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任命管仲的励精图治下,齐国国力强大。楚国不向齐国朝贡,齐桓公就派兵攻打楚国,楚国便臣说:“你们齐国与楚国一南一北,相距甚远,风马牛不相及,”为何发动战争呢?后来经过谈判,齐国与楚国修好。  相似文献   

2.
齐国和鲁国是邻居。表面上友好来往.其实内心恨不得一下子将对方吞掉。有一天,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大臣管仲说:“现在鲁国发展势头很好啊,照这样下去.它的综合国力总有一天要超过我们齐国.到那时候就麻烦了。爱卿.你可有什么办法钳制一下鲁国呀?”管仲胸有成竹地说:“这好办.从明天开始,大王和众大臣只穿鲁缟(鲁国生产的一种绢布)做的衣服就行了。”齐桓公将信将疑.但最后还是按照管仲的建议去做了。  相似文献   

3.
管仲(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经济学家。作为齐国的宰相,他辅佐齐桓公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后人将其言行著作收编成书,名为《管子》,内容极丰,尤以经济论述见长,对生产、分配、交易、管  相似文献   

4.
君懿 《百科知识》2021,(2):52-53
先秦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在齐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众多改革事项中,户籍制度的改革尤为重要.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管仲将都城里分为21 乡,工占6 乡,士占15 乡;都城外分为五属, 属下设县, 县下设乡,乡下设卒,卒下设邑,邑下是家, 并要求家家之间"行同和""死同哀".  相似文献   

5.
杨欣 《未来与发展》2004,25(3):53-56
《管子》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典籍,集中记述了春秋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管仲,一生为相四十余载,辅佐齐桓公治国强齐,成就霸业的赫赫功绩。齐国之所以能够由衰变强,由危转安,由乱到治,最终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管仲非凡的政治才干。为此,深入研究和探讨《管子》中的管  相似文献   

6.
牧徐徐 《知识窗》2013,(2):53-53
楚襄王在当楚国太子时.曾一度被齐国强行掠去当人质.后来又被放了回来.但条件是楚襄王答应等他当上楚国国君后.必须要把相当于楚国一半国土面积的500里地“自愿”赠给齐国。等到楚襄王正式当上楚国国君后.齐国便派人前来索地。这时的楚襄王又不太想给他们.却又不知该如何拒绝.于是便问手下的得力谋臣慎子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易牙烹子事君邀宠 春秋时期有个叫易牙(一名狄牙)的人,初为齐国宫廷的御厨.此人不安分职司,总想飞黄腾达出人头地.有一天,竖刁向齐桓公推荐易牙,说他烹调有术,所制菜肴鲜美可口.齐桓公听后,就问询易牙道:"寡人对鸟、兽、鱼、虫都吃腻了,只是未尝过人肉的鲜味,不知汝可烹出此味否?"齐桓公当时是没话逗话的一句戏语,哪知说此话者无心,听此话者却很留意,易牙便将此话牢记心头了.这易牙邀宠心切,苦于寻不到鲜人肉为炊,后来竟在自己幼小的儿子身上打主意.他想将自己的幼子杀之事君,别人是不会说三道四的.果然几天后的一次宫宴上,齐桓公大饱口福,尝到了鲜嫩的肉羹,且从未品过如此美味.食罢打着饱嗝,赞不绝口.后来一打听,始知这道菜竟是易牙三岁儿子的嫩肉所制,不免作呕一阵.虽然恶心,但齐桓公反而一思量,君王确实需要臣子忠诚献身,这易牙虽割断父子之情,却尽到了臣子之义,忠君胜过亲生骨肉,实在应该褒奖重用.于是,易牙由一名厨子一跃成为齐桓公身边的重臣.此后他握有实权,纠合奸党干政,致使齐国发生多次内乱而衰败,最后"国倾".  相似文献   

8.
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时有规定,时无规定.西周、东周时期,据专门记载此时典章制度的书籍<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其国君的袍服无法统一.那时有"五霸",他们穿什么颜色的袍服也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喜爱.<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这说明紫服并不是君王的专利.由于紫衣甚贵,相当于普通衣服的5倍,齐桓公担心百姓承受不起,在丞相管仲的建议下,他又带头不穿紫衣.从此后,境内再没人穿紫衣了.  相似文献   

