会化、帮派化"的论断[2];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健指出,许多大学校长已经官员化,且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3]……由此可见,大学行政化的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首席学术领袖,其教育学术背景对其教育理念与办学实践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115所"211工程"大学校长的基本信息作为样本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中国大学校长的教育学术背景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大学校长的选拔需兼顾本校校友与外校精英、内部选拔与外部选拔,需兼顾理工与人文社科知识背景、博士生教育与教授背景,需注重知名大学求学背景与国际化视野,需关注高等教育科学素养与综合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美国大学校长报告2017》和中国省属及以上大学校长的问卷数据和网络数据,客观描述了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现状及其差异:人口学特征上,中国大学校长多为男性、更年轻;教育背景上,中国大学校长多获得博士学位,较缺乏人文社科知识;职业路径上,中国大学校长来源开放性不足、流动性弱、离任选择未知性较大;履职实践上,中国大学校长受政府部门力量影响较大、自主筹资行动力较弱;专业化程度上,中国大学校长"双肩挑"现象普遍且薪资水平较低。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历史文化环境、政府与大学关系、大学校长遴选和考核制度不同。因此,要更新思想观念、突破治理局限、创新任命方式、完善评价考核,以推动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呼唤大学校长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校长的大学体制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在推进中国大学体制创新过程中,采用校长职业化管理方式,改变高校管理行政化现状,不但可以造就更多的职业管理专家、增强管理绩效,而且能在更高程度上实现高等教育办学目标。通过揭示我国大学行政化管理主要弊端、大学校长职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提出推进我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04年8月4日至10日,由教育部举办的“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这是继2002年“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之后的又一次国际高等教育盛会。来自中外百余所知名大学的校长和专家们会聚一堂,共同探讨高等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战略。本届论坛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接见了与会中外大学校长代表,出席开幕式并热情洋溢地致辞。出席本届论坛的还有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赵沁平、吴启迪等有关领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学担负着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使命,必须办出一流水准,为此要求大学管理现代化,也要求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要求校长专职、专心、专长地从事大学管理工作,同时要求政府为校长提供专心工作的动力、专职从事管理工作的权力和专长地管理大学的能力所需要的制度环境,这是《中国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研究》一书所提出的“两体三维”理论之核心内容。不难发现,该理论丰富了我国大学自主权理论的内涵,也对大学校长专业化理论进行了深化,形成了一种反映中国国情的原创性的扎根理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教授认为 ,2 1世纪的中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 ,至少应该肩负起培养人才、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四个方面的历史使命 ,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 ,成为中国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其中 ,大学校长起着关键作用。清华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份,我有幸参加中国大学校长代表团到意大利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考察。先后访问了6所大学和一个研究单位。依次是帕维亚大学、米兰大学、米兰高等工业学院、锡耶那大学、维特堡大学、罗马第二大学、以及农业研究财团的IRI公司。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情接待。我们参观了意大利大学的实验室、研究室、图书馆、课堂、农业试验场,同大学校长、学院院长、系主任、教师等进行了广泛交谈,  相似文献   

15.
《世界教育信息》2009,(11):19-24
大学的存在到底是为什么?大学的价值是否能用金钱来衡量?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怎样把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校长和教师在大学道德建设中应如何发挥表率作用?2009年8月26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校长史蒂文·施瓦茨(Steven Schwartz)教授在其学校年度演讲中,结合自己多年担任大学领导人的实践经验,对上述引人深思且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做了独到的分析和回答。麦考瑞大学是澳大利亚一所国际知名的大学,与我国清华、复旦等高校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也是中国赴澳留学生十分青睐的学府之一。施瓦茨教授曾任澳大利亚梅铎大学校长、英国布内尔大学校长等职,自2006年2月起任现职,曾多次访问中国。文章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建民推荐、郝青青翻译、祝敏申审校,经施瓦茨校长授权在本刊发表:我们相信,施瓦茨校长的演讲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高等院校的道德建设和科学发展亦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项针对1792所高校校长的调查显示,中国大学校长的平均任期为4.1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8所著名研究型大学校长的平均任期为5.9年,而美国同类大学的校长任期为12.2年(见<人民日报>2007年8月24日).  相似文献   

17.
由武汉理工大学、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分会和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2007年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于2007年5月26日至27日在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举行。来自全国70多所高校的近百名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教育部有关领导、大学校长参加了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志宏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杨德广教授,全国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汉大学校长李进才教授,全国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华中…  相似文献   

18.
杨德广校长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一贯坚持理论研究、坚持改革创新,尤其注重把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大学校长,他是一位有个性、有风格、有理念的大学校长。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辛勤耕耘,不断探索,大胆实践,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成为新中国大学校长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应当怎样遴选大学校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个成功的大学校长被视为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象征,对于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至关重要。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校长体制,选拔什么样的大学校长以及使用何种方法选拔校长,都是一所大学能否办得成功的关键。本概括了迄今为止我国几种类型的大学校长,介绍了职业型大学校长的标准,并在借鉴国外大学遴选校长方式的基础上,建议实行民主、公开遴选大学校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学校长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讲话为案例,梳理了百年来中国大学校长致辞的发展演化。民国时期的大学校长在致辞中注重探求教育本质、关注国家命运;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学校长讲话政治意味较浓,强调又红又专;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校长的选拔任用高度行政化,他们的讲话呈现出同质化、模式化和专断化的特点;2010年以李培根院士毕业致辞为标志,中国大学校长的讲话进入一个多元的时期,力图以大学精神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前行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