9.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0,(20):57-58
历史上的"人口普查" 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人口普查"对于富国强民的好处。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说:"不明于计数而欲举大事,犹无舟楫而经于水,险也。"  相似文献   

10.
朱小虚 《知识窗》2014,(9):56-57
公元前685年9月的一天,鲁庄公接到齐桓公派人送来的一封信之后,心情更加郁闷了。因为就在上个月,他刚刚吃了败仗,在乾时被齐军打得好不狼狈。如果不是逃到别的兵车上,一准儿被俘虏。现在让他头疼的是,究竟该怎么处置齐国的公子纠及其两个老师——召忽、管仲。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战争     
<正>提起战争,人们很自然地想起那些驰骋沙场的骁将。可你是否知道,战争也与其他事物息息相关。历史上众多的军事家中,有许多人都酷爱并精通音乐。如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擅长作曲;战国时期秦国大将刘越石好“胡乐”;三国著名武将吕布爱好弹筝,周瑜是审音的权威,诸葛亮善操  相似文献   

12.
当蔺相如遇见自矜功伐的廉颇退避三舍,求得“将相和”时;当诸葛亮七擒孟荻又放纵之,让其自治边夷时;当鲍叔牙不计前嫌与得失,多分黄金并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时……责己、恕人、宽容的呼声在我耳畔回萦,我不禁重新审视着古人留下的名言:“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当你面对身边的人,在你意识到他们是“自己的镜子”之前,你往往首先会敏锐地察觉出对方的缺点,若你“耿直”,你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期,鲁国人公输盘应楚国之请,为其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攻城器械--云梯.不久,楚国便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一听到这个消息,墨子立刻动身,马不停蹄赶到楚国,找到了公输盘.  相似文献   

14.
礼制具有强化政治秩序、影响政治意识的功能,故王朝统治者常以调整礼制内容来满足政治需要.通过对礼制与政治互动的考察,可以更好地理解礼制变化的原因,并以此管窥当时的政治形态.宋朝开国伊始,管仲在武成王庙中的陪祀地位骤然上升,并在随后的时期不断得到巩固.宋廷改变这一礼制内容的目的,在于以管仲的事迹及治国思想来为本朝所推行的各项国策提供支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不同于前朝的政治意识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探讨楚国手工业生产管理,技术职官,对于了解楚国手工业技术生产的部类,规模与水平,以及楚国的科技管理乃至经济,政治体制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将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结合起来,对楚国手工业生产管理,技术职官的名称,职能及其源流进行一系统研究,进而对楚国手工业生产与技术管理的方式及其特点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以分裂与竞争为主题的数百年历史造就了大量"朝秦暮楚"的"职业经理人".在这些"经理人"中,最成功的"经理人"莫过于管仲和商鞅.但结合个人的最终命运而言,管仲则是最值得现代经理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些经典案例和管理思想值得现代经理人去琢磨.  相似文献   

17.
管路燕 《科教文汇》2010,(32):180-180,186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以管仲"分财利多自与"这件事为切入点来分析管鲍之交,期望从中获得益于处理与朋友关系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思想之所以能在齐国传播,并成为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主要原因是:"士"阶层的出现和兴起为老子思想进入齐国进行传播提供了捷径,而齐国的历代国君为了治理国家而对"士"的重视,尤其是稷下学宫的出现和繁荣,更使得老子思想成为了战国中后期的主流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佚名 《知识窗》2010,(1):45-45
大司寇.一度还代理宰相。这期间.孔子做了几件有声有色的事情:整顿社会秩序:外交上以强硬态度对待齐国等等。他的种种表现使齐国感到害怕,因此.齐国以向鲁国国君赠送美女的方法.离间孔子与鲁定公。最终孔子被迫离开鲁国.踏上漫长的出国求职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孙叔敖在担任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期间,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使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出兵于邲,与晋军相遇展开决战,最终战胜晋军,一洗楚国30多年前城濮之战失败的耻辱。楚庄王获得胜利后,回国大赏有功将士,而孙叔敖作为军师,出谋划策有功,荣膺受赏之首。楚庄王决定把柏雍作为封地赏赐给孙叔敖。柏雍临近楚国都城,是一块富庶之地,能得到这块封地是莫大的光荣。然而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